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標案承包商專利侵權責任誰扛?美國2023年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
在美國,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幫助政府製造產品或提供服務,當發生專利或著作權侵權爭議時,聯邦法律賦予廠商豁免權。權利人只能控告政府,且只能請求金錢賠償,以避免政府施政受挫,也避免廠商不敢接政府標案。美國加州地區法院2023年的Ariton v. AeroVironment案,即涉及是否適用此種豁免權的爭議。
政府承包商的專利侵權責任豁免
當廠商承包政府標案,在交付標案結果時發生侵權,不論是侵害專利權或著作權,若允許權利人主張侵權請求法院命令銷毀,則將造成政府的施政受到影響。而且,倘若政府約定發生侵權都要廠商負責,廠商也可能卻步不前,不願接政府標案。
為避免此問題,美國聯邦法律規定,若屬...
科技公司必須要注意的三種竊取營業秘密行為:台灣案例
台灣營業秘密法自2013年起導入刑事責任。同法第13條之1規定侵害營業秘密罪;第13條之2乃加重處罰「意圖」在境外使用受侵害營業秘密之行為;第13條之4則規定法人、被代理人、與雇用人之連帶責任。
營業秘密法意在制裁四類犯行:(1)「以竊取、侵占、詐術、脅迫、擅自重製或其他不正方法而取得營業秘密,或取得後進而使用、洩漏者」;(2)「知悉或持有營業秘密,未經授權或逾越授權範圍而重製、使用或洩漏該營業秘密者」;(3)「持有營業秘密,經營業秘密所有人告知應刪除、銷毀後,不為刪除、銷毀或隱匿該營業秘密者」;(4)「明知他人知悉或持有之營業秘密有前三款所定情形,而取得、使用或洩漏者」。
本文在...
樂高迷你人偶立體商標再遭質疑 — 淺析2023年歐盟普通法院判決
註冊為歐盟立體商標的樂高迷你人偶(LEGO® Minifigure)曾遭Best-Lock申請撤銷,最終,歐洲法院於2016年判決駁回,保住其商標權(參見北美智權報第246期)。然而,競爭對手BB Services GmbH於2020年時再度申請撤銷,儘管其主張未被歐盟普通法院接受,但法院論理方式明顯與前次爭議不同。
本案與前次爭議差異處在於:僅涉及註冊號50450之Lego人偶(後稱系爭商標)而不包括註冊號50518,並請求歐盟普通法院審理是否違反《歐盟商標規則》(EU Trade Mark Regulations, EUTMR)之兩項拒絕註冊絕對事由,包括:
(1)第7(1)(...
「版權」用語埋下著作權歸屬認定之不確定性
「版權」一詞是內容產業慣用語,其意涵從發行權、使用權、到著作權(或更精確指著作財產權),有賴法院解釋。問題在於當「版權」成為契約用語時,常造成著作權歸屬認定的模糊。本文在介紹最高法院於110年度台上字第1167號民事判決,其確認「版權」不等於「著作權」,而須探究當事人立約之本意來解釋是否指「著作權」。
背景
在ZK公司與HL公司的糾紛中,HL公司的負責人HSU同時為「系爭電玩著作」與「侵權電玩著作」之創作者。ZK公司認為HSU當時開發系爭電玩著作時為其員工;即使當時HSU是以「RI工作室」方式研發,但仍屬ZK公司的內部組織。不過,當時ZK公司卻與HSU等研發人員簽訂「電腦遊戲委製合約書...
著作權人發現十年前的侵權是否還能提告?美國最高法院2024年Warner Chappell Music v. Nealy案
著作權人能否對10年以前發生的侵害行為提告?根據美國著作權法規定,侵權請求時效為三年,時間點從行為發生時起算或發現受害時起算。因此,十年前的侵害行為,直到最近二年才發現,也可提起訴訟。雖可提起訴訟,但能否求償十年前造成的損害?美國最高法院在2024年5月作出Warner Chappell Music v. Nealy案判決,認為可以主張損害求償。
美國著作權法民事求償之三年時效
美國著作權法侵害行為民事責任的消滅時效,規定在507條(b):「民事訴訟.--除非在請求權產生(claim accrued)後三年內提起,否則不得根據本章規定進行民事訴訟。」
何謂請求權產生,一般的理解是...
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探討:Insite Vision v. Sandoz 案
西元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發現了具有乙內醯胺構造的青黴素 (Penicillin) 後,人類開始廣泛使用抗生素藥物來治療感染症,其中,包含了具有12至20個碳原子之巨大環構造的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 (Macrolides)。
雖然,在臨床上常見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症,但在美國藥物專利訴訟中,涉及抗生素藥物之判決卻較少見。因此,本文擬藉由與抗生素相關的美國判決Insite Vision Inc. v. Sandoz, Inc. (Fed. Cir. 2015) 來探討關於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議題。
案件背景
本案被告山德士(Sandoz)學名藥廠因為向美國食品...
專利授權
專利權人申請專利之後,可以自行利用專利製成商品獲利,也可以將專利授權予他人;或是除了自己製作之外,也可同時授權出去。專利授權的優點是容易將專利產品普及化,且專利權人本身並不用負擔太多的成本,隨著專利商品化的同時,專利權人仍然能持續獲利。因此除了自製之外,將專利授權也是專利權人可以善用的一種選擇。
專利權授權是指專利權人將專利授權他人實施,而授權內容可能包括製造、販賣、進口、使用或者是其中的部分,視個別的契約內容而定。授權基本上是讓被授權人處於一個可以使用專利內容而不被專利權人起訴的地位,而專利權人仍保有原本的權利。
授權是一種很常見的智慧財產權利用方式。授權(license)與...
談商標的後天識別性與案例
商標法第18條規定商標應具有識別性,即「指足以使商品或服務之相關消費者認識為指示商品或服務來源,並得與他人之商品或服務相區別者」。「識別性」分為先天與後天。對無法具先天識別性之商標,必須依賴後天的使用才得取得識別性。本文在介紹相關法律概念與基準,並舉兩個案例討論後天識別性的取得。
「不具先天識別性」之商標
在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的《商標識別性審查基準》中,其定義三類「不具先天識別性」之商標:表示商品或服務相關說明的描述性標識、指定商品或服務的通用標章或名稱,以及其他無法指示及區別來源的標識。此乃對應商標法第29條第1項所列三款「不具識別性情形」:(1)「僅由描述所指定商品或服務之品質、用途...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決Thaler v. Perlmutter: AI生成作品不受著作權保護
人工智慧(AI)生成作品是否受著作權保護(copyrightable),可說是這幾年來相當熱門的議題。與此同時,AI未來是否取代創作者或大幅壓縮其收益,更是業界高度關注的焦點。近日好萊塢編劇與演員罷工、走上街頭抗議,正突顯出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本案原告Stephen Thaler擁有名為「Creativity Machine」的電腦系統(以下稱Creativity Machine),聲稱Creativity Machine可自行產出視覺藝術作品。原告擬向美國著作權局(Copyright Office)註冊Creativity Machine產出的藝術作品(題名為「A Recent E...
AI訓練資料集侵犯了著作權?LAION在德國獲得勝訴
人工智慧(AI)的日益普及,為創意產業帶來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各式各樣的法律風險也隨之而來,特別是在著作權方面;在德國漢堡地方法院的一起訴訟就凸顯了這些挑戰。此訴訟案是一名攝影師起訴 LAION未經他的同意,在人工智慧訓練資料集中使用他拍攝的照片。而引起廣泛關注的原因,是因為此案是目前世界先進國家中,少數已經針對人工智慧技術做出判決的著作權案件。
LAION e.V. (Large-scal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pen Network,大型人工智慧開放網路) 是一家德國非營利組織,致力於開源人工智慧模型和資料集的建置,主要的工作是將網路上的公開圖片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