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半導體現況與台日合作方向
2024年AI引領半導體產業發展,在AI需求和記憶體帶動下,全球半導體市場呈現成長態勢,成為全球兵家必爭的重點產業。半導體產業受地緣政治、俄烏戰爭持續、國際供應鏈重組的影響,各國紛紛投入巨額資金、租稅優惠,吸引半導體廠商落地,逐步建構自身的半導體生產能量。由於半導體產業仰賴高度分工且供應鏈複雜,各國藉由吸引國際大廠在地設廠或投資、發展產業鏈的關鍵技術,或進一步展開國際合作,以期鞏固自身在國際半導體產業的地位。日本三菱總合研究所(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MRI)海外部主席研究員河村憲子指出,日本半導體政策從較為長期觀點出發,力圖建構日本國內的半導體供應鏈,第一...
《AI的現在與未來》生成式AI在智慧工廠的五大應用
智慧工廠精髓在於管理統一化,透過工業物聯網等數位化技術,使廠務作業更加透明。在AI技術發展逐漸成熟,陸續應用於智慧工廠後,智慧工廠重點轉為利用數據作決策,以數據導向發展出思考、預測的能力。過往要利用AI進行瑕疵檢測,常因資料量不足而延遲上線,智慧工廠導入生成式AI後,可填補訓練AI的資料缺口,事前預警機器設備的預測性維護,並分析控管供應鏈風險,還能模擬可能發生的情況,自行動態調整因應作法。
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
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張家輔指出,AI依應用目的不同,可區分為鑑別式AI與生成式AI,鑑別式AI擅長區別不同數據類型;生成式AI則基於數據生成、文本分析的能力,發展內容生成、...
《AI的現在與未來》AI人工智慧代理人的進展與趨勢
「人工智慧代理,可以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五年內,
每個人都可能擁有由人工智慧驅動的個人助理」—比爾蓋茲, 2023年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產業分析師郭唐帷於日前MIC第37屆《智鏈未來AI:Now & Next》研討會中,表示上述的言論於今(2024)年即有可能發生。
什麼是AI Agent?
其實AI Agent就是我們從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發展到通用人工智慧(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簡單來說,也就是備受討論的「AI代理人」。圖1為Open...
《2024年專利代理業務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 人工智慧對專利代理業務的挑戰及因應之道
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台灣總會 (APAA Taiwan) 及台灣科技大學 (台科大)專利研究所於12月5日舉辦了《2024年專利代理業務的現況與展望》研討會。主辦單位之一APAA Taiwan表示,隨著近年來專利代理業務和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產業應用上,都展現出廣闊的發展前景,遂與智慧財產局、台科大專利研究所共同舉辦此研討會,邀請專利代理業務與人工智慧各界相關領域之專家,就專利法公布80周年回顧暨專利科技未來10年的展望、人工智慧對專利代理業務之影響、全球專利制度發展的觀察與評論,及新專利制度之實施與討論進行廣泛交流與討論。就以上4大議題,人工智慧的崛起及新專利制度之實施對專利...
2025年全球精準治療市場前景
自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宣布精準醫療倡議開始,全球掀起一波精準熱潮,各國生技藥廠亦紛紛投入相關產品的研發,期待能在此浪潮中搶得先機。根據資誠PwC發布的《2022精準治療之發展現況與趨勢》報告,全球精準治療產業每年複合年成長約10%,產值將在2025年達到3,814億美元。在精準治療產業三大產業中,又以精準療法的市場規模占比超過八成,並帶動精準診斷產業及周邊服務產業。
數位科技帶動精準治療產業創新發展
早期的精準治療,是透過生物醫學檢測找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以達到治療效果最大化;然而,近年來隨著大數據分析、數位科技等技術突破,帶動精準治療產業的演變,2017年以後,美國、歐盟、日本...
《AI的現在與未來》AI帶動虛擬科技再進化:虛擬人、XR、元宇宙最新發展趨勢
虛擬科技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發展上卻面臨諸多挑戰,特別是元宇宙更因達成難度過大而備受質疑。不過,AI技術發展將為陷入僵局的虛擬科技帶來曙光,資策會MIC指出,面對勢不可擋的AI浪潮,虛擬人、XR、元宇宙也在智慧進化,包括內容應用加快規模化、相關硬體與設備升級壯大等態勢愈加明朗,只是另一方面,虛擬科技的不當使用、品質成本、隱私安全等議題,同樣不容小覷。
虛擬科技泛指虛擬內容相關之軟硬體技術與產品服務,其中虛擬人、XR、元宇宙在這幾年皆有一定的話題性,彼此間也具備相當的關聯性,亦隱含著人們對未來的許多想像。多人共享、持久存在、隨時隨地、龐大豐富、虛實互通的未來網路,涉及範疇龐大,虛擬人、...
2023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不樂觀 台灣業者受地緣政治影響日漸加劇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35th MIC FORUM Fall賦能》線上研討會中,分析了全球及台灣半導體產業近況。資策會MIC指出,雖然2022年全球半導體延續2021年成長動能,但由於需求反轉與通膨、戰爭等因素影響,消費市場買氣不佳,成長不如預期。2022年市場規模預估為6,056億美元,成長率8.9%。展望2023年,由於外部環境因素尚未消除、消費市場買氣持續低迷、拉貨力道疲軟,供應鏈業者均庫存水位過高;預測全球市場規模6,086億美元,僅成長0.5%。MIC產業分析師楊可歆指出,庫存去化與記憶體產能過剩將延續至2023上半年,影響2023年半導體市場表現(如圖1所示)。
...
台灣於地緣政治中面臨的挑戰及對應之道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日前舉辦了《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研討會》,以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為核心主題,分別就AI研發與應用、半導體與晶片領域、低碳與數位轉型、創新創業與國際鏈結等4大主題,探討國內外的重要發展議題或趨勢。除了中經院長官、分析師及研究員外,大會還邀請了資策會MIC所長洪春暉,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及工研院政策組顧問張超群擔任與談人,促進智庫與產學間之交流。
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國際經濟和戰略科技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或限制條件。尤其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已經外擴,對台灣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如「Taiwan+1」和新東進政策,而且前瞻科技及產業的發展...
銀色海嘯來襲!2025年台灣高齡經濟將突破3000億元
聯合國對於超高齡(super-aged)國家的定義,是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1%,而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推估,2026年台灣老人人口占總人口比率將達20.8%,2036年更將達到28%,進入一個極高齡(ultra-aged)國家。台灣健康福祉產業產值將在2025年突破3000億元,政府預定將於2024年起編列高齡科技預算,引導數位科技、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等技術投入高齡照顧領域。
台灣高齡化進展非常快速,即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人口學家推估,2026年台灣高齡人口將達20.8%,成為全球老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如何照顧500萬名高齡人口將是未來至關重要的社會議題。...
揭露智駕電動車技術趨勢與商機
本次智駕電動車技術研討會在國際汽車零配件與車用電子展召開得恰逢其時。會議匯聚了業內頂尖的專家學者,圍繞智慧電動車的技術前沿、產業趨勢、安全挑戰等熱點議題展開了深入研討,除了揭露全球電動車市場與技術發展趨勢,也為產業揭示台灣未來在相關產業鏈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以智慧電動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隨著人工智慧、車聯網、新材料等前沿技術與汽車工業的不斷融合,智慧電動車也從單一的交通工具,加速進化為集智能駕駛、信息服務、娛樂社交等多功能於一體的新型移動空間,引領着未來出行模式的變革。但除了好處以外,電動車產業也正面臨著各種挑戰。汽車的智慧化、連網化雖然帶來了諸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