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美國《經濟間諜法》 經濟間諜罪之「圖利外國單位」 要件與案例

0
美國《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EEA)的經濟間諜罪(18 U.S.C. § 1831)有「意圖圖利外國單位」要件。在比較法上,類似台灣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2或國家安全法第3條第2項的「意圖在境外使用」要件,因此EEA經濟間諜罪的相關判決值得台灣司法實務借鏡。本文透過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簡稱「第九巡院」)United States v. Chung案的經典判決,介紹美國法院如何認定經濟間諜罪。 EEA經濟間諜罪 18 U.S.C. § 1831(a)規定:「任何人其意圖或知悉其犯行將圖利外國政府、外國政府所控制之單位、或外國代理人,且知悉其— ...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修訂入法,強化營業秘密保護

0
在國際政治及經濟角力之下,高科技產業發展與保護儼然成為延續國家命脈的重要指標,大國莫不戮力保護相關專門知識、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秘密,並將之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也使得現今「國家安全」概念不再侷限於軍備方面。 近年來頻傳高科技產業違法挖角、竊取機密等不法情事,且根據法務部統計,營業秘密案件量逐年攀升,自2014年(52件)至2022年(393件)為止,已成長7倍之多;其中涉及域外不法使用者,幾乎集中在中國及港澳地區(95.8%),其他則為日本、英國等地(4.2%)。值得注意的是,挖角不單是基於經濟競爭所為,往往意在竊取技術機密,例如中國芯原微電子透過僑外資方式,設立台灣據點以吸引IC人才;...

台積電營業秘密註冊制度的「三要、三不要」

0
台積電 (TSMC)是台灣首席專利大戶已是業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事實,然而,每當台積電副法務長陳碧莉在公開場合分享公司的智權管理成果時,都強調專利在台積電的智財資產中只是冰山一角,公司擁有更多的是營業秘密,事實的確如此! 台積電自2013年始首創營業秘密註冊制度,並進行智慧化管理,實現企業ESG永續經營願景,可以說是業界先驅。此外,公司更於2021年新增激勵員工更多環保節能減碳創新的「綠色營業秘密獎」,並同時啟動「供應鏈營業秘密管理分享」公益服務專案,傾囊建立註冊制度與管理的經驗,帶動發展供應鏈更完善的營業秘密管理實力,雙管齊下驅動永續創新動能。為帶動供應鏈更完善的智財管理能力,台積電於...

關於營業秘密之合理保密措施-企業必須知道的四件案例

0
在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智商法院)過往的營業秘密法刑事判決中,有肯定被害人已完備合理保密措施者,亦有否定系爭營業秘密受到合理保密措施之保護者。本文就被告公司所採取的合理保密措施遭否定的判決,介紹四件產業界值得注意的案例。 為享有營業秘密法的保護,權利人必須證明其據以主張之營業秘密符合三個要件:(1)秘密性: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之人所知者;(2)價值性: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者;(3)合理保密措施: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者。否則,於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1之「重製、取得、使用、洩漏他人營業秘密罪」之判斷中,「如其秘密,僅屬抽象原理、概念,並為一般涉及相關資訊者經由公共領域所...

營業秘密刑事訴訟管轄、違反秘密保持命令罪

0
這次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全面修正,部分條文與營業秘密刑事訴訟有關,部分條文則與訴訟中涉及法院秘密保持命令。本文為《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系列報導》的最後一篇,以下介紹與營業秘密相關之重點。 營業秘密第一審刑事案件改由智慧財產法院審理 近年來,比起用專利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國內廠商越來越喜歡用營業秘密提起訴訟。因為營業秘密訴訟有刑事責任,可以透過檢察官協助蒐集被告公司掌有的相關證據,但也因此增加了各地方法院審理營業秘密刑事案件的負擔。而各地方法院未必都熟悉營業秘密保護要件的操作,以及特殊的智財案件審理法,故審理案件較為緩慢。 這次智審法最重大的變革之一,就是將營業秘密的刑事訴訟的一審案件,...

使用中之營業秘密與「合理保密措施」要件 — 三件美國判決的經驗

0
營業秘密法第2條要求營業秘密所有人對該秘密「採取合理之保密措施」。不過,司法實務上曾否定「使用中」的營業秘密有符合合理保密措施。本文欲以美國《經濟間諜法》(EEA)之相關刑事判決為借鏡,對司法實務提出建言。 EEA之「營業秘密」定義 根據18 U.S.C. § 1839(3),「營業秘密」定義包括資訊性質與三項要件,前者指所有格式與形式的財務、商務、科學、技術、經濟、或工程上的資訊,而後者為:(1)合理保密措施、(2)事實上或潛在的獨立經濟價值、和(3)該價值係來自於系爭資訊非屬他人所可通常知悉或可以適當工具發掘者,且該他人能因該資訊的揭露或使用而獲得經濟價值。 案例一:United...

營業秘密:經濟性

0
營業秘密法第2條規定,營業秘密必須符合「秘密性」、「經濟價值」、「合理之保密措施」三項要件。在「經濟價值」方面,凡是可用於生產、製造、經營或銷售等相關資訊,若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的經濟利益或商業價值,即構成經濟價值要件,營業秘密所有人若要主張營業秘密,應舉證該資訊具有經濟價值。 所謂經濟性,必須是該資訊因秘密性而對企業具有實際或潛在之經濟價值。依司法實務之見解,企業於研發過程投入之成本、實際市場占有率或銷售額之減損,乃至可能影響競爭力,或是未來能為 企業創造的產值或收益,皆屬經濟性要件評估之標的。 司法對於「經濟性」之實務見解 針對營業秘密的經濟性,法院實務上曾做過以下判...

營業秘密三要件

0
營業秘密為智慧財產權之一環,也是企業非常重要的無形資產之一,應該重點保護。然而,要重點保護公司的營業秘密,一個首要前提是要清楚了解那一些是公司的營業秘密,如果連保護的標的都沒有,還談什麼保護? 簡單來說,如果想要企業的機密資訊受到營業秘密法的保護,就必須符合營業秘密法第2條所規定的「營業秘密三要件」: (1) 秘密性:非一般涉及該類資訊的人所知者。 (2) 經濟價值性:因其秘密性而具有實際或潛在經濟價值者。 (3) 合理保密措施:所有人已採取合理保密措施者。 制定營業秘密法的目的,在於保障營業秘密,以達提升投資與研發與意願之效果,並能提供環境,鼓勵在特定交易關係中的資...

傳統產業也不能忽視營業秘密竊取問題 — 兩件案例的提醒

0
營業秘密遭竊並非高科技產業的專利。傳統產業也會面臨台積電、聯發科等公司所擔心的營業秘密保護問題。本文意在介紹兩則侵害營業秘密的犯罪事件,其涉及石化產業與機具製造產業。值得注意者,兩個案例顯示傳統產業的營業秘密也遭境外勢力窺探,有賴經濟部相關單位協助改善營業秘密的保護機制。 基本概念 本文所介紹的兩件案例,涉及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1第1項三款犯行:(1)第1款「以竊取、侵占、詐術、脅迫、擅自重製或其他不正方法而取得營業秘密,或取得後進而使用、洩漏者」;(2)第2款「知悉或持有營業秘密,未經授權或逾越授權範圍而重製、使用或洩漏該營業秘密者」;(3)第4款「明知他人知悉或持有之營業秘密有前三...

每年立案破百件! 智慧局局長廖承威呼籲企業重視營業秘密保護

0
《國家安全法》在2022年針對國家核心關鍵技術外洩進行修法,凸顯政府強化營業秘密保障的決心,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在全球激烈競爭的經濟環境中,企業要保護營業秘密面臨更大的挑戰。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呼籲,企業要把自家裡的秘密管理好,就要做到合理的保護措施,沒有公司希望營業秘密被竊取,但是一旦真的發生時,若公司有盡到合理保護措施,起訴的成功率相對就會高一點。 普華商務法律事務及資策會科法所日前共同舉辦「營業秘密法遵與內控之優化- A+強化版智慧財產管理制度」研討會,智慧財產局局長廖承威致詞時指出,法務部司法院在2021年的時候做過一個統計,公司遇到最主要的營業秘密問題,就是內部員工竊取公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