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更上一層樓,2023全球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受到外在環境升息影響,2022年AI投資金額較2021年下滑34%,然而生成式AI投資卻逆勢成長。隨著生成式AI應用逐漸普及,2023年全球生成式AI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預期帶動資本市場投資熱度逐年上升,台灣資通訊業者可因應發展出生成式AI三大商業模式。
生成式AI仰賴資料(Data)、算力(Computing)與算法(Algorithm)三大基石共同協作,由資料和算力構成底層基礎架構後,疊加深度學習演算法,建構出生成式AI模型。現階段技術發展以通用大模型為主,然而垂直領域需要客製化模型來解決特定任務,可在大模型基礎上進行微調,並適當降低參數後開發...
分析2023、展望2024:台灣半導體兩大發展商機環繞「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上旬舉行了第36屆MIC FORUM Spring《開擘》研討會,在「半導體產業布局」單元,分別由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彭茂榮、產業顧問兼組長潘建光、以及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鄭凱安分享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包括市場回顧與展望、供需分析、主要應用產品、終端市場需求,以及先進封裝關鍵技術發展等等,並同時發布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觀測。總的來說,2023年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雖然下半年有望回溫,但春天應於2024年才會降臨,業者宜審慎以對,掌握技術發展趨勢並提早布局。
MIC產業顧問彭茂榮表示,2023年將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預估全球...
要使AI技術被社會接納,必須先解決「信任度」問題
「AI技術需不需要被監管?」這個問題隨著AI被廣泛地應用在社會各層面,而且各式各樣的資安攻擊在你我周圍不時出現,答案已經不言而喻。尤其,當數位技術逐漸成為國家的基礎建設時,建立整個社會對AI的信任度,已經是社會數位轉型路上不可忽視的迫切工作。
5月16日,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應邀參加了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發表對於AI技術的監管態度。在詢答當中,他不僅同意對AI進行監管至關重要,更認為所有提供AI服務的公司都必須在對外發表前,都必須經過內外部的安全審核;這項安全審核機制本身,也必須保持隨著技術演進而調整的彈性;還有這類的監管作為必須提升至國際合作的層次,像是各國政府間...
USPTO提案大幅調高專利規費
USPTO 2023年4月20日公告啟動新一波專利規費調漲計畫,條列初步調整規畫及各項規費目標金額,預定2023年5月18日在該局專利公眾諮詢委員會(Patent Public Advisory Committee,簡稱PPAC)聽證會上詳加說明。此次專利規費調整將依修法提案、各方意見徵詢、正式公告等步驟辦理,最終方案可能在2024年底拍板、2025年1月生效,但屆時公告內容未必與USPTO現在釋出的規畫版本相同。
因國會通過的小實體、微實體規費優惠幅度超乎USPTO原先預期,同時2020年10月前次規費調整生效後,美國物價明顯上漲,依USPTO目前規畫版本,各項預定變動的規費金額大...
競爭法與智財權:鼓勵產業創新的棍棒與胡蘿蔔
台灣公平交易法第45條明定「依照著作權法、商標法或專利法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不適用本法之規定。」,意味著即使手握標準必要專利這種有著產業壟斷優勢的智財權,在行使權利時並不是毫無限制,否則一樣會受到公平法規制。這是智財權與競爭法彼此的地位消長多年後,才終於得出最適合產業需求及消費者福利的最終結果。
同樣都是經營企業,為什麼某些企業的實力總是比其他高出一截?「四流企業賣苦力,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公平交易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祖舜指出,愈是高層次的產業競爭,就愈是在意對於整體產業的支配力,也就是對產業標準的掌控度。
但是,一家擁有技術實力的企業,該怎麼更...
歐盟SEP新政策出爐:EUIPO將被賦予監管重任
在建立單一市場(Single Market)的政策大方向之下,歐盟(EU)近幾年積極推動從網路、資安到個人隱私、智慧財產權等面向的整合型產業規劃。2023年4月27日,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正式對外宣布了三項與智慧財產權相關的立法框架,其中最受到業界矚目的,當屬對於標準必要專利(SEP)的新監管措施。
SEP對於當代社會的重要性不言可喻。從前對技術標準的需求,多半只存在於資通訊業者當中,但隨著物聯網、5G甚至6G通訊技術的發展,許多在傳統意義上並不屬於資通訊的產業,像是汽車、醫療、金融……等,也成為SEP的重度使用者。根據歐盟估計,過去10年內,全球SE...
保護範圍擴大與限縮
如何平衡權利人與其他公眾之合法利益,始終是智慧財產權領域的重要課題。在本次提案,歐盟執委會(Commission)增訂3D列印保護、禁止侵權貨物過境以及參照使用、評論及戲謔仿作之限制,以資因應。
在公眾意見徵詢過程中,利害關係者針對「3D列印」與「侵權貨物過境」兩者提出不少疑問與討論:
在前者,主要是由於權利之範圍與限制欠缺明確性。根據2020年《3D列印研究報告》(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implications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3D printing),已確認儘管電腦輔助設計(CAD)檔案本身不受...
USPTO解構騙徒如何藉商標申請之名,行詐騙之實
隨著商標申請註冊的數量一直攀升,利用商標申請案來進行詐騙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有見及此,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於4月下旬舉行了網路研討會,以《商標詐騙:如何避免及上當了該怎麼辦》(Trademark scams:how to avoid them and what to do if you get fooled)為題,由USPTO的專家小組向商標權人、代理人、以及企業說明騙徒的詐欺手法、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自身的品牌及資產。
截至2023年第1季為止,包含國內本土、國外、以及馬德里協定途徑,在美國的有效商標註冊共3,052,953件 (圖1),如以註冊類別數來看,2023年第1季...
TIPO分割案修法探討
我國經濟部於2023年3月24日發布專利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並定於同年5月1日施行。本次法令修正主要關於分割之子案未直接引用母案說明書時的處理方式,以及明定生物材料寄存機構出具之證明文件應包含存活證明。TIPO為宣導本次修正內容,在4月下旬陸續舉辦專利法令說明會,說明會內容還提及即將發布之審查基準修正的內容。本期挑選對撰稿工程師影響較大的分割案議題作為報導主軸。
學院派分割案
我國專利法第34條第4項規定「分割後之申請案,不得超出原申請案申請時說明書、申請專利範圍或圖式所揭露之範圍」,同法條第5、6項則規定分割案應就其原申請案以完成之程序,續行審查。
在申請人已預期或已規劃一申請...
2023年Q1創投總金額570億美元創新低,生成式AI成為焦點
KPMG安侯建業近日發佈最新《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隨著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加劇,地緣政治持續挑戰、烏俄戰爭及對全球銀行體系穩定性的隱憂,2023年第一季全球風險投資總額遠低於600億美元,今年第二季風險投資將繼續疲軟,IPO活動預估持續低迷至今年底。創投除了對替代能源和電動汽車解決方案表現出濃厚興趣,並對生成式AI的發展日益關注。
2023年第一季,全球創投公司透過6,030 筆交易籌集573億美元
根據KPMG安侯建業《創投脈動:全球創業投資分析》報告,全球創投自2022年第一季創下超過2000億美元的高峰後,接下來每季創投投資總額都持續下降。2023年第一季,全球創投共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