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在今年的 Semicon Taiwan 矽光子國際論壇上,業界專家與企業領袖們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一項正快速成為人工智慧(AI)和高效能運算(HPC)核心的技術:矽光子(Silicon Photonics)。隨著 AI 伺服器與資料中心的規模爆炸性成長,傳統的銅線互連在頻寬、功耗與散熱方面都已面臨極限。業界專家斷言,矽光子技術將成為突破這些瓶頸、推動下一世代運算基礎設施的關鍵支柱。

矽光子技術:為什麼非它不可?

矽光子技術是將雷射、調變器、波導與探測器等光學元件,直接整合到單一矽晶片上。由於採用與 CMOS 製程相容的技術,它具備規模化與低成本量產的優勢。

相較於頻寬與能效受限的傳統銅線,矽光子能在單一光纖中達到 200–400 Gb/s 的傳輸速度,未來甚至可望突破 1 Tb/s。同時,它能將單比特傳輸的能耗降至 5 pJ 以下,有效大幅改善資料中心的整體功耗。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報告,如果沒有矽光子技術,AI 資料中心將在未來十年內,遭遇難以克服的功耗與熱管理挑戰。

市場趨勢與產業動態

Counterpoint Research 指出,AI 伺服器已是市場成長的主要動力,預計到 2028 年將佔整體出貨量的 75% 以上。在大型語言模型(LLMs)、多模態 AI 與雲端服務商(CSP)的巨額投資推動下,矽光子技術將被廣泛應用於 AI 運算叢集與超大規模資料中心。

這項技術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在 2030 年逼近 60 億美元,其中,將光學元件與處理器直接整合的共同封裝光學(Co-packaged Optics, CPO)技術,將是滿足下一代 AI 伺服器對高頻寬與高效能需求的核心。

由AI驅動的共同封裝光學(CPO)及先進光學商機規模;圖片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產業巨頭競相投入

許多產業巨頭都已將矽光子納入其 AI 基礎設施的核心策略,例如:

  • Google: 在其最新的 TPU v7 IronFord 超級電腦中,透過矽光子與 CPO 技術,將運算效能提升了 5 倍,能效提升了 6 倍。
  • NVIDIA: 在 GTC 2025 大會上宣布,其 Spectrum-X 網路交換器將在 2026 年導入 CPO 技術,將矽光子視為「定義資料中心的網路」的關鍵。
  • 台積電(TSMC): 推出 COUPE 3D 光學引擎,結合先進邏輯製程與成熟的光子技術,可支援 224 Gbps 的光互連,並提供標準化的設計開發套件(PDK),加速光子晶片的設計與量產。
  • AMD: 在最新的 MI350/355 AI 處理器中積極導入 CPO 技術,以端到端的光學解決方案,突破頻寬與散熱限制。
  • Broadcom: 於 2025 年 6 月推出全球首款 102.4 Tbps 乙太網路交換晶片 Tomahawk 6,原生支援 CPO 技術,鎖定大規模 AI 網路的高頻寬與低功耗需求。
  • Ayar Labs: 推出全球首款 UCIe 光學 I/O 晶粒,單晶粒傳輸速度高達 8 Tbps,能實現跨機櫃的 AI 運算叢集連接。

Counterpoint Research 研究副總監 Brady Wang 表示:「隨著 AI 需求不斷攀升,傳統運算正逼近極限,而矽光子技術正引領產業突破頻寬、功耗與散熱的瓶頸。從 Google 的 AI 超級電腦,到 NVIDIA 的 CPO 交換器,再到台積電的量產平台,矽光子已不再是遙遠的未來願景,而是 AI 時代的核心基礎。各大廠商正透過設計、封裝、材料與生態系的創新,加速矽光子技術的應用落地,推動新一波的運算革命。」

儘管散熱、封裝與標準化仍是產業面臨的挑戰,但矽光子技術已成為業界共識:在 AI 時代,它不再是可有可無的選項,而是通往高效能運算的必然之路。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