鍺的環保回收及先進半導體製程應用

0
鍺是一種半導體材質,電性質介於一般金屬和絕緣體之間,可用於製造電晶體和各種電子裝置,因此鍺的特性可應用於半導體、核物理探測、光纖通訊、紅外光學、軍用夜視鏡、太陽能電池、化學催化劑、生物醫學等終端應用。鍺也是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目前已經被用在半導體先進製程環繞式閘極(Gate all around: GAA)的製作中,以矽鍺磊晶的方式製成環繞式閘極電晶體。本文關注鍺在這方面相關應用及其環保回收綠色技術的國際間重要專利,啟發國內業者面對出口管制的因應措施,除了友岸外交、建立結盟網絡之外,強化綠色循環回收技藝不失為一個解決之道,同時從3奈米邁向2奈米先進半導體製造技術中,鍺在其中亦扮演關鍵角色。 ...

高科技產業出口限制下的綠色循環回收新技術:以鎵金屬為例

0
地緣政治下中美科技戰愈演愈烈,為報復美國對中國計畫性實施高科技產業出口限制,中國商務部發布自2023年8月1日起對關鍵礦物「鎵」實施出口管制作為反制,衝擊化合物半導體、顯示器面板、光電材料、太陽能電池等諸多產業原物料市場。 在穩定關鍵礦物供應的因應對策中,發展回收再生綠色技術不失為一解決之道。涉及這類技術的國際專利,涵蓋了從不同來源提取和純化鎵的各種方法,以下羅列幾個重要專利說明其對綠色環保、可持續性和高回收率的貢獻。 支撐式液膜結合分散反萃 台灣專利TWI398526B揭示了一種從含有銅和鎵的進料溶液中回收鎵的方法。該方法利用支撐式液膜(supported liquid mem...

全球氣候訴訟倍增,企業須留意漂綠風險

0
近年來隨著永續發展概念興起,越來越多公司使用永續性作為行銷策略,讓消費者以為購買這些公司的產品,可以為循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種使用未經充分證實的環境聲明被統稱為「漂綠」(Greenwashing),透過在廣告中使用「環保」、「綠色」等描述性詞語,聲稱公司正在實現淨零排放,實際上卻沒有制定可以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但企業這種漂綠的做法,不僅是在誤導消費者,並對環境產生有害的負面影響。因此,在今(2024)年 1 月,歐洲議會正式批准了一項新的漂綠指令,要求成員國針對企業使用環境聲明制訂更嚴格的規範。 根據《2023全球氣候訴訟報告》顯示,自從第一份相關報告發布以來,氣候變遷案件的總數增加了...

《 TAIPEI AMPA 2024 》碳中和成永續經營關鍵, 汽機車供應鏈聯手提升綠色競爭力

0
由Environment環境、Social社會責任、Governance公司治理所組成的“ESG”,被視為是評估一間企業經營的指標,已經開始對全球各種產業產生重大影響。TAIPEI AMPA今(2024)年舉辦ESG永續講堂,邀請領先推動ESG的參展廠商分享實績,協助汽機車零配件及車用電子產業提升綠色核心競爭力。 範疇三才是減碳最大的目標 國際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可分為直接排放(範疇一)、能源間接排放(範疇二)以及其他間接排放(範疇三)三類,現階段企業承諾或達成淨零排放的範圍,多只限於範疇一及範疇二的溫室氣體。範疇三是間接性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原料採購、產品的運輸、員工的通勤與異...

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上路 評估因應措施刻不容緩

0
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於2023年10月1日進入過渡階段,進口商的第一個報告期將於2024年1月31日結束。進口商需完成採購相對應的CBAM憑證,產品才能進入歐盟。CBAM初期管制為5大高碳排產業,包括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勤業眾信指出,CBAM 試行期申報雖不用納稅,但仍注意其作為未來歐盟查核參考之影響。 歐盟官方報告《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指出,CBAM 最初將適用於某些商品和特定前驅物的進口,這些商品和特定前驅物的生產屬於碳密集且碳洩漏風險最大,包括水泥、鋼鐵、鋁、化肥、電力和氫氣等5大項。隨著範圍的擴...

COP28氣候大會達成歷史性成果,台灣進入低碳轉型關鍵時期

0
聯合國第28屆氣候大會(COP28)今年在杜拜舉辦,原訂12月12日閉幕卻延後了一天,就是為了一個重要的歷史性決議。 在經過激烈的討論與協商後,終於在2023年12月13日這一天,全球氣候大會協議史上第一次將「脫離化石燃料」(transitioning away from fossil fuels)寫入決議文:未來將以公正、有序和公平的方式轉型脫離化石燃料,並在2050年前透過科學性方式實現淨零排放。 日前資策會舉辦「電子資訊業碳盤查數位工具暨成果分享」研討會,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總經理黃力家指出,「脫離化石燃料」是在以往27屆氣候大會裡都不曾出現過的重要決議,因為產油國家的影響...

英國與歐洲紛紛提出主要戰略產業政策

0
在美中進行競爭之際,歐盟與英國則抓緊機會發展綠色科技,以彌補地區經濟成長率不振的狀況,透過大量的政策與補助,歐洲地區正在尋求綠色產業的全球話語權。 英國積極投入汽車與運出產業脫碳戰略 由於交通運輸在英國碳排放中所佔比例最大,因此轉向零排放汽車和貨車將成為英國實現淨零排放之旅中最大的碳減排措施。2023年9月,英國公佈零排放汽車 ( zero emission vehicle ,ZEV )指令意味著該國將擁有世界上最雄心勃勃的電動車轉型監管框架,該框架要求到2030年,英國銷售的 80%的新車和70%的新貨車實現零排放,到2035年則增加到100%。該指令設定最低年度目標,首先要求202...

影響力投資難獨攬 主權基金尋求更多共投機會

0
整體而言,我們可看到無論是由國家主導的主權基金,或是大型國際金融機構,都已經開始進入影響力投資市場,未來投資機構間的相關合作必然有增無減,從美國到亞洲,無論是初級或次級市場,在政策與社會價值觀改變下,都將迎來更大規模的ESG投資。 主權基金將強化與其他同行尋求共投機會 即便主權基金規模不小,但由於影響力投資的範疇相當大,因此與其他主權基金合作成為趨勢:如加拿大的主權基金與退休基金也積極參與影響力投資,並聯合愛爾蘭主權基金尋找共同投資機會。而名為「Just Climate 的氣候資產基金 1 (CAF1)」,是主權投資基金投資的最新一檔;這支 15 億美元的基金目的在於投資「能夠從源頭減...

永續發展帶動節能產業,近十年綠商標占商標總申請量15%

0
近期連日高溫不斷,全球都努力搶救正在發燒中的地球,除了技術面的介入,商標布局也是這場淨零賽局中重要的一環。為協助業界瞭解我國綠商標申請註冊趨勢,進行淨零減碳布局,智慧財產局整理分析我國綠商標在各大產品類別之申請趨勢,完成《我國近十年綠商標產業之比較分析》報告。其中,統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美國蘋果公司及開曼群島商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是綠商標申請大戶。 智慧局這份《近十年綠商標產業之比較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是參考歐盟綠商標研究報告中綠色商品或服務之九大群組分類,利用智慧局商標資料庫數據資料來源,歸納出綠色分類目錄中九大相關領域的綠商標註冊申請案件,包括「能源產品」、「運輸」、...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專利: 中國本土申請量最多

0
淨零轉型已經不再只是單純環保課題,為了協助廠商了解全球專利布局,智慧財產局在2023年1月公開「國際碳捕捉技術專利趨勢分析研究報告」,以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簡稱CCUS)為三大主軸,利用Derwent Innovation專利資料庫蒐集全球CCUS的專利,整理分析在2021年12月底以前公開/公告有關CCUS相關技術領域的專利趨勢。 北美智權報325期曾介紹 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經由智慧局整理、篩選分析後的CCUS相關技術的專利,截至2021 年底 有關「碳捕捉」技術的公開(公告)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