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消費興起:食品業的永續發展趨勢

0
全球消費者對氣候的關注度增加,食品業開始出現「新氣候主義者」(Climavores),也就是從食品成分或製程是否考慮到氣候影響來選擇食物。Google搜尋也發現,對於不同食品原料與氣候的搜尋不但倍增且持續增加中,低碳替代、供應鏈碳足跡、替代肉/替代奶、包裝減量都是2022年的食品關鍵字,追求「永續」的新飲食需求正在形成中…… 財團法人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資深研究員陳麗婷指出,全球食品產業正面臨環境所帶來的五大挑戰:包括人口變多變老、克服環境減碳永續、提供營養健康產品、減低食品浪費、飲食更安全。根據食品所ITIS團隊的觀察,2022年全球食品產業朝八大趨勢發展(詳見圖1),其中以「地球永...

再生能源政策跳票,台灣能源發展危機四伏

0
溫室氣體效應導致氣候變遷,已經被公認為人類所面臨最大的危機,減少碳排達到碳中和或零碳排,已是無法迴避的挑戰。環顧國際現況,美國、德國、日本正在檢討能源政策是否轉向;而自從蔡英文政府2016年執政以來,減碳及廢核便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目標,也讓台灣成為目前全球唯一還在堅守非核家園的國家。然而,再生能源政策已階段性跳票並延期到2026年,要取代煤炭發電的天然氣價格又一直飆升、核能現在又不是選項,政府不得不正視台灣能源發展正面臨迫切的危機...... 先來看看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國發會在2022年3月底公布台灣2050年淨零排放路徑,提出再生能源發電占總發電量達到60~70%目標,並搭配9~...

稀土用於製造醫療用閃爍晶體,助力台灣晶體產業發展

0
17種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其應用也蓬勃發展,已擴展到各領域的科學技術,尤其一些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研製,稀土元素近年來十分受醫學與健康領域的青睞,甚至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原料。其中稀土材料可用於製造閃爍晶體,在醫療影像上更是有突出的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閃爍晶體、稀土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閃爍晶體在醫學領域的新興應用。 閃爍晶體和閃爍晶體探測器 閃爍晶體是指在諸如x射線、γ射線、中子及其他高能粒子的撞擊下,能將高能粒子的動能轉變為光能而發出紫外光或可見光的晶體。以閃爍晶體為核心的探測和成像技術已經在高能物理與核子物理、超快脈衝輻射探測、核醫學成像、太空高能射線探測、太空物理及安...

創新型智慧能源產業趨勢:虛擬電廠

0
電力市場正在變革,創新型智慧能源系統未來將主導電力市場的發展。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簡稱VPP)有別於傳統集中型電力系統及分散式電力單元,可望成為電力市場營運的新模式之一,除了德國、日本正在發展商用的虛擬電廠,台灣電力市場同樣也在轉型,經濟部規劃2025年將建置1.5GW儲能系統,業者認為台灣也有發展虛擬電廠的條件。 國際電力市場三項主流趨勢 全球的能源系統正在轉變,世界經濟論壇(WEF)強調未來電力系統的新趨勢為:低碳化(Decarbonization)、數位化(Digitalization)及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一)低...

泰國的綠色新政與疫後復甦

0
面對國際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各國發展路徑與目標日益明確,淨零排放的綠色政策更成為東南亞各國疫後發展的重要引擎。正在推動綠色新政的泰國,除了斥資3,000億泰銖預算打造「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 Economic Corridor,簡稱 EEC),並計畫在2024年前將泰國所有工廠遷至環保工業區,好在2065年能夠實現淨零碳排。 泰國將在2065年實現淨零碳排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俊旭指出,泰國在2021年提出「生物、循環及綠色經濟模式」(Bio-Circular-Green Economy Model,簡稱BCG),是泰國近年推動最重要的綠色新政,針對食品和...

有一好沒兩好:解析各類發電方法優缺點

0
本刊在《能源系列報導》文章(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從台灣發電占比看我國能源政策)中曾分析台灣目前的能源結構,並點出了其中的盲點及瓶頸。在進一步討論台灣的能源政策前,大眾必須對各類能源的優缺點,像是客觀的技術差異、成本效益評估、潛在風險……等等,有深入的的了解。 目前全世界已正式投入商業運作,並佔據相當份額的能源形式,共有石化能源、再生能源、核能三種。石化能源泛指煤、天然氣、石油等碳氫化合物,必須透過氧化燃燒的方式來獲取能源。再生能源為大自然中的既有能量,像是風力、水力、太陽能等,須經過「捕捉」或者搜集的手段才能夠使用。至於核能,目前主流技術仍是以核分裂的方式將核能轉為熱能,再推動發電機...

自駕車智慧決策控制專利佈局:車廠及新創企業聚焦不一

0
自動駕駛或智慧駕駛系統主要進行環境感知、決策分析、主動控制等車輛工程系統間的複雜整合,其中決策控制系統扮演了大腦的角色,承接環境感測系統/定位系統的資訊,以及下控底盤/車身系統傳來的車輛狀態,經複雜決策運算後決定車輛下一個動作是加減速、煞停、轉彎或是避障等動作,亦可透過HMI與隨車乘客/工程人員溝通。目前各大車廠與新創公司無不力促自動駕駛功能早日實現;然而,自駕車/智慧車的決策控制系統在技術面、產品面甚至應用面的專利布局為何?車廠或新創企業相對的研發重點又為何?就讓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簡稱車輛中心,ARTC) 帶大家一探究竟,以自駕車智慧決策整合控制技術進行相關專利分析,就技術面、產品面...

東協在能源轉型下的產業新契機

0
綠色轉型為產業永續發展帶來新契機,台灣在2022年3月公布「2050淨零排放政策路徑藍圖」,響應國際合作達成氣候目標的決心。東南亞國家協會(ASEAN,以下簡稱東協)亦在2021年10月發布《東協氣候變遷現狀報告》(ASEAN State of Climate Change Report,簡稱 ASCCR),宣示東協將邁向脫碳革命,預計到2065年實現淨零。氣候行動帶動各行各業大量的綠色解決方案,現已成為東協疫情後政策發展重點,包含能源轉型與新能源、電動車、及智慧城市相關產業與服務等,成為帶動疫情後經濟復甦的重要引擎。 為達成《東協氣候變遷現狀報告》所設定的中長期氣候目標,東協將制定...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從台灣發電占比看我國能源政策

0
為達2025年邁向非核家園目標,我國政府於2016年9月即開始推動新能源政策 —「啟動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帶動自主綠能產業發展。」回想當年推動新能源政策之初,行政院指出新能源政策之核心在於「能源轉型與電業改革以長短期策略相互搭配,確保電力供應;同時積極推動節約能源及擴大再生能源發展,全面推動包括節能、創能、儲能及智慧系統整合等措施,希望帶動新興綠能產業發展與促進綠色就業,引領產業與全民共同朝非核家園邁進。」從推動新能源政策開始到核四商轉公投於2021年底落幕,迄今歷經6年,全球的能源、經濟、環境、技術都已歷經翻天覆地的變化,像是中美貿易戰、COVID疫情、俄烏戰爭…等等,全球各國皆受影響,無一...

從新加坡做法看政府如何提供中小企業綠色轉型評估

0
數位轉型可視為企業綠色轉型的前奏,許多歐美大型企業已透過數位技術監測與改善碳排狀況,甚至進一步要求供應鏈夥伴遵守相關碳排規定,在影響力投資與政府政策要求下,未來企業的碳排放能力將成為評估一家企業價值的指標之一;中小企業在當中受到的衝擊不會是最快的,但範圍可能最廣,因此必須及早準備;政府在協助之餘,或許也能參考鄰國新加坡的做法。 綠色轉型刻不容緩,數位綠色科技成為風潮 2022年5月舉辦的達沃斯論壇上,各方討論的主軸著重在循環經濟、淨零碳排,與其他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多家國際大廠執行長與政府官員皆提及數位科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