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影像判讀:AI醫療領域應用新藍海
在台灣,ICT產業與醫療院所的合作早已是進行式,彼此的期望都是以優勢互補,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不過,到底哪些領域最有可能開花結果,醫療服務的業者又有哪些需求呢?
談到與醫療產業的合作,有醫學背景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說了一個小故事。「illumina來找我們公司幫他們生產晶片。這家公司是做DNA檢測儀器的,技術是先把DNA裡面的A、T還有C、G找出來再辨認,我一看就覺得是很好的技術,就跟業務部門的同事說把這個案子交給我,我親自來負責。」後來,illumina的檢測晶片就交由力積電開發生產。
不過,illumina的需求,對於半導體業者來說其實相對陌生。「晶圓代工製造的產量都很大,一...
台灣篇:壓抑通膨、提振民間消費,是2022年首要課題
2021年只剩下一個月,目前各家研究機構都樂觀地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6%以上的好成績。實際上,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前三季的GDP年增率,已經高達6.74%,是近十年來難得的表現;展望2022年,研究機構也認為,縱使今年的計算基期已經墊高,但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還是有機會達到4%以上。
「影響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還是疫情!」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指出,經過這兩年的震盪後,Covid-19疫情將會朝流感化發展。他以英國為例,雖然新增病例數出現增長,但由於全體人口的疫苗施打涵蓋率已經超過七成,患病後的重症、死亡率也隨之降低,所以政府並未重啟限制措施。
而到1...
國際新局勢下台商供應鏈之調整與影響
在最近幾年,外部環境變數快速輪動,在在影響產業發展及廠商走向。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許加政表示,過去我們可能是半年或一年審視一次國際局勢,但現在卻可能每個禮拜、甚至每天,都要去注意有什麼新的變化。嚴格來說,未來台灣甚至全球產業一定跳脫不出「美中關係」的影響;「美中關係」不僅是對美國或中國產生影響,而是會有廣泛的連動關係。在安全的考量下,廠商在全球的布局要更多元化:例如印度的習慣、文化與中國地區有很大差異,假使有大陸台商要在印度擴廠,便不能簡單的把大陸經營模式在印度複製。許加政指出,近期國際局勢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後,黑天鵝與灰犀牛接連而來,影響全球產業之餘,也考驗著廠商快速因應的能力。
...
2022年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 供需失衡引發產能排擠,新興應用持續驅動需求
在全球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夾擊之下,今年半導體產業很「精彩」,市場分析師預估明年2022也不遑多讓。總體而言,自2019年底開始,在疫情影響下,不僅原物料短缺,各地封城停工的消息也是時有可聞,影響所及,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需失衡的狀況日益嚴重。一方面,全球對半導體晶片需求持續高漲,推升2021年與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但另一方面,晶圓製造的產能卻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導致半導體晶片缺貨已成為全球產業新常態,估計這種情況至少還要維持一、二年。面對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區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在晶圓廠積極擴建產能下,資策會MIC預期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供需緊張情況有...
雲端服務與多元應用並進,伺服器市場後勢可期
在廣大的資訊硬體中,以企業為主要用戶的伺服器產業,往往不是外界鎂光燈的注意焦點。然而,當隨著肺炎疫情催生的遠距工作需求逐漸緩和,外界才發現整個雲端服務以及企業運算產業的市場樣貌已經和過往截然不同,未來的伺服器產業絕對更值得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遠距工作、遠距上學的需求大增,意外地造就了資訊硬體產業這兩年的榮景。而在疫苗逐漸普及、全球社會也開始恢復正常運作後,PC、NB的市場需求開始衰退,未來資訊硬體領域中還能持續維持榮景的,恐怕只剩伺服器產業了。
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改採遠距方式維持辦公,帶動了混合雲與多雲的採用比重。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18、2019年...
智慧電網專利趨勢分析
智慧財產局日前揭曉「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獲獎團隊,並邀請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進行「智慧電網」專利分析報告。從智慧電網歷年專利申請趨勢可以發現,2010年是智慧電網發展關鍵的一年,智慧電網的專利數量從2011年開始穩定成長。美國拜登政府今(2021)年宣布將為電網建設項目提供80億美元融資,推測未來專利數量可望持續上升。
智慧財產局日前揭曉「產業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獲獎團隊,並邀請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進行「智慧電網」專利分析報告。專利檢索中心針對截至2021年4月30日的4824件智慧電網專利進行資料分析,區域涵蓋美國/EPO/WIPO/ /EPO/WIPO//EPO/WIPO//...
三方勢力混戰,電動車市場究竟會有多大?
2020年全球科技製造業最熱門的話題,當屬電動車無誤,除了龍頭特斯拉(Tesla)以外,包括傳統車廠與新創業者都開始展現實力,鴻海集團與裕隆合資成立的鴻華先進也剛在10月中發布了三款自主開發的電動車,整個市場愈來愈熱鬧。
這只是開始而已。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所產業分析師蘇奕霖指出,從政策推動、充電設施、價格三大因素來看,到2030年時,全球電動車的累積數量,可望從2020年的1100萬輛左右,成長至2億3000萬輛至1億4500萬輛之間,年複合成長率(CAGR)超過30%。
三大因素當中,政策的影響最大。蘇奕霖指出,許多主要國家已經端出了禁售燃油車、甚至是完全零排放的實行路程,例...
低軌衛星的潛力創新應用
從2014年起,衛星營運商SpaceX 與OneWeb提出低軌道衛星(LEO)星系布建計畫,帶動全球衛星業者加入低軌衛星布局。低軌衛星憑藉著低延遲、覆蓋廣之優勢,與下世代無線通訊技術、全球行動通訊業者整合,預期將在航空、海事、企業、電信和政府網絡等各大領域,打造出新興的商業應用模式。
全球5G行動通訊服務自2019年正式邁入商用,預計至2025年5G連結普及率將達到 21%。在5G商用後,下世代無線通訊成為產業發展重要議題。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日前舉辦低軌衛星通訊國際研討會,邀請國內外業者分享低軌衛星的商用服務展望。
Telesat商用及產品發展總監Manik Vin...
國際低軌衛星通訊市場展望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近期首度發布,將於2022年完成Rel-17版本,並首度納入非地面波(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通訊。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過往為兩個獨立發展的產業,自3GPP納入NTN後,未來兩大產業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從2021年起,低軌衛星服務商陸續邁入商用,全球衛星通訊產業將擺脫Covid-19疫情影響,預估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達2,950億美元、年成長3.3%。
全球寬頻上網仍存在服務缺口,2019年仍有49%的人口(37億人)無法上網,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中,亦有13%的人口沒有網路,顯見地面通訊網路無法滿足所有聯網應用場景,而...
缺料風險延燒,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的市場與供應鏈
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測13.69億台,其中四成為5G手機(約5.48億台);預估2022年全球出貨量為14.20億台,5G手機將首度超越4G手機,達到7.63億台。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預測,今年台灣智慧型手機出貨估計3.48億台,占全球23.9%,儘管零組件缺料情形較上半年趨緩,但缺料效應恐將延續至2022年,須留意上游漲價帶動終端價格衝擊消費需求。
由於Covid-19疫情趨緩、全球各地陸續封城解禁,2021年全球手機產業可望復甦,MIC預估,2021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為13.69億台、年成長7.8%。展望2022年,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將達14.2億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