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鏡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一部分:建議立法創設個人形象之數位仿造權
美國著作權局(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將陸續公布三份《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Copyrigh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報告》),第一部分已於2024年7月底公布,主要是分析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深度偽造問題的法律因應方式。美著作權局認為必須修法,賦予每個美國公民擁有是否同意其形象被人工智慧(AI)數位仿造(digital replicas)之權利。而美國參議員也於同一天提出《No Fakes Act》(反偽造法案),採用美著作權局《報告》提出的每一項建議。
數位仿造(digital replicas...
2024年台灣人工智慧發展概況與未來展望
台灣目前在發展人工智慧(AI)的議題,無論在產業上是否投資新創、政府作為等面向上皆尚待提升。或許,找到下一個能發展的AI大題目是凝聚台灣產業及政府對發展AI共識的方法?本文主要針對2024年台灣在AI產業發展現況,並於國際間AI競爭趨向白熱化的狀況下台灣能掌握的機會、遭遇挑戰及解決方法進行分享。
台灣AI發展現況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指出,2024年AI發展趨勢之重點在於「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的運用及其影響。到2024年底,AI體現在企業上的價值主要基於熟悉的AI技術項目,無論是獨立還是與Gen AI相結合,並透過標準化作業流程(SOP)來幫助實施。同時,...
從傳統流行音樂創作經驗談AI音樂創作之著作權人身分認定方式
隨著利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 AI)提供音樂創作服務的APP越來越廣泛,甚至有公司特別舉辦AI音樂創作大賽來推廣APP使用。對於這些使用AI APP工具創作音樂的使用者而言,即使透過APP工具創作出有商業價值的音樂,其能否因此獲利仍主要取決於著作權的歸屬認定。本文意在透過以往傳統流行音樂的創作經驗,來探討目前改為使用AI APP輔助的音樂創作者如何取得著作權人身分的議題。
歌詞發想過程
傳統歌詞創作常有「故事」作為背景,例如以下三例。首先,〈大齡女子〉一曲的創作者 — 陳宏宇表示其在創作該曲副歌歌詞第一句「女人啊,我們都曾經期待,能嫁個好丈夫」後,以...
智財連結ESG已為全球趨勢 企業如何應對與布局?
在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下,智慧財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IP)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的關聯性日益緊密。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美國、歐盟及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皆已將智財政策與ESG目標結合,以促進綠色創新與企業社會責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 局長廖承威日前出席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之「2025年度TIPS頒證暨智財管理連結ESG專題講座」,以「智財助攻ESG 再創競爭優勢」為題,分享智慧局因應國際永續發展趨勢於我國推行相關政策,像是智慧局網站淨零排放智財專區、綠色商標、...
2025年AI領域掀波瀾:DeepSeek的衝擊與影響
DeepSeek最新推出的R1模型,訴求能以更低成本、更高效率的方式,提供ChatGPT等模型的替代方案,在高科技圈掀起一股熱潮,更曾讓輝達(Nvidia)創下史上最大單日跌幅,市值蒸發近6,000億美元。過去普遍認為,要打造出強大的AI模型,就必須投入數百億美元購買運算設備,DeepSeek的異軍突起,打破了AI模型開發遙不可及的既定觀念。
成立於2023年的深度求索(DeepSeek),是一間專注於研究世界通用人工智慧底層模型與技術的中國人工智慧公司,目標要打造「通用人工智慧」(AGI),讓機器可以理解人類語言、生成文字、進行對話,並協助解決各種複雜的問題。2024年底,De...
《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AI應用為氣候投資亮點、能源新創獲得更多資金青睞
PwC近期發布《2024氣候科技現狀報告》(State of Climate Tech 2024),在歷經三年投資高峰後,全球對氣候科技新創企業的投資交易放緩,但人工智慧(AI)應用、氣候變遷調適及前瞻性能源解決方案的新創企業,仍然受到資金青睞。
在氣候科技投資達到高峰三年後,2024年開始出現反轉。氣候科技融資金額從2022年第四季到2023年第三季的790億美元,下降到2023年至2024年同期的560億美元。從事AI相關技術的新創公司2024年前三季籌集60億美元,占氣候科技總投資的14.6%,主要投資領域包括自駕車以及農業、智慧家庭和智慧能源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氣...
開源與閉源AI模型的戰爭:現在與未來
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正在重塑科技行業的格局,而開源與閉源AI模型之間的競爭已成為這一變革的核心議題。2025年,隨著Meta、Google、Open AI等科技巨頭在開源與閉源策略上的分歧日益明顯,這一議題變得更加複雜且具有深遠影響。本文將深入探討開源與閉源AI模型的現狀、資金動態、性能比較、安全與道德考量,以及未來趨勢,並分析企業在這一變革中的應對策略。
開源與閉源模型的現狀
開源模型的支持者,如Meta和xAI,主張透明性和可定制性。Meta的CEO Mark Zuckerberg多次公開表示,Meta致力於開源AI,並認為開源生態系統將成為未來的標準。Meta的Llam...
ASML規劃2036突破0.2nm,摩爾定律仍將延續
半導體製程的不斷演進,是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多年來,在摩爾定律的指引下,半導體產業不斷創新,推動晶片性能的持續提升。然而,隨著製程節點的微縮,半導體產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物理極限的逼近,使得傳統的微縮方式難以為繼,晶片設計和製造的門檻也越來越高。
在這個關鍵的時刻,國際知名的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和曝光設備巨頭ASML帶來了令人鼓舞的消息。他們分別在最新的技術路線圖和曝光機研發計劃中,展示了突破當前瓶頸、延續摩爾定律的可行之路。這些創新方案涵蓋了從電晶體結構到曝光製程技術的各個方面,為半導體產業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終端應用的不斷擴...
以AI為核心的異質整合技術革命:AI時代的硬體焦慮
在人工智慧應用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席捲全球之際,其帶來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在眾人都關注AI軟體發展 (像機器學習ML技術) 的時候,硬體的難處也不容忽視。AI時代的硬體焦慮是:軟體一直在進步,硬體能跟上嗎?
傳統的摩爾定律(每兩年晶體管數量倍增)已逐漸放緩,單晶片的製程極限與成本已近天花板。因此,下一代AI硬體的發展,必須另闢蹊徑。AI的創新,不能只靠演算法與模型,硬體創新必須跟上,甚至領先。Swaminathan教授表示,當摩爾定律已不再是黃金定律時,異質整合正帶領我們走向摩爾的下一站。
分享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二部分:哪種使用AI的創作方式可獲得著作權保護?
美國著作權局在2025年1月發布《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下稱《報告》)第二部分,討論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生成內容是否受著作權保護(Copyrightability)的問題。其認為,單純輸入提示詞、由AI生成內容並非人類創作,無法獲得保護。但若人類利用AI協助其創作,人類對創作有貢獻,仍可獲得保護。
美國著作權局在撰寫《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前,先對外徵求意見,收到超過10,000份回覆意見,其中大約有一半涉及著作權保護資格的問題。絕大多數回覆者同意,完全由AI生成的內容不具備著作權保護資格,但人類利用AI作為創作工具,只要具有人類貢獻(human contribu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