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衛院揭「超額死亡率」看COVID-19防疫成果 邁入後疫情時代的三大建言

盧頎╱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208

隨著新冠疫情(COVID-19)逐漸趨於流感化,各國防疫態度也從嚴陣以待轉向「與病毒共存」。然而,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研究員鄒小蕙與副院長陳為堅、所長邱弘毅與國衛院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郭書辰共同合作,於今(2025)年深入分析從疫情爆發初期到晚期的時間區間(2020~2022年)中,34個國家在COVID-19的防疫表現與「超額死亡率」(excess mortality)的關係。並於10月2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此一研究成果已刊登於國際知名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1],並榮獲美國公衛學會(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PHA)選為精選文章,被列入醫療與健康相關專業人士的職能教育課程。

國衛院針對COVID-19防疫研究成果備受國際肯定,左起:國衛院群健所研究助理簡永安、COVID-19防疫研究成果文章第一作者暨國衛院群健所研究助理成捷、國衛院群健所所長邱弘毅、衛福部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國衛院群健所研究員鄒小蕙、國衛院副院長陳為堅、國衛院群健所研究助理江偉銘;照片提供:國衛院

以「超額死亡率」取代COVID-19確診數、死亡人數對疫情的判斷

超額死亡率是公共衛生上常用來判斷傳染疾病造成危害國民生命程度的一項指標,其代表「在特定期間內,實際死亡人數與近年來平均死亡人數的差異」。

超額死亡率的計算公式與代表意義;資料來源:【國衛院跨國研究揭示疫情初期積極防疫的重要性】記者會_鄒小蕙簡報[2]
因此,在評估COVID-19疫情帶來的衝擊時,超額死亡率的意義不僅包含因COVID-19直接致死的個案,更涵蓋了治療COVID-19患者導致國家醫療系統過載、COVID-19患者的延遲就醫或其他間接因素導致COVID-19患者的死亡等意涵。有別於傳統的COVID-19確診數和死亡人數統計 — 上述2項統計值會因各國檢測能力與定義不同而存在漏報或誤差的可能;「超額死亡率」判斷能更全面地反映真實COVI-19疫情對社會的危害。

防疫指標 x 超額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為此次研究觀察目的

此次參與研究的國衛院研究團隊與防疫專家於2022年已有在國際期刊Scientific Reports上發表一套具實證基礎的「防疫指標」(如下圖),該指標涵蓋政府政策、民眾健康識能、身心健康與社會經濟影響等十大面向,能更全面地評估各國防疫成效。當「防疫指標」的總分越高,表示該國在十大面向的綜合表現越好。

四大面向、10大因子的防疫指標;資料來源:【國衛院跨國研究揭示疫情初期積極防疫的重要性】記者會_鄒小蕙簡報[3]
此一於2022年發表的評估指標,目的在於呈現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的同時,也把對社會經濟的傷害降至最低。本次2025年的研究方式,便是將34個國家[4]的「防疫指標」狀況(即為防疫表現)與這些國家於2020年防疫初期、2021年防疫中期及2022年防疫晚期共三年期間在超額死亡率的數據相比較,以此觀察出防疫指標良好的國家是否同樣有較低的超額死亡率。

此次進行三年防疫研究比較的34個國家;資料來源:【國衛院跨國研究揭示疫情初期積極防疫的重要性】記者會_鄒小蕙簡報[5]

防疫指標佳 = 超額死亡率低 台灣嚴格防疫措施顯成效

經2025年國衛院的研究結果顯示,此次進行研究34國的平均超額死亡率在2020、2021、2022年分別為9%、14%、11%。其中,防疫指標分數高的國家相較於防疫指標分數低的國家,在2020年及2021年超額死亡率分別顯著降低了5.7%和12.9%(意即每一千人中減少死亡57人或129人)。跨國研究結果也顯示,在2020年COVID-19疫情初期,國家政府若果斷採取嚴格的防控措施,將有效降低疫情的傳播與減少因疫情帶來的死亡。

國衛院於2025年的研究結果顯示防疫指標與超額死亡呈負相關(防疫指標佳 = 超額死亡數低);資料來源:【國衛院跨國研究揭示疫情初期積極防疫的重要性】記者會_鄒小蕙簡報[6]
另外,台灣、紐西蘭、日本、丹麥及澳洲在三年平均超額死亡數值皆低於5%,均屬於超額死亡率相對較低的國家。研究結果更顯示,台灣在2020年的超額死亡人數甚至呈現負值,於2021年的數據僅略高於紐西蘭。上述結果代表,在COVID-19疫情初期,台灣即制定嚴格的防疫政策 — 快速關閉邊界、有完整的入境檢疫措施,更有詳盡的接觸者追蹤計畫等;而民眾也於出入公共場合時主動配戴口罩,維持衛生習慣,減少非必要外出。讓台灣在全球COVID-19疫情肆虐下成為「全民防疫」的國際典範。

國衛院在2025年的研究結果顯示台灣政府在COVID-19疫情初期的2020年即採取的嚴格措施,讓台灣成為國際防疫優等生;資料來源:【國衛院跨國研究揭示疫情初期積極防疫的重要性】記者會_鄒小蕙簡報[7]

各國邁入後疫情時代 國衛院因應研究成果提供未來面對疫情的三大建言

國衛院指出,由上結果可知,國家若有強健的醫療保健系統與超額死亡率的下降息息相關。除了在COVID-19疫情期間持續投入資源外,未來更應重視醫護人員的需求,提升專業軟實力,亦須同時加強醫療科技等硬實力。罹患慢性病(如糖尿病)患者在疫情期間往往是被忽視的族群,若因疫情讓常規醫療服務受到影響,將可能增加慢性病患者因缺少醫療資源投入而導致死亡的風險。因此,研究建議各國政府可加強在慢性病相關防護措施與衛教,確保慢病患者在疫情中仍能獲得持續的醫療照護。

另外,疫苗施打同樣是降低超額死亡的關鍵。國衛院研究團隊分析各國經驗發現,若要從嚴格防疫措施逐步轉向「與病毒共存」,必須在「高疫苗覆蓋率」的前提下才較為安全;尤其對於高齡化國家,更需在疫情解封前制定專屬策略,否則當疫情再度爆發時,易感族群將承受更高死亡風險。

研究成果亦顯示,高收入國家在超額死亡控制上普遍表現較佳 — 財政資源充足能帶來較完善的防疫支援。國衛院建議各國政府應規劃「防疫基金」,以降低發生疫情時對社會與經濟帶來長遠的損害。

資料來源:國衛院;由北美智權報/盧頎整理製表。

國衛院表示,從2022年逐漸解封到邁入後疫情時代的2025年仍不可鬆懈,應將「防疫韌性」做為未來重要的投資。此次國衛院在「超額死亡率」的研究除了呈現各國均須持續強化醫療量能、培育醫護與公衛人才的重要性外,更帶來長遠的意涵 — 持續落實「個人衛生」的控管是重要的基礎公衛觀念,能為下一次可能出現的新興傳染病預先做好準備。

備註:

  1. [1] Chieh C, Hsiao-Yu W, Shu-Chen K, Brandon F, Ya-Ting H, Yi-Kai C, Byron F, Yung-An J, Chih-Fan H, Wei-Ming J, Hung-Yi C, Wei J. C., and  Hsiao-Hui T. Excess Mortality and Containment Performance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Evidence From 34 Countries. Published on 2025 Sep, AJPH, 115(9):1518-1528. doi: 10.2105/AJPH.2025.308136.
  2. [2] 資料來源:1. Paglino E, Stokes AC. Excess mortality as a tool to monitor the evolution of health emergencies: choic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Am J Public Health. 2024; 114(6): 583-586.; 2. https://github.com/TheEconomist/covid-19-excess-deaths-tracker ; 3. Beaney T, Clarke JM, Jain V, et al. Excess mortality: the gold standard in measuring the impact of COVID-19 worldwide? J R Soc Med. 2020;113(9): 329 – 334.; 4. Ahmed T, Roberton T, Vergeer P, et al. Healthcare utilization and maternal and child mortality during the COVID-19 pandemic in 18 low- 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 an interrupted time-series analysis with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administrative data. PLoS Med. 2022;19(8):e1004070.
  3. [3] 資料來源:Hsiao-Hui T, Shu-Chen K, Yu-Hsuan L, Chao A H, Hung-Yi C, Wei J C, Shiow-Ing W, Huey-Kang S, Pau-Chung C, Meng-Hsuan W, Ya-Ting H, Hsiao-Yu W, Fang-Jing L, Shu-Man S, Ding-Ping L, Shan-Chwen C.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VID-19 policies and outcomes in 5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Published on 2022 May 25, Scientific Reports, 12:8802. doi: 10.1038/s41598-022-12853-7.
  4. [4] 此處進行研究的34個國家,皆具有完整防疫COVID-19經驗且擁有橫跨三年(2020~2022年)的防疫資料。
  5. [5] 全球地圖生成來源:Pixel Map Generator. AMCHARTS.
  6. [6] 數據圖示來源:Freepik
  7. [7] 資料來源:1. Hsiao-Hui T, Shu-Chen K, Yu-Hsuan L, Chao A H, Hung-Yi C, Wei J C, Shiow-Ing W, Huey-Kang S, Pau-Chung C, Meng-Hsuan W, Ya-Ting H, Hsiao-Yu W, Fang-Jing L, Shu-Man S, Ding-Ping L, Shan-Chwen C.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VID-19 policies and outcomes in 50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Published on 2022 May 25, Scientific Reports, 12:8802. doi: 10.1038/s41598-022-12853-7.; 2. 全球地圖生成來源:Pixel Map Generator. AMCHARTS.
作者: 盧頎
現任: 北美智權報編輯
學歷: 慈濟大學公共衛生系
經歷: 新文京出版大專院校教科書醫護編輯
宏典文化出版就職考試用書編輯

智權報390期文章列表

李淑蓮 2025全球AI市場機會及智財權分佈
吳碧娥 生物科技的AI機會:人工智慧正在改變生技產業生態
李淑蓮 麥當勞在「Mc Curry」商標爭議勝訴 馬來西亞高院撤銷Mc Spicy Curry House註冊權
李淑蓮 兩岸營業秘密保護新局:從司法實踐到制度演化的觀察
吳碧娥 2025 AIPPI世界智慧財產權大會日本橫濱落幕:重要決議與回顧
郭廷濠 青光眼治療藥物之顯而易見性議題(一):In re Brimonidine Patent Litigation.
盧頎 國衛院揭「超額死亡率」看COVID-19防疫成果 邁入後疫情時代的三大建言
葉雪美 2025年歐盟設計新穎性優惠期的範圍和適用定調 - 4:歐盟普通法院也駁回Case- T 6624無效申請案與落實優惠期真正意義
陳秉訓 用實例談電影代理商的特殊權利 — 首輪公開上映權
許慈真 《歐洲健康資料空間規則》立法架構與實施時程淺介
吳碧娥 打擊內卷式競爭!中國《反不正當競爭法》10/15修訂上路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