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永續報告趨勢觀察
根據KPMG《2022全球企業永續報告大調查》,全球已有近八成的領導企業皆發布永續報告書,全球營收前250大的企業(G250)多數已設定減碳目標,越來越多企業了解必須在實踐氣候目標上發揮關鍵角色,依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簡稱TCFD)的企業也有近倍數的成長。然而調查中發現,僅有64%的G250企業認為氣候變遷對其業務構成風險,且只有不到一半的企業將「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喪失納入風險考量,這些都是未來需要加速推展的關鍵領域。
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與安...
淨零轉型重要推手: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
隨著減緩氣候變遷的意識逐漸提高,《格拉斯哥氣候協議》明確表述減少使用煤炭的計劃,並建立全球碳市場基本規則。國家發展委員會也在2022年3月公布「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策略總說明」,並將「碳捕捉、利用及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簡稱CCUS)列為十二項關鍵戰略的其中之一。本篇文章將摘要智慧財產局近日完成的「國際碳捕捉技術專利趨勢分析研究」報告,協助台灣廠商了解「碳捕捉、利用及封存」相關技術的發展概況。
碳捕捉是指以各種方式從發電或工業生產中提取二氧化碳的技術,利用捕捉技術將二氧化碳從排放源中分離出來。由於二氧化碳捕...
台灣綠色技術專利申請及審查實務
2050年淨零排放為全球目標,各國都在致力於減碳轉型,淨零更成為未來經濟成長的新動能。為了回應此一趨勢,產業界正在加強綠色技術的專利布局,日前全國工業總會剛舉辦的「2022年兩岸專利論壇」,亦將焦點放在綠色技術專利發展,利用專利加速審查制度協助產業界提早進行專利布局,把握淨零排放帶來的新商機。
工業總會智慧財產權委員會顧問鍾文正在兩岸專利論壇中,以「台灣綠色技術專利申請及審查實務」為題進行分享。歐洲專利局(EPO)一份名為《專利與能源轉型:清潔能源技術創新的全球趨勢》的報告發現,除了2014年至2016年的低迷外,過去二十年低碳能源技術的全球專利數量一直在上升,與2015年以來化石燃...
智財權策略在企業ESG的角色
ESG是Environment (環境保護)、Social (社會責任) 和Governance (公司治理) 3個英文單字的首字母縮寫,指的是3個大面向的指標;這是聯合國全球契約(United Global Compact)於2004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引申出來,ESG代表的是企業社會責任。近年來,許多企業或投資人開始著重ESG評分,將之視為評估一所企業是否永續經營的重要指標及是否投資之關鍵因素。在《台積電營業秘密註冊制度的「三要、三不要」 》一文,曾提及台積電TSMC於2013年首創企業營業秘密註冊制度時,已將營業秘密註冊制度納入企業ESG,堪稱台灣業界先驅。的確,即便在10年後的今天,台灣...
從蘋果創新開發機器人回收稀土,看企業如何實踐ESG
二次大戰後美國曾經主宰全球石油秩序並控制中東油田,但世紀交替,新能源時代來臨,「稀有金屬」一躍成為「新石油」。全世界對稀有金屬了解的人可能不多,且應該都是相關產業的人;但活在這世上的人,只要不是與世隔絕,相信都用過稀有金屬。稀有金屬顧名思義是量很少,故稀有珍貴。另一涵義也可能是很難取得,但在各產業卻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被稱呼為關鍵(原)材料或者稀貴金屬等。稀有金屬掌握在少數國家,尤其是中國,難以取得的特性,會受到國際政治局勢的影響而將其視為戰略物資。中國稀有金屬資源豐富,往往限制其出口管制作為國際經貿往來博弈的利器,稀土便是一例。
Vander Hoogerstraete等人於2014年...
商標指定商品及服務:綠色產業
為了配合我國於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智慧局(TIPO)特於「產業申請商標指定商品及服務策略手冊」中新增「綠色產業」章節,並分為「綠色能源」、「乾淨能源運輸」、「碳權、碳權經濟及相關電能商業交易」、「污染處理及再生利用」、「綠建築到零碳建築」、「綠色產業相關驗證標章、驗證輔導與教育訓練」等六項領域,期使產業能清楚掌握自身本業所應保護的商標權範圍,於申請商標註冊時正確選擇指定的商品或服務,並針對行業別及尼斯分類商品及服務名稱進行對應參照,歡迎各界參考運用。
迄今全球已超過130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我國除了持續推動「2025非核家園」能源轉型外,行政院會亦於2022年...
綠色消費興起:食品業的永續發展趨勢
全球消費者對氣候的關注度增加,食品業開始出現「新氣候主義者」(Climavores),也就是從食品成分或製程是否考慮到氣候影響來選擇食物。Google搜尋也發現,對於不同食品原料與氣候的搜尋不但倍增且持續增加中,低碳替代、供應鏈碳足跡、替代肉/替代奶、包裝減量都是2022年的食品關鍵字,追求「永續」的新飲食需求正在形成中……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指出,全球食品產業正面臨環境所帶來的五大挑戰:包括人口變多變老、克服環境減碳永續、提供營養健康產品、減低食品浪費、飲食更安全。根據食品所ITIS團隊的觀察,2022年全球食品產業朝八大趨勢發展(詳見圖1),其中以「地球永...
東協在能源轉型下的產業新契機
綠色轉型為產業永續發展帶來新契機,台灣在2022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響應國際合作達成氣候目標的決心。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以下簡稱東協)亦在2021年10月發布《東協氣候變遷現狀報告》(ASEAN State of Climate Change Report,簡稱 ASCCR),宣示東協將邁向脫碳革命,預計到2065年實現淨零。氣候行動帶動各行各業大量的綠色解決方案,現已成為東協疫情後政策發展重點,包含能源轉型與新能源、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相關產業與服務等,成為帶動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為達成《東協氣候變遷現狀報告》所設定的中長期氣候目標,東協將制定...
從新加坡做法看政府如何提供中小企業綠色轉型評估
數位轉型可視為企業綠色轉型的前奏,許多歐美大型企業已透過數位技術監測與改善碳排狀況,甚至進一步要求供應鏈夥伴遵守相關碳排規定,在影響力投資與政府政策要求下,未來企業的碳排放能力將成為評估一家企業價值的指標之一;中小企業在當中受到的衝擊不會是最快的,但範圍可能最廣,因此必須及早準備;政府在協助之餘,或許也能參考鄰國新加坡的做法。
綠色轉型刻不容緩,數位綠色科技成為風潮
2022年5月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各方討論的主軸著重在循環經濟、淨零碳排,與其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多家國際大廠執行長與政府官員皆提及數位科技在...
如何讓永續觀念成為企業升級轉型側邊助力?
數位轉型、淨零碳排、經營傳承已成為當前家族企業遭遇之三大議題,也是許多第一代業者的難言之隱。當前總體環境變化相當快速,外部的通貨膨脹、供應鏈挑戰、技術迭代、社會文化,到內部的傳承接班輪番上陣,挑戰經營者面對不確定環境的應變能力。在這當中,發展「永續力」可能是最合適的對策,透過永續發展來維持企業下個三十年的競爭力。
一代企業主傳承首重本業的轉型升級
全球企業當前在面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議題時,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評估現況、爾後進行轉型升級。除了外部環境壓力外,來自內部的傳承接班議題也從原先「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型態逐漸浮上檯面。根據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調查指出,第一代企業主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