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覺醒:宏碁的循環經濟與永續發展行動

0
全球電子廢棄物已經產生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電子業巨頭紛紛反思如何共同拯救地球環境。宏碁在2021年加入RE100(100%使用再生能源)倡議,承諾將在2035年100%使用再生電力,並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為了達成此一目標,宏碁將永續發展的具體行動落實在產品設計上,預計2025年消費後回收塑料的使用量,將達到總塑膠使用量的20%至30%。宏碁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24年全球最具永續發展企業(World's Most Sustainable Companies 2024)之一,並榮獲EcoVadis永續評鑑平台(Sustainability Rating)名列前1%的最高榮譽白金獎。 ...

綠商標彰顯企業環境責任 統一企業連續兩年奪冠

0
在2050淨零排放已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既定策略、環保風潮勢不可擋的情況下,「綠色」已儼然成為另類的時尚標籤;像是綠色和平、綠色生活、綠建築、綠色消費、綠能……等等。這些綠色時尚蘊藏龐大的產業鏈,隨著產業鏈日漸壯大,綠商標的數量也是水漲船高。在某種程度,綠商標的數量也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地區 / 企業對環保所作出的努力。 智慧局(TIPO)為持續關注我國綠商標註冊申請案件趨勢,延續2023年之「我國近十年綠商標產業之比較分析」報告,2024年度再納入最新年度的統計數據並予研究,完成新年度「我國綠商標產業布局分析」(下稱《報告》),剖析我國綠商標產業最新現況,提供業者作為綠色產業商標布局,...

歐盟崛起 以綠色多樣設施拓展競爭力

0
歐盟近期在全球爭霸中相當活躍,大有不讓美、中處於主導之態勢,透過多邊的科技、綠色、經濟合作,歐盟正在努力擺脫美國影響,並與中國維持安全距離。 開展多邊合作計畫,協助開發中國家轉型 2023年10月,歐盟執委會更新戰略能源技術(Strategic Energy Technology,SET)計劃,確保與《歐洲綠色協議》(European Green Deal)、《REPowerEU 計劃》和《綠色新政產業計畫》(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特別是《淨零產業法》(Net-Zero Industry Act),採取一致的方法來實現歐洲的脫碳目標,支持戰略性淨零技術...

全球氣候訴訟倍增,企業須留意漂綠風險

0
近年來隨著永續發展概念興起,越來越多公司使用永續性作為行銷策略,讓消費者以為購買這些公司的產品,可以為循環經濟發展做出貢獻。這種使用未經充分證實的環境聲明被統稱為「漂綠」(Greenwashing),透過在廣告中使用「環保」、「綠色」等描述性詞語,聲稱公司正在實現淨零排放,實際上卻沒有制定可以實現目標的具體計劃。但企業這種漂綠的做法,不僅是在誤導消費者,並對環境產生有害的負面影響。因此,在今(2024)年 1 月,歐洲議會正式批准了一項新的漂綠指令,要求成員國針對企業使用環境聲明制訂更嚴格的規範。 根據《2023全球氣候訴訟報告》顯示,自從第一份相關報告發布以來,氣候變遷案件的總數增加了...

氫燃料電池車市場發展概況

0
根據《巴黎協定》全球碳排應於2050年降至淨零,歐洲車廠為因應歐盟執行委員會所訂定的淨零排放目標,近年均致力朝向電動化發展。然而在轉型過程中,面臨中國純電動車崛起競爭、電池與充電技術待克服,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進一步凸顯電池材料供應鏈自主的隱憂。時局進入2024年後,全球電動車產業鏈仍持續受到國際局勢不穩定影響,預期電動車市場可能在2024年放緩,當歐洲傳統汽車大廠思考如何提升全球電動車市占率之際,新能源車同樣尚未在美國成為主流。 重型車輛是歐洲交通運輸中僅次於汽車的第二大碳排放源,為實現歐盟2050年碳中和目標,歐洲議會今年初已達成協議,將在2030年起實施更嚴格的減碳目標,預計在六年內...

氫能於淨零碳排占重要地位:全球氫能發展預估及我國發展策略簡介

0
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指出若於2050 達成淨零排放目標,氫能需至少占整體能源使用13%;2022 年3月台灣國發會發佈「2050 年淨零碳排路徑圖」亦提及未來我國2050 年電力供給,氫能需佔比9-12%,以達到整體電力供應的去碳化。由此可見,氫能,尤其是綠氫,是一種淨零排放的能源形式,可以應用於各種領域,包含能源生產、交通運輸、工業製造和許多其他領域,為各國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的關鍵要素。 勤業眾信(Deloitte)近期發布了《綠氫如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全球氫能源市場展望》報告 (下稱《報告》),根據Hydrogen Path...

尋找新一代鋰電池負極材料,解決石墨材料供應與性能問題

0
石墨(Graphite)是碳的一種同素異形體,除了石墨之外,碳原子的同素異形體還包括鑽石、富勒烯、奈米碳管與石墨烯。石墨為層狀平面結構,層內每個碳原子的週邊以共價鍵鍵結其他三個碳原子,以蜂巢式多個六邊形排列,每層間有微弱的凡得瓦力。因晶體結構中存在大量游離電子而能自由移動,屬於導電體,且化學性質不活潑,具有耐腐蝕性。 電動車主要動力來源是電池,而石墨是電動車動力來源電池的關鍵原材料,自20世紀80年代成功開發後,石墨一直是鋰離子電池(簡稱鋰電池)的負極材料,成為碳系負極材料之主流。 石墨的生產流程 石墨負極的生產流程長,製作過程有多道程序,且不同企業的生產流程存在一定差異。石墨分...

2024電動車發展八大趨勢

0
2024年將成為電動車(EV)行業的轉折點,預計將迎來一系列創新和變革。本文深入探討了八大趨勢,包括電動車增長率的放緩、純電動車製造商的市場主導地位、中國製造商的國際擴張、進軍歐洲市場的策略、電動卡車市場的競爭、電池交換技術的興起、電池化學成分的變化,以及政府對電動車激勵措施的調整。這些趨勢不僅展示了市場的動態變化,也預示著電動車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2024年的到來,電動車(EV)行業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交匯點。新年度的到來不僅代表著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的新階段,也預示著產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從全球銷售增長的放緩到技術突破的加速,從市場競爭格局的重塑到政策環境的調整,這些因素共同繪...

能源轉型帶來四大需求,台灣儲能產業商機上看2,800億元!

0
2022年3月3日,興達電廠因操作人員失誤,未依照標準程序填充絕緣氣體,導致9台發電機組無法送出電力,電力輸出能力瞬間下降694 MW(兆瓦),1秒鐘後台灣南北電網連結跳脫、南部電廠頻率急遽下降,造成大規模停電,全台共有549萬用電戶受到影響,這是大家記憶猶新的興達發電廠停機事故。 時隔一年,2023年3月3日,在同樣一天也發生了發電機組跳脫的事故,電力輸出能力瞬間下降640 MW,但因此時台灣已經安裝有150 MW的電池儲能系統(BESS),透過儲能系統快速調度電力,最終沒有任何一個用戶受到停電的影響。同樣跳電事件,結果可說大不相同…… 電池儲能系統(BESS) 為電網智慧化的關...

亞洲企業在氣候行動上將扮演更關鍵角色

0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若從溫室氣體排放量來看,中國大陸、印度、日本、印尼、南韓為主要排放國,排放總量達亞洲整體的51%,主要原因在於這些國家在國際供應鏈以電業、製造、土地等相關生產工作為主,換算後亞洲應有需要擔負起53%碳排放的責任。不過,亞洲的減碳速度相對緩慢:預期在 2030 年之後才會加速脫碳。 亞洲碳排放量為全球最高,企業減碳不如預期 2022年在埃及舉行的聯合國第 27 屆氣候會議(COP 27)的亮點為在參與國同意下成立「損失與損害基金」,計劃在2024年由24個國家組成委員會來決定基金的形式、籌措方式、國家與組織出資類別 (COP 27,2022年),與資金未來流向。雖然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