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C確認設計專利因功能性及顯而易見性而無效之決定(一)
長久以來,在設計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將功能性設計與非顯而易見性用來作為專利權無效的積極抗辯,在這前提概念下,一個不是裝飾性的設計不具可專利性,而設計是否具有裝飾性,應就個案的基礎事實個別處理,必須藉由發明專利或關於設計取決於功能性考量因素的分析加以證明。設計專利被推定有效,因此,尋求在簡易判決中使設計專利無效的請求方必須提交非常明確和令人信服的無效事實證據,否則,法院將無法做出無效的判斷。
※「CAFC確認設計專利因功能性及顯而易見性而無效之決定」將分為五期刊出,本期為第一部分
在設計專利有效性和侵權分析中都出現了所謂的功能性原則。概括地說,該原則旨在確保設計專利不會壟斷本應由...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三)
2020年6月11日,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指定一個對有關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決定為信息性決定(informative decisions)提供指導性原則。PTAB的先例性決定對所有委員會小組都具有約束力。信息性決定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它們確實為委員會提供了關於經常性問題的規範、對委員會第一印象問題的指導、關於委員會規則和實務的指導,以及對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分析經常性問題可能產生的問題的指導性原則。
※本文為「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二)」之第三部分,全文可至從「北美線上論文集」閱讀。
授予後審查的專利資格分析
替代設計的可用性
...
美國與臺灣設計專利之新穎性要件比較
本文以美國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AFC)的International Seaway Trading Corp. v. Walgreens Corp.案,來討論美國與臺灣在處理設計專利新穎性爭議時之差異。
本案系爭設計專利包括美國專利第D529,263號、第D545,032號、和第D545,033號;第一件專利是母案,而另二件專利是其接續案,三者皆關於洞洞鞋的設計。被控侵權物則是洞洞鞋。
原告International Seaway Trading公司是運動鞋類或服務物品的採購商或代理量販店的進口商。被告為Walgreens公司和Touchsport Footwear USA公司,...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 指導性原則(二)
2020年6月11日,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指定一個對有關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決定為信息性決定(informative decisions)提供指導性原則。PTAB的先例性決定對所有委員會小組都具有約束力。信息性決定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它們確實為委員會提供了關於經常性問題的規範、對委員會第一印象問題的指導、關於委員會規則和實務的指導,以及對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分析經常性問題可能產生的問題的指導性原則。
※本文為「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一)」之第二部分
授予後審查的專利資格分析
美國專利法第171條規定:凡為製品發明任何新的、原創的和...
精密振動量測與結構健康診斷技術
台灣位處於地震帶,我們的建築物與橋梁的結構設計,需要考量到地震的影響。一旦災難發生,造成的是人民的生命和財產的損害,不可不慎也。許多興建已久的建築物與橋梁,因為經年累月的使用,也會面臨老化及結構健康程度不佳的問題。為了提升建築物與橋樑的安全性,近年來我國已開始運用科學技術來監控建築物與橋樑的結構健康程度。我們在此要介紹我國自行開發的精密振動量測與結構健康診斷技術。
圖1是一座鋼索橋樑的示意圖。橋梁本身或懸吊橋樑的鋼索都可能因使用不當或在外力的影響下受損,此時橋梁或鋼索內部可能有瑕疵產生。以橋樑鋼索為例,假如鋼索內有瑕疵產生或材料特性改變,可能造成鋼索拉力不足或彈性係數改變,當橋梁承重...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一)
2020年6月11日,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指定一個對有關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決定為信息性決定(informative decisions)提供指導性原則。PTAB的先例性決定對所有委員會小組都具有約束力。信息性決定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它們確實為委員會提供了關於經常性問題的規範、對委員會第一印象問題的指導、關於委員會規則和實務的指導,以及對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分析經常性問題可能產生的問題的指導性原則。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將分為三期刊載,本文為第一部分
本文中將介紹PGR2019-0003決定,分析與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相關的...
葉雪美:設計師們,說個好故事吧!
今(2018)年剛從智慧局退休的葉雪美,是北美智權報最資深的專欄作家。每一個月,葉雪美都會幫台灣的廠商做功課,搜羅全世界重要的設計專利領域中的最新判決進行深度分析。這些扎實的內容,都得歸功於她在設計領域耕耘了超過三十年的寶貴經驗。
這幾年,設計專利在台灣突然成為了顯學。首先,以每年專利申請的統計數字來看,當發明、新型專利的申請數量都呈現萎縮時,只有設計專利的申請量不但維持穩定,甚至還出現微幅成長。此外,蘋果公司(Apple)與三星(Samsung)的手機設計侵權大戰,更於今年四月被判出超過5億美元的天價賠償金。
前智慧局(TIPO)專利審查官、北美智權報專欄作家葉雪美就在文章(Ap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