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人所承認的先前技術」適用之確認-2022年Qualcomm Inc. v. Apple Inc.案
2022年2月1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以司法審查確認專利審判及上訴委員會(PTAB)在審理專利權之挑戰者提出之多方複審(IPR)程序時,PTAB不得將「申請人所承認的先前技術」(AAPA)視為用以證明系爭專利不具新穎性和非顯而易見性之獨立的先前技術證據,但可以將該AAPA作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認知之一般常識的佐證依據。本文將簡介本件美國案例,並搭配台灣最高行政法院的實務見解(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266號判決),具體提出相關申請人撰寫專利說明書,和專利權之挑戰者或專利權人在專利無效爭訟攻防上的建議。
2022年2月1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
2022年EPO審查指南更新概述
我們即將迎來EPO審查指南的2022版本,該版本已於3月1日起正式生效。本刊期將為專利領域從業人員快速瀏覽一番,以利撰稿、答辯,同時一窺EPO的政策方向。
請求項與說明書的高度一致性
專利權人的權力範圍由請求項構成,而請求項的含意則由說明書提供詳細的解釋,反之,當請求項存有疑義而說明書無法釋疑時,就導致所謂「不支持」的瑕疵,為避免此一瑕疵,請求項與說明書間應具有一致性。以上是世界各國專利領域的通則,但這個一致性也僅限提出申請時,隨著審查與申請人對請求項的修正,請求項與說明書理當有所差異,當此一差異不影響說明書對請求項的釋義與支持,就仍為各國法規所容許。因此,實務上為了保留請求項修正的餘...
美國SEP政策轉變:為促進產業競爭,不宜核發禁制令
標準必要專利(SEP)的授權必須依循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FRAND)在科技業界已經是老調重彈,但各國政府與法院對於SEP/FRAND的態度不但略有差異,也往往隨著產業政策而發生改變。今年12月初,美國政府發布的一份政策宣示草案(Draft Policy Statement)就明確表達為了促進產業競爭,必須對SEP的禁制令的核發,做出進一步限縮。
在2021年即將結束之際,美國政府在智慧財產權領域有著一連串大動作。首先是10月底時,拜登(Joseph Biden)總統終於提名了他上任後的第一位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局長,結束了USPTO這大半年來一直由專利部門主管Drew Hir...
專訪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 ─ 專利師應多參與公民活動,適時掌握百工百業脈動
面對台灣專利市場的「相對性飽和」,對於剛入行或剛考上專利師證照的菜鳥專利工程師/專利師來說,究竟要如何打拚,才能在困境中突圍?新任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林宗宏認為,自立自強是很重要的,但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所以年輕人在執行老闆交待的任務之餘,也要隨時注意機會有沒有在自己頭頂飄過,而機會飄過的瞬間也要跳得夠高才能抓住機會。他強調平常多充實自己很重要,因為只要跳得比別人高一點點,你才可以比別人先一步搶得機會;此外,勇於挑戰也是必須的。乍聽之下,這些都好像是心靈雞湯之類的勵志書刊中的老生常談,一般人都會認為說得很簡單,但做起來不容易。不過林宗宏的回答可不是在打高空,聽完他從完全不會日文到考上日本留學的獎學...
台灣企業要申請PCT,該選USPTO還是SIPO?
拜某部長所賜,使得專利的PCT國際申請議題躍上重要的新聞版面,讓平常對專利不甚了了的國人,結結實實的上了一課,這對於國民教育來說,是一件好事。而對專利業界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溫故知新的好機會,除了對PCT國際申請的流程及優缺點再複習一次外,在分享的過程中,也有一些「新」發現,讓專利業界人士對PCT有新的體認。
日前,專利師公會於新竹舉辦了《企業智權管理實務交流會》,以大數據時代的全球專利布局為主軸,邀請了免疫功坊的專利師滕沛倫及德高行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車慧中,分別就「專利連結對於全球布局政策的影響」及「中國PCT申請」兩大主題,從策略及實務面,和與會者分享他們寶貴的經驗。由於最近PC...
吳冠賜:環境改變帶來的機會,專利界不能錯過!
從去年開始,在公會的爭取下,專利師的職前訓練正式回歸專利師公會,再加上一連串的國際參訪、實務界交流等活動,專利師公會這兩年變得熱鬧不少。之所以會有這些新措施,是為了回應大環境的一連串變化,讓專利師也能跟上甚至引領產業界的新需求。
從2017年開始,國考及格專利師的職前訓練權責,從智慧局轉移至到專利師公會手上,課程內容也出現了不小的變化。「我們加進了很多專利師在工作職涯中會遭遇的實務問題,」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舉例,除了基礎的專利審查基準課程外,也安排了拜訪智財法院、專利侵權與自由運作(FTO)分析、專利授權與契約、甚至還有事務所設立與管理……。
「老實說,審查基準他們在考試的時候都考...
吳冠賜:在台灣,每個人都應該懂一點專利
在第一年的任期內,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不只對外推銷台灣的專利環境,對內也首開先例,廣納產業界加入專利師公會的行列。在他看來,台灣專利的問題不只是量的衰退,更有質的困窘;若是想要徹底改變質、量均差的問題,吳冠賜認為,還是得靠專利從業人員自己。
「德國去了三次、日本也去了三次、大陸也去了三到四次……」,專利師公會理事長吳冠賜細數,從年初上任以來,幾乎每個月都會帶著公會成員往其他國家跑,拜訪各國的專利師組織,目的就是希望對方國家的企業能到台灣來申請專利。「很多國家都對台灣有興趣,想要來台灣申請。」
吳冠賜觀察,連續幾年內,台灣的專利新案申請量逐年下滑的趨勢,在這兩年內應該可以稍微打住。「以...
專訪智慧局局長洪淑敏 談創新、談專利、談政策、談兩岸
2016年,對台灣專利界而言,雖然說不上是多事之秋,但卻可堪稱是變動快速的一年
。首先是去年底專利師公會理事長新舊交替,於2016年為專利師公會帶來全新氣象;接下來,7月的時候,見證台灣專利發展史的前局長王美花,離開了服務17年的智慧局,高升為經濟部常務次長;然後,到了8月分,原副局長洪淑敏正式接下局長重任,繼續為台灣的專利界打拼。
除了人事交替外,2016年也是新科技崛起及企業力求轉型的一年,在此影響下,專利的申請也有不同的面貌。像是Fintech(金融科技)及綠能科技等技術,在企業求新求變加上政府大力推廣下,今年在這2個領域的專利申請量即有明顯的成長。「科技來自人性、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