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WIPO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一比

0
智慧財產局(TIPO)日前公布2022年台灣與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受理發明專利申請趨勢比較分析。2022年,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持續成長,WIPO成長則持續放緩,並創下2009年金融海嘯以來最低。外國人在台灣申請發明專利以日本居首位,其次為美國、中國大陸;中國大陸則在WIPO申請排序第一,其次為美國、日本。前十大申請人方面,廠商在兩邊的布局重點不同,台灣以「半導體」占比最高;WIPO則在「數位通訊」布局最多。 根據智慧局統計報告,2022年台灣受理發明專利申請50,242 件,年增2.3%;WIPO部分估計為278,100件,年增0.3%。觀察近五年成長率,台灣除2020年減少...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1 繼往開來 打造充分受智財權保護的友善營商環境

0
2023年3月27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5任局長廖承威正式上任。從第1任局長陳明邦開始,歷任局長均是從中央標準局或國貿局轉戰智慧財產局的,且具備商貿或法律背景。唯現任局長廖承威於2000年以經濟部專利商標審查人員考試三等考試及格的成績進入智慧局,屬於智慧局正式改制後首批專利審查官;且具專業理工背景。在迥異的背景及不同專業的首長帶領下,智慧局是否會有一番新局面?實在令人期待。 作為智慧局的新任局長,廖承威所面對的與大部分新任首長是一樣,首要任務就是「繼往開來」。前者幾乎是毫無難度的,一路從專利助理審查官、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組長、副局長,到現在扛下智慧局局長的重責,廖承威在智慧局有2...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2 鼓勵及刺激新領域創新 提供企業全方位智財權資源

0
相對於對岸早年直接大灑金錢補助企業申請專利,以便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專利申請量,其他國家多是以刺激及鼓勵創新為主,特別是在新興科技領域,而不是只重視量的提升。就我國智慧局為例,並不直接補助企業申請專利,而是提供了大量資源,協助企業了解前瞻產業趨勢、進行專利佈局、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優質專利。 刺激高新領域創新 縱觀近期各國智慧財產局的政策趨勢,對於刺激新領域創新大致可分為兩個重點。第一是扶植資源短缺的群體,如中小企業、微型實體、少數族群及女性。除了在規費方面給予優惠,也提供許多輔導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創新能力,並獲得妥善的保護。第二,積極與大企業或學研機構互動,例如製作國家...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3 面對地緣政治及國際市場競合 台灣廠商如何在智財權布局上突圍?

0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開啟後,台灣產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越來越高,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地緣政治一方面影響了科技產業的市場與發展,但另一方面,科技產業也成為各國在地緣政治競逐的籌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帶動下,各國尖端科技大廠也紛紛於台灣成立研究中心,以期藉不同的合作方式,達到雙贏局面。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地緣政治、兩岸競合,台灣廠商該如何展開智財權布局?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提出了他的看法。 廖承威表示,台灣一向以優越的技術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台灣的高科技核心技術也成為各方覬覦的對象。因此,如何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特別是科技產業...

抗體專利說明書不符合可據以實施要件? 最高法院2023年Amgen Inc. v. Sanofi案

0
北美智權報先前曾針對抗體專利的充分揭露要件進行相關報導,美國最高法院於2023年5月18日做出Amgen v. Sanofi案判決,該案涉及生醫抗體專利說明書可據以實施要件的要求。原告Amgen所請求的抗體專利,乃以二種功能界定,在說明書中提供了26個實施例,以及二種找出其他抗體的試驗方法。被告Sanofi主張,具有這二種功能的抗體可能達數百萬種,但說明書只提供26個實施例和二種實驗方法,不符合可據以實施要件。最高法院最後支持被告主張,認為說明書不符合可據以實施要件,故專利無效。 結合PCSK9特定區域之抗體 本案涉及有助於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density lipopro...

5000個專利打造出Apple第一款頭戴式裝置:Vision Pro

0
Apple Vision Pro無疑是今年全球開發者大會(WWDC 2023)中,蘋果公司帶給全球果粉最大的驚喜。在5000項專利加持下誕生的Apple Vision Pro,採用高解析度顯示系統,將2,300萬畫素置於兩個顯示器中,搭載Apple獨特訂製的雙晶片,確保每個體驗都感覺是在使用者眼前即時發生。Apple執行長Tim Cook指出,Apple Vision Pro標記了Apple運算新紀元的開始,Mac展示的是個人計算的能力、iPhone改寫了行動計算能力,Apple Vision Pro代表著將進入空間運算的時代,以及Apple改變人類溝通、協作、工作和娛樂方式的企圖心。 ...

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金計算與專利權人能否達成侵權銷售量之考量—以Water Techs. Corp. v. Calco, Ltd.案判決為例

0
本文意在介紹美國Water Techs. Corp. v. Calco, Ltd.案判決,其揭示專利權人應證明該原本的銷售量與侵權行為存在與否的因果關係。 在美國,專利權人能以侵權物品的銷售所得為損害賠償金,但其必須舉證「若非」侵權行為存在,其原本所能達到的銷售量。 本案背景 本案原告為Water Technologies公司與其子公司Wate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s公司(稱WTC/WPCS)、及堪薩斯州立大學研究基金會(KSURF)。被告有Calco公司等,其不服本案地方法院的判決而上訴至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議題之一為核予所失利益之損...

利用AI寫專利的可能性初探:前景與挑戰

0
承接北美智權報332期《利用AI寫專利的可能性初探 — AI的工作原理與限制》一文探討了AI的原理與其限制後,相信讀者已經掌握了新一代的AI觀念,接下來筆者就開始探討利用AI實際上進行撰寫專利的部分。本文會先簡單回顧專利寫作的特點,最後探討利用AI撰寫專利稿的前景和挑戰。 專利寫作的特點 沒有什麼創意是真正獨一無二不可取代的,專利也不例外。如圖1所示,任何一項專利標的的權利範圍其實都是建立在許多已知技術的基礎上,然後再加上發明人的一些創新點,或者是把多項已知技術做出巧妙的重新排列組合,而形成具有新穎性和進步性的專利。基於這種特點,人類在寫專利前,通常需要先搜集相關的已知技術,然後再從中...

利用AI寫專利稿的可能性初探 — AI的工作原理與限制

0
筆者曾經是一名程式設計師,有20年從事專利相關工作的經驗,目前仍致力於撰寫專利說明書。由於工作的需要,筆者也成為了一名專利發明人,申請了超過100件專利。然而,當筆者要寫這篇文章時,筆者不禁感嘆科技的進步神速。過去幾年來,筆者見證了許多企業試圖用電腦程式來實現寫專利的目標,甚至有些已經成功獲得了專利;但是,這些成果都沒有讓筆者感到驚艷;直到最近,利用AI寫專利才真正成為可能。雖然現階段還不夠完善,但根據目前的發展速度,很快就會變成一個非常實用的工具。在這個系列文章中,筆者想先簡單介紹AI的機器學習原理,然後回顧專利寫作的特點,最後探討利用AI撰寫專利稿的前景和挑戰。關於更具體的寫作環節,將在下...

專利訴訟和解協議與促進競爭型之逆向給付利益 —以美國Actos案判決為例

0
本文在介紹促進競爭型的逆向給付利益協議案例,即美國聯邦紐約州南區地方法院的In re Actos End Payor Antitrust Litigation案(Actos案)判決。 專利訴訟中之「逆向給付利益協議」定義為,和解條件包括:(1)被控侵權人公司B於系爭專利保護期間到期前不會生產專利物品;(2)專利權人公司A則支付公司B數百萬元美金。 基本法理 關於限制競爭問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於2013年的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v. Actavis, Inc.案(Actavis案)判決提出五項判斷因素: 系爭特定限制約定對競爭有潛力造成實際的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