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智權報》377期重磅出刊 聚焦全球智權關鍵判決與產業趨勢
《北美智權報》377期2025年4月1日火熱出刊。本期以德國慕尼黑法院撼動SEP訴訟格局的里程碑判決為封面故事,深入剖析全球專利戰場最新動態。
慕尼黑法院確立FRAND抗辯鐵則 歐盟法律衝突浮上檯面
德國慕尼黑上訴地方法院3月20日對VOICEAGE EVS訴HMD案作出判決,無視歐盟執委會(EC)先前法律意見,正式確立「擔保金優先於FRAND合理性審查」裁判框架。此判決要求SEP實施者必須按專利權人最終報價提供足額擔保,否則將直接喪失FRAND抗辯資格,表面上大幅簡化權利人禁制令取得程序,實質讓訴訟過程變得更複雜。值得關注的是,法院同時批准HMD就FRAND爭點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業...
原料藥是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間的侵權物嗎?
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內的侵權仍是專利侵權,但卻不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為判斷基準,而是以第一次許可證記載的[有效成分及用途]為基準。因此如何被認定是否為第一次許可證,以及第一次許可證記載內容為何,就非常重要。
專利權於各國法規中都有一定的存續期間,只要期限屆滿,專利權利消滅,變成公共財產,任何人就可以加以利用,不會被認定為侵害專利權。因此,原則上是不可以延長。但是,醫藥品、農藥品或其製造方法發明專利權之實施,在依法必須先取得許可證方可實施前提下,在未取得許可證之前,都無法實施上市,惟專利權期間是不等人,一直在走。為此,以補償專利權人為出發點的專利權期限延長法規便產生,台灣專利法第53條規定...
從專利申請看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發展
自2019年以來,全球醫療健康專利申請量已突破36.3萬件,其中,中國的申請量持續成長,已超過18.7萬件,占全球醫療健康專利總量的51.7%,遠超其他國家。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於醫療健康技術的專利申請,總量已超過11萬件,占比超過三成,AI已成為推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重要推手。
中國知識產權出版社近期發表《醫療健康行業2024年專利分析白皮書》,針對170個國家及地區進行專利資料統計,在2019至2024年期間,全球醫療健康產業專利申請總量超過36.3萬件。2019至2021年,專利申請數量呈現穩步成長趨勢,但自2022年起,全球醫療健康產業的專利申請數量出現下降,整體專利申請未能延續...
CAFC放寬國內產業要件的認定,顛覆ITC的過往標準:2025年Lashify案
美國關稅法第337條為一種邊境保護措施,當進口之產品有不公平行為(例如著作權、商標、及專利侵權),且可能危害到美國的產業時,權利人就可以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提出調查申請,以阻止侵權者進口產品,或繼續銷售已經進入美國的產品。由於337調查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在美國進行重大投資的公司,因此ITC侵權案件中的專利權人,必須要符合國內產業(Domestic industry)的要求。
針對此標準,ITC長期以來皆著重在美國本土製造的重要性,認為「純粹的進口商」(mere importers) 難以滿足國內產業的要求。在...
德國慕尼黑法院槓上EC 正式確立FRAND抗辯「擔保金鐵則」
德國慕尼黑高等地方法院於3月20日對VoiceAge EVS訴HMD案(6 U 3824/22 Kart)作出判決,無視歐盟執委會(EC)先前提出的法律意見,正式確立「擔保金優先於FRAND合理性審查」的裁判框架。此裁決意味著:未來SEP實施者若未按專利權人最終報價提供足額擔保,將直接喪失FRAND抗辯資格,無需進入權利金合理性審查階段。法院同時批准HMD就FRAND爭點上訴至聯邦最高法院,為歐盟法院(ECJ)介入埋下伏筆。
案件背景:從《華為訴中興》到德國法院的分歧
2015年,歐盟法院(CJEU)在 Huawei v ZTE 案中確立了標準必要專利(SEP)授權的平衡框架,要求SE...
最新研究:USPTO審得快的專利未必是容易啃的柿子
《哈佛法學與科技期刊》(Harvard Journal of Law & Technology)2025年2月刊出一篇美國專利相關論文:《「劣質」專利的迷思:審查所花時間長短對專利訴訟結果的影響》(The Myth of “Bad” Patents: Impact of Prosecution Length on Patent Litigation Outcomes)(下稱《論文》)。其研究發現,美國專利領證前收到的OA愈多,通常的確會導致專利範圍愈窄、愈不易被認定有專利權侵害情事,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OA次數不見得與「專利品質」成正比,反而可能與專利被無效的風險正相關。
持...
2024 年歐洲專利指數報告:全球創新趨勢與產業變化分析
歐洲專利局(EPO)2025年3月發布的《2024 年歐洲專利指數報告》(Patent Index 2024)顯示,去年 (2024) 的歐洲專利申請總量達到 199,264 件,較 2023 年微幅下降 0.1%。儘管整體增幅放緩,但部分技術領域與國家仍顯示穩健增長,特別是人工智慧、電池技術與綠色能源相關專利的申請數量持續上升。
圖1顯示了向EPO提交的歐洲專利申請的地理來源,申請文件的地理來源由申請表上列出的第一申請人的居住國決定(第一申請人原則)。
全球專利申請趨勢:微幅下降但結構性變化明顯
2024 年,歐洲專利局共收到 199,264 件專利申請,較 2023 年的 1...
中國生成式AI專利申請爆炸式成長,技術佈局重點一次看!
中國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近日發佈《2024生成式人工智慧全棧技術專利分析報告》,揭示了2024年在模型技術成熟與市場需求的推動下,AI代理(AI Agent)迅速成為生成式人工智慧應用創新的主要方向,相關專利申請呈現爆炸式成長,公開專利申請數超過16萬項。
AI代理專利申請爆發式成長
《2024生成式人工智慧全棧技術專利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中國工信部電子知識產權中心連續第七年就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發展情況發佈研究成果。2017年至2024年間,中國生成式人工智慧公開專利共167,634項,專利申請年均複合成長率為31.6%,專利申請人數量從2,257家擴張至13,075家,年均成...
韓國PCT申請增速稱霸五大國 連續27年成長躍居世界第四
在全球科技競賽白熱化的2024年,韓國再度以驚人創新動能改寫專利版圖。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局金完基於3月31日宣布,韓國透過《專利合作條約》(PCT)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量達23,851件,較2023年增長7.1%,締造自1998年以來連續27年正成長紀錄,穩居全球第四大專利強國。此增速不僅在五大專利國(中、美、日、德、韓)中居冠,更在美、日、德申請量同步衰退的逆勢中,拉大與第五名德國(16,450件)的差距至7,401件,奠定其「專利超級強權」地位。
全球專利版圖重組 韓國成逆勢成長典範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PCT申請量微幅回升0.5%至27.39...
韓國智慧財產局啟動「高價值專利戰略」 全面革新智財生態圈
為扭轉「專利大國、收益小國」的困境,韓國智慧財產局(KIPO)於3月26日宣布成立跨領域「智慧財產權戰略研究小組」,聯合產學研法四大界別共15家機構,推動以「奢侈品級專利」(Luxury Patent)為核心的政策典範轉移。此舉被視為韓國因應美中科技戰與全球專利佈局競賽的關鍵戰略升級。
專利「量體膨脹、質效不足」 年損百億美元技術權利金
根據KIPO最新統計,儘管韓國專利申請量占GDP比例(73.1件/1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一,但工業產權貿易逆差持續惡化:
近三年逆差規模:2022年6億美元 → 2023年16.6億美元 → 2024年預估18.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