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歐洲專利局(EPO)於2025年11月10日宣布推出兩項關鍵的線上工具:「費用助理」(Fee Assistant)和「費用支援方案洞察」(Fee Support Scheme Insights),此舉旨在使歐洲專利系統對申請人,特別是針對那些規模較小或首次進入該系統的實體,變得更加透明化和易於利用 。
在發布新工具的同時,EPO也量化了其費用減免方案所帶來的顯著財務效益。自2024年以來,這些措施已為小型申請人累計節省了歷史新高的2,300萬歐元[1]。其中,針對性極強的微型實體支援方案(Micro-entity Support Scheme)自2024年4月引入以來,已節省了約840萬歐元[2]。這些數據不僅證實了EPO支援策略的高效性,同時也透過即時數據,展示了語言相關支援、小型實體上訴支援、國家檢索支援、單一專利翻譯補償以及微型實體支援這五大方案的實際覆蓋範圍和有效性[3]。
從專利策略的角度來看,這些費用支援措施與歐洲單一專利(Unitary Patent, UP)系統的成功推廣具有高度的協同作用。自2023年6月推出以來,單一專利在微型實體、中小企業(SMEs)和大學中的採納率已超過70%,這遠高於約40%的總體採納率。此一趨勢明確顯示,透過前期的費用控制來提高財務可及性,是激勵小型創新者採用更廣泛及全面歐洲專利保護的核心策略。
政策背景與戰略目標:EPO的專利可及性願景
EPO新工具的推出是其《2023年戰略計畫》(SP2023)中「資通訊現代化」和「建立歐洲專利網路」目標的具體實踐。該戰略框架旨在應對網路化和全球化的世界挑戰,強調以高效率、高品質的方式提供專利流程與服務。
EPO明確將支持的焦點集中在「較小型」或「新進入系統」的申請人[4]。這類群體往往在申請過程中面臨知識門檻高、前期投入資金不足等挑戰。透過現代化的數位工具,EPO致力於消除這些障礙,並透過提供報告、建議、影片和部落格等資源,協助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和發明人「確保價值並發展其業務」。
從被動減免到主動透明化
EPO在專利系統中追求的「可及性」已從最初的網站無障礙設計,拓展到專利申請的「財務可及性」。這種政策的演變,代表EPO的策略已從過去被動地提供費用減免,轉向主動提供「資訊透明化」與「成本規劃」服務。
「費用助理」的推出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它不僅提供申請費用的清單,更主動提醒申請人可能符合哪些減免資格。這種工具化、預先規劃的支援,大幅度的降低了小型申請人因缺乏專業知識或資訊不對稱而錯失減免機會的風險,標誌著EPO在服務交付上達到更高的數位成熟度。這種對預算確定性的重視,與EPO在審查流程中追求「早期確定」(Early Certainty)的精神相是一致的,將確定性從專利審查延伸至申請人的費用預算環節。
「費用助理」:專利申請初期成本的透明化與風險規避機制
「費用助理」是EPO一個新的線上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在EPO專利授予流程的第一階段,清晰地解釋申請人應繳納的費用,協助小型用戶和新申請人更好地規劃專利申請成本而設計。
該工具旨在將原本複雜的費用規則轉化為簡潔的互動流程。申請人只需回答幾個關於自身實體類型的問題,即可快速評估預計的費用和潛在的節省金額,並將標準費用與適用減免後的費用進行清晰比較 (如圖1所示)。
「費用助理」其中一項重要輔助功能是主動提醒申請人可能符合哪些費用減免的資格。這對於資源有限的獨立發明人和微型企業而言尤其重要,因為他們可能缺乏專業專利代理人的指導。透過將微型實體支援(MES)和語言相關支援(LRS)等複雜的法律規則(例如減免疊加計算)轉換為簡單的問答流程,該工具有效地降低了知識壁壘。
這項機制為小型申請人提供了關鍵的「預算確定性」,大蝠度減少了由於費用估算錯誤或錯過減免機會而導致的財務風險和行政混亂。

「費用支援方案洞察」:成果量化與數據驅動的政策評估
新推出的「費用支援方案洞察」以視覺化方式呈現EPO費用減免策略的實際財務影響。該數據每日更新,提供了關於五大方案在不同申請人類型和專利流程階段中覆蓋範圍和有效性的實時、詳細數據。
這些數據提供了政策成效的有力財政印證。總體而言,自2024年以來,小型申請人因這些方案累計節省了2,300萬歐元。其中,於2024年4月引入的針對微型實體的支援方案貢獻了約840萬歐元的集中節省額。這種數據可視化策略不僅是為了向用戶展示效益,更代表了EPO對其內部政策執行效果的問責制。每日更新的數據使得所有利益相關者能夠實時監測方案的「覆蓋範圍和有效性」,確保財政資源的精準投放。

專注小型實體:五大費用減免與補償方案的法律與實務解讀
本文提及的的五大支援方案代表了EPO針對小型實體在專利流程不同階段提供的綜合支持,如下表1所示。
| 支援方案名稱 | 主要受惠對象 | 減免/補償內容 | 累計財務影響 (自2024年起) |
| 微型實體支援 (MES) | 微型企業、個人、大學、非營利組織 | 所有主要費用減免30% | 約840萬歐元 |
| 語言相關支援 (LRS) | 特定締約國的小實體 | 申請費、審查費減免30% | 包含在總額2,300萬歐元內 |
| 單一專利翻譯補償 | 中小實體、個人等 (歐盟國家) |
翻譯成本補償 (有上限) |
包含在總額2,300萬歐元內 |
| 小型實體上訴支援 | 小型實體 | 減少上訴費用 | 包含在總額2,300萬歐元內 |
| 國家檢索支援 | 申請人 | 減少檢索相關費用 | 包含在總額2,300萬歐元內 |
| 總計 | 所有小型申請人 | — | 累計節省總額達2,300萬歐元 |
表1. EPO五大費用支援方案概覽及財務影響列表
微型實體支援方案(Micro-entity Support Scheme)
此方案於2024年4月實施,為符合資格的申請人提供所有主要費用30%的減免。
法律定義與適用對象:微型實體支援方案涵蓋了自然人(即個人發明者)、非營利組織、大學和公立研究機構[5]。此外,它還包括符合歐盟推薦標準的微型企業:僱用人數少於10名,且年營業額或資產負債總額不超過200萬歐元[6]。
在法律實務中,微型企業的人數計算必須根據「年工作單位」(AWU)來進行,將兼職和季節性員工的工作時長折算進去[7]。這要求專利代理人對申請人的財務和人力資源結構進行細緻的法律審查。此外,若有多個申請人共同提交申請,所有申請人都必須同時滿足微型實體的資格條件[8]。
關鍵限制:「申請上限」(Cap)機制:此方案設置的「申請上限」是其精準投放資源的關鍵法律機制。申請人必須在相關日期前的五年內提交的專利申請總數少於五件[9]。由於絕大多數EPO的年度申請人每年只提交一件申請(約48,000名)[10],此上限確保了支援能夠精準地投向首次申請者或發明數量較少的實體,從而實現對草根創新的實質性投資。
語言相關支援(Language-related Support, LRS)
LRS為符合條件的申請人提供申請費和審查費30%的減免[11]。這項方案旨在促進歐洲專利網路的地理和語言多元化發展。
要獲得資格,申請人必須是「小型實體」,並且其總部或居住地需位於官方語言非英語、法語或德語的EPO締約國[12]。此外,申請文件或審查請求必須以該非三種官方語言的締約國官方語言提交[13]。
LRS最重要的特點是其與MES的疊加優勢。LRS的30%減免可以與MES的30%減免疊加使用,透過順序應用計算,最高可實現51%的費用減免[14]。這項政策強烈鼓勵來自語言多元化成員國的創新者參與專利體系。
單一專利翻譯補償與其他支援
單一專利翻譯補償:旨在為合格的實體(如中小企業、個人等)報銷專利申請的翻譯成本,前提是其位於歐盟國家,且申請是以非EPO三種官方語言的歐盟官方語言提交[15]。這項補償是確保單一專利系統在過渡期內對小型實體保持財務可及性的必要支持[16]。
小型實體上訴支援
旨在減輕小型實體在專利流程後期(如上訴階段)的法律成本,增強其法律維權能力[17]。
國家檢索支援
專注於申請前期,幫助申請人減少檢索階段的相關費用。
費用策略與單一專利系統的協同效應:創新動力的加速器
歐洲單一專利(UP)系統自2023年6月啟動以來,因其降低長期維護成本和行政負擔的特性,已成為歐洲專利保護領域的重要變革。
數據顯示,微型實體、中小企業和大學對單一專利的採納率超過70%,遠高於約40%的總體採納率。這反映了單一專利通過減少國家驗證和翻譯要求,並將10年內延展費用從約29,000歐元大幅降低到5,000歐元以下,對成本敏感的小實體構成了巨大的吸引力。
這種高採納率的背後,是EPO費用支援策略的推動。單一專利降低的是後期維護成本,而MES和LRS等方案則針對前期申請、檢索和審查等核心費用提供減免。費用減免措施成功地「橋接」了小型申請人從創新想法到獲得單一專利保護之間的財務鴻溝。因此,費用支援政策是確保單一專利系統能夠實現其核心目標 — 刺激研發和促進增長 — 的必要基礎設施。小型實體高達70%的採納率是EPO戰略協同成功的有力證明。
結論與策略建議:善用新工具優化歐洲專利佈局
EPO透過推出「費用助理」來提供流程透明度,並透過「費用支援方案洞察」和五大支援方案提供實質財務支持,已成功地建立了一個更具包容性和數據驅動的歐洲專利環境。這項雙管齊下的策略正在有效地降低小型實體進入歐洲專利體系的門檻。
EPO的費用減免策略對於所有尋求歐洲專利保護的創新者都具有關鍵意義。它使得歐洲專利保護的成本更具競爭力,並鼓勵更多來自歐洲內部和國際上的小型實體進入歐洲市場。
最後,筆者建議有意逵運歐洲市場的中小企業,可採取以下策略,以優化其歐洲專利佈局並最大化費用效益:
- 全面使用費用助理進行預算規劃: 在提交申請前,利用「費用助理」Fee Assistant的計算功能進行精確的成本預算,並特別關注其主動提醒減免資格的功能。
- 嚴格審查並證明微型實體資格: 微型企業應仔細審查員工規模(以AWU計算)、資產總額和「五年內五件申請」的上限,切記申請人必須同時符合資格,確保聲明符合法律要求是避免日後支付不足風險的關鍵。
- 最大化疊加優勢: 針對符合微型實體資格且來自非英、法、德語系的歐洲締約國的申請人,應當充分利用LRS與MES的51%疊加減免,以實現對申請費和審查費的最大費用效益。
- 優先考慮單一專利: 由於微型實體MES和翻譯補償機制的輔助,單一專利已成為微、小型實體在多數EPO成員國獲得廣泛保護的首選方案,其後期的低維護成本是其長期吸引力的核心。
備註:
[1] EPO launches new tools on fee support measures, epo.org, 10.11.2025
[2] 同註1
[3] 同註1
[4] 同註1
[5] Am I eligible for micro-entity fee reductions? , epo.org
[6] 同註5
[7] Maximising the EPO’s Fee Reductions for Micro-Entities, Marks & Clerk, 27 October 2025
[8] 同註5
[9] 同註5
[10] 同註1
[11] Am I eligible for language-related fee reductions? , epo.org
[12] 同註11
[13] 同註11
[14] Available Fee Reductions at the EPO, Cooley, Global Law Firm, May 27, 2025
[15] EU unitary patents – translation arrangements, EUR-Lex
[16] Unitary Patent, EPO
[17] FQA:Fee reductions for small and micro entities, epo.org
參考資料:
[1] EPO launches new tools on fee support measures, epo.org, 10.11.20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