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全球科技快速更迭與知識經濟驅動下,專利早已不僅是法律文件,更成為衡量一國研發實力、企業競爭力與產業戰略的核心指標。GreyB最新發表的《Global Patent &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下稱《報告》),蒐集自 2019 年至 2025 年 3 月的全球專利數據,涵蓋超過 150 個國家,從專利活動、訴訟模式到技術焦點,全面勾勒當今的創新格局。《報告》內容可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東亞以外的全球專利與訴訟趨勢,其二則專注於中國、日本、台灣、香港與南韓的東亞創新發展,突顯東亞在全球創新競賽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份分析不僅揭示專利數據,更是一幅地緣政治與產業競逐的智財地圖。

圖1. 全球公佈專利最多的前10大國家;圖片來源:GreyB Global Patent and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July 2025

全球專利數據版圖:中國量體壓倒,美國展現多元優勢

2019 至 2025 年間,中國共發表超過 3,478 萬件專利,數量遙遙領先,遠高於美國的 492 萬件,差距高達七倍。這一龐大差距來自政策扶植、國企與民企雙軌推動以及龐大內需市場,使中國在數量上壟斷全球專利版圖。報告甚至指出,中國在 2020 年的專利數量,是日本七年總和的三倍,突顯其驚人產出能量。

美國雖在數量上落後,但依然展現出強大的技術廣度與多元化優勢,涵蓋人工智慧、半導體、數位通訊與生命科學等多個領域。其專利組合最分散且多層次,這種韌性使美國雖不敵中國的量體,仍能保持全球創新的核心地位。

歐洲則呈現另一種模式。德國專利數在近五年下降超過 17%,反映歐洲逐漸從「數量競爭」轉向「品質驅動」,尤其集中於綠能與永續技術。法國展現航空與節能交通的優勢,歐盟則以「綠色新政」為政策背景,把專利視為碳中和戰略工具。

值得關注的新興國家則是印度與越南。印度專利數從 2019 年的 85,000 件增至 2024 年的 20.9 萬件,五年內成長 146%。2023 年更單年成長 15.7%,與越南、墨西哥共同擴張全球創新的新版圖 (詳圖1)。

圖2. 按專利數量排名,重點展示了 CPC 分類中的關鍵技術領域;圖片來源:GreyB Global Patent and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July 2025

技術板塊:數位、醫療與綠能三大支柱

數據顯示,數位資料處理(CPC 分類 G06F)仍是專利數量的主導領域,2019–2025 年占比高達 17.23%。然而申請數量近年已見穩定下降,顯示核心技術逐漸成熟,焦點正轉向應用與優化。

醫療與藥物相關專利則快速增長,A61K(醫藥與醫療技術)占比 14.7%,A61P(藥物用途)占比 12%,體現全球對健康科技的高度關注。AI 醫療正是兩者結合的產物,從 AI 驅動的診斷工具、遠距醫療到精準醫學,均成為全球專利申請的熱點。2025 年相關新創更吸引超過 16.8 億美元投資,Xaira Therapeutics 與 Formation Bio 的融資案即為代表。

永續領域則逐漸成為歐洲專利主軸,包括能源與電力生成(Y02E)、綠色交通(Y02T)。LG 甚至是前幾大企業中唯一在潔淨能源創新上有顯著專注的公司,展現獨特戰略 (詳圖2)。

東亞深度剖析:從追隨者到規則制定者

報告指出,東亞專利總量在 2019–2024 年間成長 54%,中國以 2,880 萬件專利主導全區。中國專利集中於數位處理、電網基礎設施與新能源車,並在 AI、機器學習與自動化系統領域持續領先。

日本專注於機器人、自動駕駛與潔淨能源,展現從傳統製造轉型的趨勢。南韓與台灣則聚焦於半導體與先進封裝,推動智慧設備與 5G 基礎設施等新世代技術。香港則在金融科技與醫療創新上展現成長動能。

台灣尤其值得注意,台積電(TSMC)於 2019–2024 年間共發表 54,818 件專利,並與蘋果、輝達等客戶合作,強化其全球半導體產業鏈地位。

學術界亦成為東亞創新的推手。清華大學與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等機構,不僅產出研究成果,更積極與企業合作,推動專利申請,形成學研與產業緊密結合的生態。

值得注意的是,東亞企業普遍採取「先本土、再全球」策略,優先在本國申請,之後再透過 PCT 或區域性專利延伸,顯示強烈的市場保護導向。

圖3. 2019 年至 2024 年間專利發布速度最快的塑造全球創新格局的前十大公司;圖片來源:GreyB Global Patent and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July 2025

企業專利競逐:三星領先,LG、華為與台積電追趕

報告列出2019–2024 年全球前100大專利公司。三星以353,572件穩居全球第一;LG 以 271,805 件居次,且在 2024 年專利數暴增 166%,展現驚人動能。華為以 214,749 件排名第三,但 2024 年略有下滑,顯示調整期來臨。

美國方面,Qualcomm 與 Apple 在無線通訊與消費電子領域表現突出。台積電則成功擠入前 30 大,專利數增幅達 74%,展現台灣的半導體核心優勢。其他成長快速的企業包括 OPPO(90%)、騰訊(127%)與京瓷(162%)。

圖4. 全球及區域研發機會地圖(2019-2025);圖片來源:GreyB Global Patent and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July 2025

訴訟與專利價值:從防禦到進攻

在專利訴訟上,非實施實體(NPE)成為重要推手,如 Patent Armory 與 Wildcat Licensing,專利數量雖有限,卻發動大量訴訟,集中於呼叫中心管理與消費性電子裝置,藉此換取授權或和解。

長期訴訟則常見於醫療、製藥與科技產業,Google、Medtronic、Alembic Pharmaceuticals 等公司頻繁被點名為被告。這凸顯高價值產業中,智慧財產權的複雜性與戰略性。

同時,跨國企業愈趨傾向透過協議或專利聯盟解決爭端,長期消耗戰比例下降,顯示訴訟正從「對抗」轉向「合作」。

專利價值評估方面,專利引用數與專利族群規模仍是核心指標。前十大專利族群集中於半導體製程、醫療診斷與電池技術,正好呼應全球供應鏈與能源轉型的核心需求。

結語:專利即國力,全球創新新秩序

《報告》揭示的全球專利格局,不只是數據排名,更是國際科技與產業博弈的縮影。中國以數量碾壓,美國憑藉多元與質量抗衡,印度與越南等新興國家迅速追趕,歐洲則以綠能與永續為核心差異化。

對台灣而言,半導體專利仍是立足全球的關鍵籌碼,但若能進一步結合 AI 醫療與綠能製造專利,將有機會在下一波創新浪潮中取得更多話語權。

專利已超越法律權利範疇,成為科技霸權的象徵。2025 年的專利地圖清楚表明,未來競爭將是一場跨域技術、產業政策與法律制度交織的三重戰役。

參考資料:GreyB Global Patent and Innovation Leadership Report 2025, GreyB, July 2025

智權報389期文章列表

李淑蓮 智財即國力:從2025專利數據看創新趨勢與國家競爭力
李淑蓮 《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10/16登場》 AI應用引領產業升級
李淑蓮 從華爾街到華府:John A. Squires執掌USPTO,誓言打造嶄新創新時代
魏杏芳 為德不卒的矯正措施? — Google案的判決顯示競爭政策面臨A I嚴竣的挑戰
邱英武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對專利評價報告書司法意見批復
黃蘭閔 EPO自2025/10/01開始接受線上送件彩色及灰階圖式
陳秉訓 不易察覺的再授權違約 — 以三麗鷗遭違約實例探討IP權利人應如何自維
吳碧娥 全球生技醫療產業面臨挑戰:研發支出持續加碼、大型併購交易趨緩
吳碧娥 AI與ICT產業加持,帶動台灣智慧醫院與創新醫療模式
葉雪美 2025年歐盟設計新穎性優惠期範圍與適用定調 - 3:Case- T 6624無效申請案先前設計與《歐盟設計規則》條文的適用
蔡佑駿 2025年中國房地產趨勢研析
李淑蓮 AI浪潮下,台灣半導體產業面臨的挑戰與機會
楊智傑 AI生成圖片提出創作過程紀錄才能證明原創性?從2025年貓咪晶鑽吊墜案看中國法院對「人類具原創性」認定標準
芮嘉瑋 美國稀土政策演變與產業鏈重建:從依賴到自主的戰略轉型之路
吳碧娥 《全球塑膠公約》談判2025年底登場,台灣塑膠相關產業如何因應衝擊?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