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1.2025 ESG高峰會「碳權驅動ESG商機-臺灣建築產業的能源轉型與新價值」專題研討會貴賓合影;圖片來源:在一起永續科技提供
由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主辦的「2025 ESG高峰會」8月26日至28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7樓登場,涵蓋2050淨零碳排目標、永續發展相關政策、國際永續準則、循環經濟、綠色金融與投資、碳管理、數位轉型、科技減碳等永續熱門議題。產業界也在本次的高峰會中,談到建築業落實淨零轉型所面臨到的難處。
「2025 ESG高峰會」B論壇「碳權驅動ESG商機:台灣建築產業的能源轉型與新價值」由在一起永續科技與ESG TIMES共同主辦,聚焦「投資+融資並行」與「可驗證的方法學與品質」,避免新技術導入時出現資金斷鏈。中華民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直言:「企業不怕ESG帶來的成本上升,真正要學會的是回收機制設計」。許舒博以在一起永續的彩繪光電為例,結合廣告收益、綠電與憑證/碳權,提供建築業一套可複製的投資邏輯,讓減碳從成本中心轉為現金流引擎。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表示,政府正透過建築能效標示與近零建築里程碑引導市場,同步推動新建建築屋頂設置太陽光電法制化與外牆立面彩繪光電示範,並結合綠色金融形成「政策-資本-技術」的良性循環。王榮進指出,在一起永續於建研所材料實驗中心的示範成效顯著:彩繪圖層降反射、避光害、強化都市美學,帶動住商部門減碳路徑逐步成形,公有建築將持續扮演帶頭角色。
建商視角:淨零建築三大痛點
寶舖建設副總經理陳松林表示,淨零建築落實仍面臨三大考驗:
- 技術可行性與市場接受度:消費者對再生建材的耐久與安全仍有疑慮;
- 成本負擔與政策補貼不足:新技術成本高,需利率、稅負與容積等誘因並進;
- 跨產業與法規配套不足:期待建立明確碳權與操作機制,串聯設計、施工、材料、金融與政策。
陳松林補充,延長建築壽命同樣是減碳關鍵,從50年提升至100年以上,能顯著降低重建碳排。
工研院副所長鄭名山則指出,從《巴黎協定》到COP26,控溫目標(1.5°C-2°C)的達成仰賴科技創新。在國際競爭與供應鏈壓力下,傳統太陽光電需要突破;彩繪光電不僅能發電,亦可融入都市景觀、降低反射與光害,提升附加價值。若只看發電成本未必佔優,但納入城市美學與環境共存後,在特定場域的整體效益更高。鄭名山表示,工研院將持續與政府與產業合作,提供在地化技術解方,助台灣穩健邁向2050淨零。
光電與能源法規將加速修法
在27日ESG高峰會B論壇-「碳權驅動ESG商機:台灣建築產業的能源轉型與新價值」上,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公布淨零建築推動進度:自建築能效標示制度擴大實施以來,公有新建建築正加速邁向能效1級或近零碳;同時推動新建建築屋頂設置光電法制化與外牆立面彩繪太陽光電示範。示範結果顯示,彩繪圖層可降低反射、避免光害並兼顧美觀,有助與城市風貌友善整合。
內政部國土管理署副署長徐燕興指出,光電與能源法規已啟動修正並將加速修法,預計年底公告;社會住宅與都市更新亦已將ESG淨零建築列為優先考量並完成修法。後續將持續推進碳盤查與循環材料使用;在國土計畫法的區域計畫中,同步研議能源系統方法論,並透過AI整合大數據加速盤查與決策支援,提升治理效率與透明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