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大同工設系系主任朱柏穎》台灣設計之路怎麼走: 品牌首要之務,先找到代表自己的內涵!

0
台灣以代工產業聞名全球,各家廠商過去產品的功能性的追求,大於產品的設計性。但隨著時間推移,設計已經受到台灣廠商的重視,產品要申請設計專利的觀念也已普遍深植,大同工業設計系系主任朱柏穎指出,設計的確能為品牌帶來加分效果,但台灣品牌經營的問題,出在「不夠堅持」…… 談台灣經營品牌盲點:太貪心、沒有定位 品牌賣的其實是忠誠度,除了設計本身之外,還有看不到的品牌背後性格。其說台灣沒有品牌,不如說台灣品牌現在還太貪心,所有的產品都想要符合全部的消費者喜好,才會造成品牌個性不明顯的問題。 朱柏穎指出,「以Dell電腦為例,Dell品牌很明確就是商用,你很少看到學生會拿到Dell,但就是業界或...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1 繼往開來 打造充分受智財權保護的友善營商環境

0
2023年3月27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5任局長廖承威正式上任。從第1任局長陳明邦開始,歷任局長均是從中央標準局或國貿局轉戰智慧財產局的,且具備商貿或法律背景。唯現任局長廖承威於2000年以經濟部專利商標審查人員考試三等考試及格的成績進入智慧局,屬於智慧局正式改制後首批專利審查官;且具專業理工背景。在迥異的背景及不同專業的首長帶領下,智慧局是否會有一番新局面?實在令人期待。 作為智慧局的新任局長,廖承威所面對的與大部分新任首長是一樣,首要任務就是「繼往開來」。前者幾乎是毫無難度的,一路從專利助理審查官、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組長、副局長,到現在扛下智慧局局長的重責,廖承威在智慧局有2...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2 鼓勵及刺激新領域創新 提供企業全方位智財權資源

0
相對於對岸早年直接大灑金錢補助企業申請專利,以便在短時間內大幅提升專利申請量,其他國家多是以刺激及鼓勵創新為主,特別是在新興科技領域,而不是只重視量的提升。就我國智慧局為例,並不直接補助企業申請專利,而是提供了大量資源,協助企業了解前瞻產業趨勢、進行專利佈局、並在更短的時間內獲得優質專利。 刺激高新領域創新 縱觀近期各國智慧財產局的政策趨勢,對於刺激新領域創新大致可分為兩個重點。第一是扶植資源短缺的群體,如中小企業、微型實體、少數族群及女性。除了在規費方面給予優惠,也提供許多輔導資源,使其充分發揮創新能力,並獲得妥善的保護。第二,積極與大企業或學研機構互動,例如製作國家...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3 面對地緣政治及國際市場競合 台灣廠商如何在智財權布局上突圍?

0
近年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開啟後,台灣產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越來越高,特別是高科技產業。地緣政治一方面影響了科技產業的市場與發展,但另一方面,科技產業也成為各國在地緣政治競逐的籌碼,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因此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在半導體產業鏈的帶動下,各國尖端科技大廠也紛紛於台灣成立研究中心,以期藉不同的合作方式,達到雙贏局面。面對國際市場競爭、地緣政治、兩岸競合,台灣廠商該如何展開智財權布局?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提出了他的看法。 廖承威表示,台灣一向以優越的技術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台灣的高科技核心技術也成為各方覬覦的對象。因此,如何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特別是科技產業...

對抗私校招生危機:大同大學打造產業聚落,建立學習生態池

0
今年大學學測成績剛於2月下旬出爐,考生接下來要面對大學繁星推薦及個人申請入學,台灣少子化帶來的私校招生危機又再備受關注。過去在私校招生中表現亮眼的大同大學,近年來每學年度的新生註冊率都維持在93%以上,唯有去年招生不如預期,比核定的招生名額短少了255位學生,新生註冊率僅達72.25%。不過大同大學並不擔心招生問題,因為除了學費收入外,學校更成功藉由空間活化吸引產業進駐,不僅在校內打造出包括3D列印在內的產業聚落,為學生爭取第一線實習和就業機會之餘也創造了豐厚的收入。大同大學副校長吳志富指出,「產學合作案不是大同大學的終極目標,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學習的生態池,讓學生要什麼這裡都有」。 談...

林宗宏:導入對審制能讓有切身利益的當事人充分主張,專利師公會樂觀其成

0
TIPO為推動「專利商標兩造對審及簡併救濟層級」之修法,已於2021年6月預告「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商標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第2稿,並於預告期間收集各方意見後,經審慎審酌,部分已採為草案內容,並修正專利法及商標法第3稿草案,於2022年4月19日函報行政院審查(簡稱《報院版》)。唯半年過去,草案仍在行政院待排程審查,希望政院可以加快審查腳步,盡早送立法院進行三讀,加速台灣接軌國際的腳步。 長久以來,我國行政救濟程序冗長、多方均呼籲改革。歷年來全國工業總會、專利師公會,產業界、學者專家多次建言,在參考外國法制修正我國救濟制度後,智慧局提交政院審查之專利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報院版...

國際仲裁人陳希佳:解決智財權紛爭,訴訟之外不妨考慮仲裁

0
台灣專利訴訟的常態,往往是當事人擔心主持審判的法官是技術的門外漢,無法對專利技術的範圍、侵權事實成立與否做出正確判斷;又或者是隨著證據的不斷提出,自己公司的機密也一點一滴地外洩,反而對公司更加不利。如果你也有這樣的煩惱,不妨考慮調解、仲裁等替代性紛爭解決機制(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ADR)來解決爭議,尤其在國際商務往來中最常使用的仲裁,更是企業利用專利、商標進行合資、授權等活動時,不可或缺的紛爭解決機制。 眾才國際律師事務所資深合夥律師陳希佳形容,當兩家公司之間發生糾紛,一開始雙方往往會先進行談判,「如果連高階主管出來都談不攏,就會考慮找第三...

新任台灣商標協會理事長邵瓊慧:「傳承與創新」是任內工作目標

0
2022年8月15日,台灣商標協會 (Taiwan Trademark Association,TTA)舉行了第二屆第一次會員大會暨第一次理監事聯席會議,會上,前副理事長邵瓊慧正式接任商標協會理事長一職。邵瓊慧表示「傳承與創新」可以說是她這一屆任內的目標與方向;「傳承與創新」究竟意指為何?且聽邵瓊慧娓娓道來。 邵瓊慧是台灣第一個考取教育部智慧財產權法公費留學資格的業內人士,當教育部公費留考於1992年第一次增加智慧財產權法考科時,邵瓊慧即順利考上,並獲得教育部三年全額獎學金。由於她當時已具備律師資格,再加上在Baker McKenzie(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的工作經歷,因此順利申請到...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 6 科技部:把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大學DNA!

0
對於大學來說,教授做研究、寫論文重要,還是投入產學合作重要?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指出,教授出去開公司不再是「不務正業」,有好的研究成果才能產學合作甚至成功創業,科技部要改變大學的論文文化和本位主義,藉由籌組區域跨校的科研產業化平台,將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大學DNA! 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指出,學術是學校本身很重要的DNA,在很早期的時候,學校教授出去開公司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這幾年來,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學校新的DNA,強調這個DNA不代表不能做好研究,因為有好的研究成果才能產學合作和創業,研究能量比較大的學校,通常技轉能量也很夠,科技部鼓勵大學裡研究作很好的老師踏出來做應用,把...

盼了90年,台灣商標協會成立在即!

0
2019年下半年,國際商標協會(INTA)首次來台拜訪,也因為這樣一個契機,發現原來從1930年商標法公告到現在,台灣居然沒有一個正式的商標團體做為對應單位,這個讓商標業界一等90年的台灣商標協會,總算因此催生…... 2019年07月中旬,國際商標協會(INTA)亞太地區首席代表Seth Hays表達希望來台灣參訪的意願,這是INTA第一次來台的正式參訪,INTA是一個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全球性商標組織,由17個商人和製造商於1878年創立,致力於在世界各地推廣商標工作,並提供具有全球意義的教育計劃和法律資源。INTA成員來自187個國家、大約32,000名商標專業人士,其中包括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