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電網專利趨勢分析
智慧財產局日前揭曉「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獲獎團隊,並邀請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進行「智慧電網」專利分析報告。從智慧電網歷年專利申請趨勢可以發現,2010年是智慧電網發展關鍵的一年,智慧電網的專利數量從2011年開始穩定成長。美國拜登政府今(2021)年宣布將為電網建設項目提供80億美元融資,推測未來專利數量可望持續上升。
智慧財產局日前揭曉「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獲獎團隊,並邀請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進行「智慧電網」專利分析報告。專利檢索中心針對截至2021年4月30日的4824件智慧電網專利進行資料分析,區域涵蓋美國/EPO/WIPO/ /EPO/WIPO//EPO/WIPO//...
領取專利證書
在專利案核准(處分)後,智慧局不會主動寄發專利證書,專利申請人須於審定書(或處分書)送達後三個月內,檢附【申領專利證書及申請延緩公告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及第一年專利年費」,即可申請領取專利證書。原則上,智慧財產局將會於提出領證申請後,一個月內公告並寄發證書。
申請領取專利證書的期間限制
申請人須於審定書(或處分書)送達後三個月內,檢附申請書並繳納「證書費及第一年專利年費」辦理領證。申請人逾限繳納證書費及第一年專利年費,智慧局將不予公告,並處分領證申請不予受理。
不過,若不小心超過申請領取專利證書的法定期間,只要申請人非因故意未於法定期限繳費領證者,得於繳費期限屆滿後六個月內,檢...
因應環境劇變,日本大幅修正智財權法規
觀察近年各國專利、商標法制的立法趨勢,都是在因應跨境電子商務蓬勃發展後的新興智財權議題,以及強化權利授予後的爭議處理機制,更不用說在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的肆虐下,各國主管機關都必須快速做出政策回應。因此,在亞洲居於技術領先地位的日本,在今年內完成了一系列修法方向,就很值得外界參考。
今年5月中時,日本國會通過了一系列的智慧財產權法律修正,以因應近年來急速變化的產業環境。由於牽涉在內的法律不但涵蓋了全部的工業財產權,如特許(即專利)法、實用新案(即新型專利)法、意匠(即設計專利)法、商標法,連弁理士(即專利代理人)法都在修正範圍內,影響層面極為廣泛。
不論在哪個國家,...
面詢
智慧財產局為促進專利申請人與審查人員間的雙向溝通,並提升面詢品質及效率,2017年7月1日起,面詢新制正式上路。智慧財產局同時修正專利案面詢作業要點,規範當事人申請面詢應提出申請書,以避免過去因當事人意思表示不清楚,造成是否辦理面詢之爭議。面詢申請書需填寫面詢事項及說明,具體陳述面詢時所欲溝通之主題,便於雙方進行面詢時溝通。
審查人員在審查專利案時,若認為面詢有助於瞭解案情及迅速確實審查,得依職權通知當事人限期到智慧財產局面詢。此外,專利申請人或申請人委任之專利師、專利代理人、律師;舉發人、被舉發人或其委任之專利師、專利代理人、律師,均能提出面詢申請。在申請專利後至審定前,均可申請面...
簡介「高階印刷電路板之專利布局分析」報告
為了協助我國企業進行專利布局、有效掌握市場商機,智慧局 (TIPO) 的健全專利檢索運用環境計畫委託了專利檢索中心進行產業專利分析,2020年度年完成了「高階印刷電路板之專利布局分析」及「5G小型基地台之專利布局分析」兩份報告。北美智權報於285期已介紹過後者 (簡介「5G 小型基地台之專利布局分析」報告 ) ,這一期將針對「高階印刷電路板之專利布局分析」(以下簡稱《報告》)作一簡介。
智慧局副局長廖承威指出,據產業報告顯示,我國PCB廠商全球市占率已達到三成之多,隨著無線通訊技術及市場快速成長,相關基地台、天線、網通設備、伺服器,到最終消費端的5G智慧型手機,所需要之PCB規格與數...
專利權更正
發明及新型專利權人就其專利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有刪除請求項、減縮申請專利範圍、訂正誤記或誤譯內容或釋明不明瞭之記載等事項時,得提出更正之申請;設計專利權人就其專利說明書或圖式,有訂正誤記或誤譯內容或釋明不明瞭之記載等事項,得提出更正之申請。
更正專利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的申請人,應為專利權人。當發明或新型專利權為共有時,若要針對「請求項之刪除」及「申請專利範圍之減縮」進行更正申請,必須獲得全體共有人的同意,但得由共有人之一人為全體提出更正申請。
何時可以申請更正?
發明及設計專利權人經公告取得專利權後,得申請更正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新型專利權人僅得於新型專利...
專利改請
申請專利後,申請人如發現其申請專利之種類錯誤,或認有變更其原申請案專利種類之必要時,得經由「改請」程序,改為合法及符合申請人權益的其他專利種類之申請案,並以改請前原申請案的申請日,作為改請後新申請案的申請日,以免影響專利要件之判斷。
專利可分為發明、新型及設計三種,申請專利的種類由申請人自行決定,若申請人提出專利申請後,發現所申請之專利種類不符合其需要,或不符合專利法所規定之發明標的,在這種情況下,若能直接將已取得申請日之原專利申請案,改為「他種」專利申請案,並以原申請案之申請日為改請案之申請日,就專利申請人而言,是相當方便而有利的。
由於改請案得以原申請案之申請日為其申請日,...
2021美國人道專利獎,對抗肺炎疫情也納入評選項目
專利不只能夠賺錢,還能夠做好事!從2013年開始,USPTO的人道專利獎每年都會挑選出在醫療、能源、衛生領域上極富人道關懷的專利加以表揚,而今年更特別把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納入評選項目中,也是希望全球頂尖的發明人都能在疫情的控制上盡一份力量。
一年一度的美國「人道專利獎(Patent for Humanity)」已經開始徵件,到今年9月底前,只要是美國發明專利的申請人、權利人或是被授權人,都可以提出申請。若能獲獎,除了榮譽本身的成就感外,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還會給予部分程序上的優惠。
專利制度的目的在於藉由鼓勵創新發明來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但在商業利益的驅動...
2021上半年大陸發明專利授權33.9萬件,國外申請人成長達三成
大陸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舉辦2021年第三季例行新聞發佈會,公布今年上半年大陸專利、商標的半年統計數據,2021上半年大陸發明專利授權達到33.9萬件。其中,國外申請人在大陸發明專利授權共5.4萬件,比去年同期成長30%;美國申請人在大陸的發明專利授權成長35%。這份數據顯示在疫情過後,國外企業在大陸重新展開商業活動,並積極佈局知識產權。
2021 年上半年專利、商標統計數據
今年上半年,大陸主要知識產權指標符合預期。在專利方面,大陸發明專利授權33.9萬件。截至2021 年6月底,大陸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32.4萬件,其中大陸(不含港澳台)的發明專利有效量為245.4萬件,比去年同期成長...
台灣科技業如何利用NPE強化技術競爭力?
科技業者一提到NPE(Non-Practicing Entities,業界俗稱為專利蟑螂)往往都避之唯恐不及,但近幾年有愈來愈多科技大廠,選擇將專利出售NPE,使得兩者原本的敵對關係發生變化。對於台灣廠商來說,適時、適度與NPE進行專利交易除了可以減輕財務負擔,還可以積極地提升技術佈局強度,其實相當值得嘗試。
本刊前文(NPE朝大型化發展,2020年美國興訟量大幅成長)曾經提到,縱使2020年全球都面臨新冠肺炎(Covid 19)疫情,但NPE的訴訟、授權活動卻不減反增。其中原因,固然有部分是一般企業在此段期間的營運策略轉趨保守,給了NPE可趁之機,但大型化的NPE掌握的龐大專利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