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生物多樣性成企業變革重點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8

全球正處於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淨零碳排不再只是目標,更是驅動產業創新與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2025年,適逢《巴黎協定》10週年,全球超過130個國家承諾於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中場目標,象徵永續行動進入加速期。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近年成為全球企業經營的重要議題,企業對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視程度,更成為國際永續評比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與競爭力。

由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主辦的「2025 第四屆亞太永續博覽會」(2025 SDG Asia)於9月11至13日在台北世貿一館舉行,今年以「邁向變革的力量」(Charge Towards Change)為主題,匯聚來自政府、企業、學研與 NGO的百餘單位,呈現台灣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與淨零轉型的成果,並結合「亞太暨台灣永續行動獎」表彰在ESG領域表現優異的企業與團隊。

圖1. 2025 亞太永續博覽會(2025 SDG Asia)2025/9/13順利落幕;攝影:北美智權報/吳碧娥

今年亞太永續博覽會設置十大主題展區,橫跨政策、產業與公民行動,包括永續生活、解方、觀光、金融、醫療、教育、國際、建築、人才,以及首度推出的「永續生態圈」,呈現從減塑、綠能、低碳旅遊到AI賦能永續等創新應用。「永續生態圈」展區以跨產業合作為亮點,由產業龍頭攜手上下游供應鏈,展現台灣企業如何在永續議題上打破邊界、共創共榮。

全球正處於永續發展的關鍵時刻,淨零碳排不再只是目標,更是驅動產業創新與社會轉型的重要力量。做為全球唯一連續24年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的半導體公司,台積電在今年亞太永續博覽會中主辦「共榮與成長:發揮永續影響力,驅動美好的改變」主題論壇,聚焦「共榮成長」、「永續影響力」、「行動轉化」三大核心,分享推動永續發展的實務經驗與策略洞察,分別從「循環經濟與資源創新」及「生物多樣性與永續轉型」深入探討。台積電ESG委員會主席何麗梅表示,ESG是一連串正向循環的起點,透過減碳節能、愛護環境、強化公司治理,更能留住人才,創造本業成功。台積電早在2011年成立ESG委員會,2019年開始由董事長領導ESG指導委員會,並由各主管擔任ESG委員,以「綠色製造、建立責任供應鏈、打造健康共融職場、培育人才、關懷弱勢」等五大面向實踐ESG,持續創造實質且正向的影響力。

生物多樣性成企業經營重點

生物多樣性近年成為全球企業經營的重要議題,企業能否正視生物多樣性,更成為國際永續評比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與競爭力。

為了減緩生物多樣性的喪失,聯合國1992年於巴西里約熱內盧的地球高峰會,各國簽署了《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CBD),為全球最大的保育公約之一。《生物多樣性公約》的三大目標為「保育生物多樣性」、「重視與鼓勵生物多樣性資源之永續利用」、「公平合理的分享利用遺傳資源所產生的惠益」,迄今已有196個締約方。其中「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Kunming-Montreal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Living in harmony with nature) 為全球2050年願景,並訂出訂出2050年4大長期目標,及2030年前要完成的23項生物多樣性行動目標,成為世界各國未來10年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重要方向。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長林華慶指出,過去主要依賴政府與學術界推動保育工作,但光靠公部門投入並不足夠,企業、社區、消費者都必須成為主角。順應生物多樣性的趨勢下,台灣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在2024年正式推出「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台」,將淨零碳排與結合在地社區共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國際趨勢,與企業落實ESG需求相對接,建立企業參與生物多樣性的新模式。

台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主任丁宗蘇在會中指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UNFCCC)與維護生物多樣性是推動永續兩大關鍵方向,而森林既是碳匯的主要來源,也是多樣性保育的棲地,台大擁有超過三萬兩千公頃的實驗林,累積長達百年的森林生長數據,這些資料成為國際少見的長期觀測基礎,可做為碳匯科學發展的基石。

自定貢獻度落實國際減碳趨勢

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在「AI 淨零新路徑高峰會」中表示,當前氣候政治與能源轉型正面臨七大趨勢,包括氣候變遷已從科學議題到政治議程、去碳化改變全球地緣政治版圖、能源轉型的大趨勢、碳定價時代來臨、城市與次國家體系的提升、企業扮演關鍵角色,以及新氣候政治的崛起。林子倫指出,永續城市需藉由建築物與住宅、都市水資源、都市交通、都市廢棄物及消費、都市能源五大路徑達成,除了淨零與負碳排技術等科技研發,以及碳定價、碳揭露等氣候法制,城市是最接近民眾生活的場域和能源實際的使用者,在氣候政治發展上的重要性需要更多的關注。

圖2.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分享企業如何因應永續轉型;攝影:北美智權報/吳碧娥

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NDC)是各國自行設定的氣候承諾,以全球升溫控制在1.5度C以內為目標,提出一套10年的具體行動計畫,其中最受各界關注的是訂定減少碳排的幅度。為了實現2050年全球淨零目標,每5年必須提高一次標準,目前已來到第3輪,被稱為「NDC 3.0」。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指出,NDC展現出各國政府在政治上支持氣候承諾的立場,除了有機會解決氣候危機,還能處理生物多樣性以及能源安全等系統性問題,聯合國呼籲各國將氣候目標列為國家優先事項,並納入國家發展及計畫行動中。台灣今年將NDC 3.0測試目標設在2032年減碳32±2%、2035年減碳38±2%,宣示加大氣候行動來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並加速接軌NDC3.0的步伐。

圖3.台灣減碳新目標;圖片來源:環境部氣候變遷署

亞太永續博覽會召集人簡又新則表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害越來越多,全球供應鏈也在重組,這是一個危機,同時也是機會和契機,希望台灣不僅是永續的參與者,更能成為國際永續交流的平台。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智權報388期文章列表

李淑蓮 從智財局2026預算看戰略:TIPO、USPTO、KIPO比一比
楊智傑 使用真人配音員聲音進行AI訓練是否構成商標、著作權、形象權的侵害?2025年Lehrman v. Lovo, Inc.案
李淑蓮 AI應用拉抬     先進封裝需求水漲船高
李淑蓮 人形機器人應用成熟落地     台灣廠商機會點為何?
吳碧娥 從AI資料中心發展趨勢看台灣產業機會
吳碧娥 解構美國《AI行動計劃》的指標意義
葉雪美 2025年歐盟設計新穎性優惠期範圍與適用定調 - 2:EUIPO無效部門駁回Case- T 6624無效申請案的決定
盧頎 40歲就是預防失智症黃金期 國衛院預告「台灣失智症風險因子管理白皮書」將發布
郭廷濠 糖尿病治療藥物西他列汀之先占及顯而易見性探討(下):Mylan Pharmaceuticals Inc. v. Merck Sharp & Dohme Corp. (Fed. Cir. 2022)
陳秉訓 以實例說明在地老店商標取得「著名性」的困境 建議認定範圍應從寬
邱英武 網路銷售侵害商標權時間點要注意
芮嘉瑋 AI機器人發展的隱形枷鎖:稀土依賴與地緣風險
吳碧娥 2025亞太永續博覽會:生物多樣性成企業變革重點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