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資料涉及AI訓練資料庫之首件著作權侵權判決出爐:淺析Thomson Reuters v. Ross一案

0
針對法律資料庫巨擘Thomson Reuters與競爭對手Ross Intelligence自2020年掀起之侵權爭議,德拉瓦州聯邦地院終於定調,Ross構成著作權侵害且不符合理使用。 本案原告Thomson Reuters擁有知名法律研究平台Westlaw,為使用者提供判例法、州及聯邦法規、期刊論文、專論等法律資料。Thomson Reuters指控Ross Intelligence抄襲Westlaw資料庫提供之裁判要點(headnotes),Ross則質疑該資料庫中之要點及其法律分類系統「Key Number System」是否受法律保護,並主張合理使用。負責審理本案之Bibas...

借鏡美國著作權局《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第一部分:建議立法創設個人形象之數位仿造權

0
美國著作權局(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將陸續公布三份《著作權與人工智慧報告》(Copyright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下稱《報告》),第一部分已於2024年7月底公布,主要是分析生成式人工智慧(Gen AI)深度偽造問題的法律因應方式。美著作權局認為必須修法,賦予每個美國公民擁有是否同意其形象被人工智慧(AI)數位仿造(digital replicas)之權利。而美國參議員也於同一天提出《No Fakes Act》(反偽造法案),採用美著作權局《報告》提出的每一項建議。 數位仿造(digital replicas...

國際專利分類

0
國際專利分類(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簡稱IPC)是根據1971年簽訂的《國際專利分類斯特拉斯堡協定》所編製,為目前國際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和檢索工具。IPC分類表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各國專利局及其他使用者,建立一種有效的專利檔案檢索工具,用以確定專利申請案技術揭露的新穎性,並評估其進步性或非顯而易見性。 國際專利分類的沿革 IPC於1975年10月7日開始生效,由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管理。IPC起初每五年更新一次,直到2000年時為第7版。隨著科技加快發展和複雜化,五年一次的改版顯然已無法因應實際需求,2006年更新時改為核心版(C...

USPTO將於2025/01/19開徵IDS及延續案附加費

0
USPTO公告2025/01/19起調整美國專利規費,多項規費將大幅調高,且有數項新規費將開徵,其中包括IDS附加費及延續案附加費,美國專利申請人及所有權人務須特別留意。 2024年11月20日USPTO公告2025專利規費調整方案,預定2025年1月19日生效。領證費應繳金額仍以授權通知所載為準,但絕大多數的常用規費,若遲至生效日才繳納,即應依新費率繳交大幅調高後的金額,比方一基本美國發明、設計專利的取得成本(加總申請、檢索、審查及領證費)將各調高9%及47.8%,分別達到US$ 3,290及US$ 2,600。且USPTO還將開徵資訊揭露聲明(information disclo...

USPTO於2025年1月調整多項商標業務收費:提醒及建議

1
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於2024年11月18日在美國政府日報《聯邦紀錄》(Federal Register)上發布了最終規則,宣布將於2025年1月18日起正式實施一系列商標業務收費的調整。此次調整不僅涉及申請費用和註冊後維護費用的調整,還新增了數項附加費,目的是確保USPTO能持續提供高效、可靠的商標服務,同時平衡運營成本。 USPTO在其官網上表示,機構每兩年會審查一次其收費、成本和收入結構,以確保其收入能維護商標營運的總成本。根據USPTO最新的審查,得出的結論是必須進行收費調整,以便為商標業務提供足夠的資源來管理美國商標體系,主要關鍵因素有以下4點: (1) 推動...

經濟部修訂商標專業能力認證考試規費 強化代理人專業水準

0
為提升商標代理人專業能力,經濟部智慧財產局 (智慧局) 於2025年3月20日公告修正《商標規費收費標準》第七條之一及第八條,針對商標專業能力認證考試的報名費用及施行日期進行調整,全面強化代理人資格認證制度。 《商標規費收費標準》自1994年訂定以來,已歷經六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為2024年5月1日施行。此次修正係基於《商標法》第六條第三項及《商標代理人登錄及管理辦法》第二條之規範,旨在推動商標專業能力認證制度,確保商標代理人具備應有的專業素養,並落實使用者付費原則。 根據修正草案,商標專業能力認證考試將區分為紙本考試及電腦化測驗兩種方式。其中,紙本考試的報名費為每人每科1,200...

訓練 AI 模型的著作權風險:當資料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台灣有何策略?

0
在二月初時,國科會表示為了建置主權 AI,需要完整、高可信度的資料庫,並直指要鬆綁著作權法,以將政府的開放資料用在 AI 研發,來解決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此提議引起學界譁然。 為了推動 AI,修法放寬聽起來勢在必行,但修訂著作權法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如何顧及著作權人的權益?目前業界用於訓練 AI 的資料,除了使用無著作權,以及合法授權的資料外,大多還需加入一些灰色地帶的資料,例如網路新聞、部落格文章、論壇留言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未授權之使用。若進行修法,勢必要考量是否會有連帶影響。 與現行著作權法規的衝突 目前已有許多 AI大廠因為著作權議題而被告上法院,例如: 通用A...

談AI所自動生成的旋律與其著作權歸屬問題

0
以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生成相關著作不再是電影的虛幻內容。在音樂著作部分,英國有以AI創作愛爾蘭民謠音樂的案例(即Bot Dylan),在台灣則有樂易創公司的「樂點Letron」APP,其乃輔助音樂創作之APP。 基於此發展,著作權法必須有所回應,以保障相關的創作權益。討論上可分為兩個層面,一是由AI程式所自動生成之旋律(稱「AI著作」);另是使用者就AI著作的選擇或修飾而完成之著作。假設AI著作有原創性下,本文介紹三種理論以處理AI著作之著作權歸屬問題。 AI創作音樂之技術 以台灣的「樂點Letron」APP為例,其技術有專利申請,即新...

簡介美國《經濟間諜法》 經濟間諜罪之「圖利外國單位」 要件與案例

0
美國《經濟間諜法》(Economic Espionage Act,EEA)的經濟間諜罪(18 U.S.C. § 1831)有「意圖圖利外國單位」要件。在比較法上,類似台灣營業秘密法第13條之2或國家安全法第3條第2項的「意圖在境外使用」要件,因此EEA經濟間諜罪的相關判決值得台灣司法實務借鏡。本文透過美國聯邦第九巡迴上訴法院(簡稱「第九巡院」)United States v. Chung案的經典判決,介紹美國法院如何認定經濟間諜罪。 EEA經濟間諜罪 18 U.S.C. § 1831(a)規定:「任何人其意圖或知悉其犯行將圖利外國政府、外國政府所控制之單位、或外國代理人,且知悉其— ...

專利舉發

0
專利法設置「舉發」制度的目的,是因為發明、新型、設計專利申請案經核准公告後即取得專利權,發生獨占排他之效力,故為了調和專利權人與公眾之利益,才產生此一之公眾輔助審查制度,以期藉公眾之協助,使專利專責機關就已核准公告的專利案再予檢視,讓專利權之授予更臻正確無誤,也提高社會公眾對於專利制度的信任。 除了專利法有舉發的相關規定,依據現行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第16條,法院於民事侵權訴訟中應就專利有效性抗辯進行審理判斷,亦即被控專利侵權人可在訴訟中對系爭專利提出類似舉發的主張,但應注意民事訴訟的判決確定結果僅對個案具有拘束效力,亦即該專利權仍然存在;而經專利舉發撤銷專利權確定者,其專利權效力視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