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藥是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間的侵權物嗎?

0
藥品專利權期間延長期內的侵權仍是專利侵權,但卻不是以申請專利範圍為判斷基準,而是以第一次許可證記載的[有效成分及用途]為基準。因此如何被認定是否為第一次許可證,以及第一次許可證記載內容為何,就非常重要。 專利權於各國法規中都有一定的存續期間,只要期限屆滿,專利權利消滅,變成公共財產,任何人就可以加以利用,不會被認定為侵害專利權。因此,原則上是不可以延長。但是,醫藥品、農藥品或其製造方法發明專利權之實施,在依法必須先取得許可證方可實施前提下,在未取得許可證之前,都無法實施上市,惟專利權期間是不等人,一直在走。為此,以補償專利權人為出發點的專利權期限延長法規便產生,台灣專利法第53條規定...

日本智高法院大合議庭裁定:豐胸用組成物專利侵權案,醫療行為與產業利用性新詮釋 — 2025年東海醫科株式會社訴Y醫師案

0
日本智慧財產高等法院(裁判長:本多知成)大合議庭於2025年3月19日作成劃時代判決,針對兩大爭議明確表態:首先,使用人體提取物(血液)作為原料製備、最終將回輸人體之組合物發明,具備《專利法》第29條 (文中所指為日本專利法,下同) 所要求之產業實用性;其次,醫師為實施豐胸手術而調配該組合物之行為,因不符合《專利法》第69條第3項「醫師調劑免責條款」,應負專利侵權責任。 案情背景與審理歷程 原告東海醫科株式會社(TI)於2013年取得一項豐胸用組合物專利 (專利號第5186050號),其技術特徵包含「自體血漿」、「鹼性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b-FGF)」及「脂肪乳劑」三項核心成分。202...

AI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趨勢

0
藥物發現(Drug Discovery)迄今仍是一個困難、耗時、昂貴、且低成效的過程,若要縮短藥物開發時間,可以透過人工智慧(AI)工具加快速度,同時處理並簡化多個複雜的工作流程,使龐大的資料數據能轉化成真正的治療方法。因此,全球製藥和生物技術產業都在設法導入人工智慧技術,以加快市場發展。 藥物發現中的人工智慧 藥物發現中的人工智慧是一種利用機器模擬人類智慧,來解決藥物發現過程中具有挑戰性問題的技術。採用人工智慧技術有助於發現新化合物,並能夠用來識別治療標靶和開發定製藥物,目前已應用在入了解藥物識別和減輕各種慢性疾病。預計到2030年,全球藥物發現市場對人工智慧的需求將達到近272.5...

FDA小分子新藥申請三大途徑解析

0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作為全球藥品監管的權威機構,對於藥品的審核流程在國際間有著指標性的影響。根據美國《聯邦食品、藥物和化妝品法》(Federal Food, Drug, and Cosmetic Act, FD&C Act)第505條款,針對小分子藥物,FDA提供了三種主要的新藥(New drug)申請途徑,分別為505(b)1、505(b)2和505(j),每種途徑各具特點,並適用於不同類型的藥物申請,505(b)1及505(b)2又可稱為「新藥申請」(New Drug Application,NDA),505(j)則可稱為「簡化新藥申請」(Abbreviated New Drug ...

因為專利而認定粉紅色陶瓷髖關節之商標具有功能性?2025年CeramTec v. Coorstek案

0
立體商標或顏色商標若具有功能性,不能獲得商標保護。但如何認定其具有功能性?倘若該立體形狀或顏色特徵曾經獲得專利,是否能以這點強烈推定這個特徵具有功能性?2025年聯邦巡迴上訴法院CeramTec GmbH v. CoorsTek Bioceramics LLC案,涉及陶瓷髖關節組件粉紅色外觀是否具有功能性的爭議。 粉紅色外觀的人工髖關節商標 CeramTec公司製造的人工髖關節組件採用經氧化鋯強化的氧化鋁(ZTA)陶瓷,並以「Biolox Delta」為品牌進行銷售。這種陶瓷材料中含有氧化鉻(chromia),使其呈現出獨特的粉紅色。CeramTec已通過美國專利號5830816(燒結...

青春痘治療藥物使用劑量的顯而易見性:Galderma Laboratories, L.P. v. Tolmar, Inc. (Fed. Cir. 2013)

0
青春痘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若發生於患者的臉部時,則須經適當的治療,否則容易留下痘疤而不易恢復原狀,造成患者生活上的困擾。而藥物阿達帕林係一種類似維生素A酸的成份,具有抗發炎的功效,可分解粉刺,改善患者青春痘的問題,因為其有不同的使用劑量,故高德美藥廠將其製成3mg (0.3%) 使用劑量的規格,有別於以往阿達帕林使用劑量為1mg (0.1%)的規格。於專利侵權訴訟中,阿達帕林3mg (0.3%) 使用劑量的規格之專利遭到被告Tolmar學名藥廠質疑為無效專利,究竟是被告Tolmar學名藥廠能說服法院,使法院認定系爭專利無效,又或是原告高德美藥廠能成功守住專利之有效性,並使法院認定被告Tolm...

2025年全球精準治療市場前景

0
自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宣布精準醫療倡議開始,全球掀起一波精準熱潮,各國生技藥廠亦紛紛投入相關產品的研發,期待能在此浪潮中搶得先機。根據資誠PwC發布的《2022精準治療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報告,全球精準治療產業每年複合年成長約10%,產值將在2025年達到3,814億美元。在精準治療產業三大產業中,又以精準療法的市場規模占比超過八成,並帶動精準診斷產業及周邊服務產業。 數位科技帶動精準治療產業創新發展 早期的精準治療,是透過生物醫學檢測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然而,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分析、數位科技等技術突破,帶動精準治療產業的演變,2017年以後,美國、歐盟、日本...

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探討:Insite Vision v. Sandoz 案

0
西元1928年,亞歷山大·弗萊明教授發現了具有乙內醯胺構造的青黴素 (Penicillin) 後,人類開始廣泛使用抗生素藥物來治療感染症,其中,包含了具有12至20個碳原子之巨大環構造的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 (Macrolides)。 雖然,在臨床上常見使用抗生素來治療感染症,但在美國藥物專利訴訟中,涉及抗生素藥物之判決卻較少見。因此,本文擬藉由與抗生素相關的美國判決Insite Vision Inc. v. Sandoz, Inc. (Fed. Cir. 2015) 來探討關於巨環內酯類抗生素藥物之顯而易見性議題。 案件背景 本案被告山德士(Sandoz)學名藥廠因為向美國食品...

為了申請醫療器材上市而進口可主張專利侵權豁免?2024年聯邦巡迴上訴法院Edwards Lifesciences v. Meril Life Sciences案

0
印度藥廠Meril為了能在藥物或醫療器材專利到期前,獲准在美國申請上市,因此必須提前到美國進行「為藥物或醫療器材上市申請準備」而從事的人體實驗活動 — 此種活動有受到美國專利法第271條(e)(1)的允許,並認定不構成侵權。但條文限制這種活動僅僅是為了「申請上市」之目的,不能超過該目的。因此,這項限制引發了2024年美國聯邦巡迴法院(CAFC)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 v. Meril Life Sciences Pvt. Ltd.一案的爭議。 申請上市準備之「安全港」條款 根據美國專利法35 U.S.C. § 271(e)(1)的規定,「安全港」條款是《H...

靳嚴博醫師的麥肯錫經驗:台美新藥估值相差50倍,生醫出海國際化不是選擇題而是必選題!

0
台灣生醫上市櫃與興櫃公司總市值為493億美元,規模相較國際大廠仍有一段距離。由於台灣本土藥物市場有限、生醫產業在前期又需投入高昂的研發成本,因此對台灣生醫企業來說,出海國際化不是一個「option」,而是一個「must」,生醫企業從起步的第一天就要開始思考未來如何出海發展,尋求更多資金及更廣大的市場。 現任AGM International Group共同創辦人暨董事長靳嚴博醫師,是首位獲得美國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Forbes 30 under 30)肯定的台灣醫師,同時也協助哈佛醫學院規劃給生醫高階經理人的教育計劃。靳嚴博赴哈佛大學研究生醫科技商業化流程及策略,並曾任職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