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族元素化學研究大躍進!台灣全球首創「Sb₄四面體」啟動半導體材料新紀元

0
全球首創!中國文化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教授陳輝龍與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教授謝明惠、輔仁大學化學系教授楊恩哲攜手合作,成功合成世界首個「銻四面體」(Sb₄)分子結構,研究成果榮登國際頂尖化學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JACS)》。該研究突破長期以來無法穩定捕捉Sb₄結構的瓶頸,首度合成出穩定存在的Sb₄四面體金屬簇化合物,為發展新型磁控半導體與量子材料提供嶄新方向,具有重大科學價值與應用潛力。 研究結合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兩大領域 文大化材系系主任張鈞智表示,研究成果獲JACS刊登,充分展現中國文化大學在材料模擬與先進合成領...

從Tokenization到AI工廠:看NVIDIA全端式創新如何重塑AI經濟

0
在資料被譽為「新石油」的數位時代,「Tokens」正成為驅動資訊檢索與生成的核心貨幣。透過「Tokenization」過程,原始資料被轉化為結構化資訊,成為訓練與驅動AI模型的燃料。然而,這一轉化過程高度依賴龐大的運算資源與能源效率。隨著AI模型複雜度與精確度需求飆升,運算資源的應用已形成三大關鍵階段:預訓練、後訓練與推理拓展。在此背景下,NVIDIA於2025年GTC大會上提出「AI工廠」願景,試圖透過全端式(Full Stack)技術革新,重新定義AI基礎設施的未來。

區塊鏈大師Gavin Wood首度來台,蒞臨台科大解析創新技術「JAM」

0
區塊鏈領域的靈魂人物、同時也是以太坊(Ethereum)及波卡鏈(Polkadot)共同創辦人的Gavin Wood近期在全球進行巡迴演講,並於19日蒞臨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分享他所開發的JAM(Join-Accumulate Machine)技術。這也是Gavin Wood首度來台演講,吸引逾百位對區塊鏈有興趣的學生及校外人士到場聆聽、現場座無虛席,共同探討區塊鏈的最新技術與未來趨勢。 台科大表示,此次演講是Gavin Wood訪台唯一公開行程,主要源於台科大區塊鏈研究社學生在Jam Implementer’s Prize展現出卓越的技術能力與創新潛力,進而促成這場寶貴的技術交流機會。...

全球罕見!成大晶體成長實驗室成長出上百種單晶

0
要研究開發先進材料,擁有單晶成長的技術不可或缺。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下,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呂欽山主持的晶體成長實驗室,經過10多年的努力,透過實驗室成長的高品質單晶與國內外超過 80個研究團隊進行學術合作研究,2024年就有4篇晶體材料研究的論文登上國際頂尖「自然(Nature)」系列期刊,成績斐然。 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呂欽山與長晶專家郭家農多年來提供實驗室產出的單晶給國內外超過80個研究團隊,2024年有4篇晶體材料研究的論文登上國際頂尖「自然(Nature)」系列期刊。呂欽山表示,為促進國內晶體材料研究水準及提升新穎材料的研發競爭力,國科會在2012年結合國內專家推...

2030年全球5G用戶將達到63億,5G獨立組網將成行動產業下一波發展重點

0
2024年至2030年底,全球行動網路數據流量預計將成長近200%,5G用戶數持續成長,預計到2024年底戶數將占行動用戶總數的四分之一,預計到2027年,5G用戶數將首次超過4G,成為主要的行動接入技術。雖然5G的人口覆蓋率正逐步提高,但除了中國大陸外,全球 只有約30%的基地台部署了5G中頻。為了充分發揮5G的潛力,需要進一步增加中頻 站點的密度,並擴大5G獨立組網(SA)的部署規模。 愛立信發布最新一期《愛立信行動趨勢報告》,分享最新行動通訊產業發展與趨勢、區域分析以及應用案例。報告調查指出,為了實現效能導向的商業模式,並提供用戶差異化服務,5G獨立組網(SA)和 5G Advance...

高階自駕、物流需求帶動光達市場產值,2029年達53.52億美元

0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紅外線感測應用市場與品牌策略》報告,目前光達(LiDAR)於車用市場主要用於乘用車、無人計程車(robo-taxi)等,在工業市場則支援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和物流等應用。受到Level 3及更進階的自動駕駛系統和物流運輸帶動,預估光達市場產值將從2024年的11.81億美元成長至2029年的53.5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35%。 面對市場競爭壓力,汽車製造商除了積極採用自適應性頭燈(ADB Headlight)、貫穿式尾燈(Full-Width Taillight)等先進技術,也持續在乘用車導入光達技術以實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Level 3自...

關鍵礦物之替代:四大無稀土高性能永磁材料

0
永磁材料是電動車永磁同步電機研究的重點,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又是滿足全球低碳綠色循環經濟產業趨勢的關鍵要素,稀土永磁電機因其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在許多應用中已逐漸取代了傳統的馬達和發電機,使得稀土永磁體成本占電機總成本的比例逐年增長。對汽車產業而言,含有稀土永磁成分的稀土磁鐵就是一種強力永久磁鐵,其對電動馬達的運作更是有利,足以提升馬達的性能。近來全球電動車產業運用稀土永磁材料開發生產耐高溫且不易消磁的高性能馬達,因此稀土磁鐵成為現階段被重視且廣泛應用的熱門材料,帶動整個稀土產業永續的發展。然而,中國卻對其出口進行了大量削減並提高稀土價格,這對世界高...

2025年十大科技變革

0
2024年邁入最後倒數階段,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TrendForce針對2025年提出十大科技變革,包括AI筆電、人型機器人、立方衛星應用與電動車驅動電池,都將在明年有突破性的成長。 技術革新推動市場標配:AI筆電在2025年滲透率將達21.7% 隨技術迅速發展,具有AI功能的筆記型電腦未來幾年內將逐漸成為市場標配。預計2025年AI筆電的滲透率將達到21.7%,並在2029年攀升至接近 80%。而AI 筆電的增量也將成為Arm架構滲透率攀升的一項主因。相比傳統的x86架構,Arm 具更高的能效和更強的可擴展性,隨著終端推論的需求與日俱增,節能省電的議題將帶動Arm架構筆電的市占率逐年增...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中央大學攜手日本ispace,自主研發台灣首次國際登月計畫!

0
行政院從2019年核定長達10年的「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主要將發展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超高解析度光學衛星及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組成完整的衛星星系守護台灣,台灣近年來也積極展開「重返月球」任務,並在2024年將展開首次國際登月計畫。由國立中央大學自主研發的「深太空輻射探測儀」已運往日本JAXA 筑波太空中心,與日本民間登月公司ispace的HAKUTO-R Mission 2登月小艇整合研究成果,預計最快今年底即可發射升空,推動國際深太空合作,鏈結台灣與國際太空產業。 中央大學今年參與教育部在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未來科技館」的展出,分享「台灣登月及太空環境探索的...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中科院發表全台首款80%國產無碳排產氫機,產氫效率超過七成!

0
呼應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重要的能源政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結合自有電解產氫、儲氫合金、複材儲瓶及燃料電池技術,鏈接前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將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應用於移動式及分散式電站。由中科院開發出第一款國產化的產氫機,目前自製率超過8成、產氫效率超過70%,極具產業的競爭力。 「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系統為全台第一款自製率超過80%的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採用中科院自行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堆疊製氫模組,具有觸媒電極片全製程開發技術能量,可變更模組大小調整產產氫量、依需求設計控制系統、並於後端依據不同產氫參數設計氫氣氣純化模組,具有體積小、高產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