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業眾信執行副總許梅君談企業數位轉型3大挑戰
在了解台灣產業對數位顛覆衝擊的感受程度,以及由企業分享成功經驗後,《數位轉型專輯》的第3篇文章來聽一下專家顧問的建言,讓在數位轉型路上尚未跨出第一步、或是正在披荊斬棘往前推進的企業有更多啟發及指引。
勤業眾信風險管理諮詢股份有限公司數位轉型服務負責人暨資深執行副總經理溫紹群指出,隨著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的擴展,製造業正朝著更加「智能化、自動化、數位化」的目標前進,協助智慧工廠的供應鏈管理,為預測性災害維護與品質控管等方面帶來優化,同時,也提升了生產效率及市場響應能力。與此同時,永續發展近年來在智慧工廠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業者不僅追求數位化,還需要同步關注永續議題,致力...
企業數位轉型經驗分享:群創光電及中光電智能物流
在本刊期《數位轉型專輯》第1篇文章《我國數位轉型最大隱憂:台灣企業對數位顛覆強度的認知遠低於全球水平》可以發現,在面對數位轉型的挑戰時,台灣產業對數位顛覆衝擊的感受程度遠低於全球水平,從而欠缺推動及執行的意願。然而,台灣的製造業卻是例外,從智慧製造到邁入工業4.0,台灣製造業中的中、大型廠商不僅緊隨全球數位轉型的腳步,有些甚至已超越;其中,高階管理者(C-suite)的認知、策略及參與執行至關緊要。作為《專輯》的第2篇文章,本文分享了台灣中、大型企業的數位轉型經驗,期可產生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喚醒產業生態鏈中中小企業的轉型意識。
因應近年來智慧製造與數位轉型成為全球製造業持續關注的重點...
我國數位轉型最大隱憂:台灣企業對數位顛覆強度的認知遠低於全球水平
我國「數位發展部」(Ministry of Digital Affairs)於2022年8月27日成立之時,在國內掀動了一陣數位熱潮,大夥好像都已準備就緒,要在數位浪潮中迎風啟航。其實,台灣的數位巨輪早在2017年已正式啟動,如果沒有跟上的應當加速,因為前路還很漫長。
不可否認,「數位轉型」已站上風口浪尖,不僅我國政府在積極推動,全球各國政府及大型企業更是雷厲風行,深恐落於人後。為此,《北美智權報》特製作【數位轉型】專輯,以三篇文章分別從調研、企業、以及專家角度出發,圖一窺台灣數位轉型的現況及全貌。本文為第一篇,著眼於台灣在數位轉型的現況調研及挑戰。
數位轉型指的是政府、公司、企業...
註冊程序及費用大幅簡化
如何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並提升其競爭力,不僅是歐盟單一市場的核心課題,也是歐盟眾多領域計畫的宗旨之一,譬如機器翻譯eTranslation的推廣即是。而本文所介紹之共同體註冊設計(RCD)程序及費用精簡提案,則是遵循執委會監管合適性及績效計畫(REFIT)精神,在實現與歐盟商標制度一致化目標之際,也為中小企業與個人設計師打造更友善、有效率的智慧財產保護環境。
在共同體設計規則及指令(CDR & CDD)之修訂提案中,執委會(Commission)念茲在茲的重要問題有二,一是零備件保護爭議(參見第328期:歐盟設計維修條款立法再度迎來曙光),另一便是因RCD程序過於繁複,導致保護成...
2023年全球影響力投資概況分析
在一片投資浪潮中,影響力投資逐漸成為全球投資議題,從私募基金到主權基金,無不推動相關理念與浪潮,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 概念徹底實踐。
全球影響力投資穩定成長中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與多家國際私募基金發佈的《2023年私人市場影響力投資報告》指出,即便在國際風險與升息的環境中,過去五年全球的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意識與金額皆上升,一般合夥人正推出更多策略投入影響力投資領域,特別是擁有優良投資記錄(Tracking record)與廣泛連結的合夥人更是如此,這些致力於影響力投資的專業人士正在整個投資...
歐盟邊境碳稅10月上路!電子業三大關鍵策略打造永續供應鏈
歐洲議會在2023年4月18日立法通過實施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適用範圍涵蓋鋼鐵、水泥、鋁、化肥、氫和電力等產品類別,並自2023 年10 月1 日起上路,新法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制定之規範。電子業全球供應鏈相當複雜,在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碳排問題,隨著國際監管日益嚴峻,電子業應盡速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規定,將未來可能受到的衝擊降到最低。
原本碳邊境調整機制過渡期是從今年1月1日起施行,後來延至202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雖CBAM實施時間延後,但CBAM範圍特定商品已確定擴大,受影響的進口商於過渡期將須申報相關產品的碳排放量,應盡速採取行動及規劃各...
管還是不管:人工智慧的治理趨勢
鑑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主要國家開始積極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布局,如歐盟提出著名的《人工智慧法草案》(AI ACT)、美國提出《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AI RMF 1.0),白宮也正在研議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政府及企業可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為了避免使用人工智慧的結果產生更多錯誤、歧視與偏見,針對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立法制定規範,確有其必要性。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近日舉辦「2023科技法制變革論壇─AI生成時代所帶動的ChatGPT法制與產業新趨勢」,從國際上主要國家對人工智慧的治理趨勢,討論人工智慧技術對當下法律的衝擊。資策會科法所所長蕭宏宜認為,因人工智慧自動生成內容(Ar...
再談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新制中的查證人制度
在北美智權報333期《聯發科法務長宿文堂:查證人在未來智財權訴訟案件中占關鍵地位 》一文中,強調新制中查證人的重要性,由於查證人是由法院選任的,因此,法院如何選任查證人,遊戲規則非常重要。然而,除了如何選任查證人外,預見整個查證人制度本身在實務執行上也會面對很多挑戰,本文將一一闡述。
審理法新制擴大了專家參與的部分,引進了查證制度。據相關修法單位表示,引進查證制度的主要考量,是在於原告或者權利人在起訴之後,都有舉證困難的問題,也就是很難收集有效證據,讓法院相信構成侵權或是竊取營業秘密,因此希望透過新的查證制度,引進由法院選任的客觀中立第3人(專家),而這個查證人除了可以進入被告的場所...
從前案檢索到專利商品化,智慧局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條龍式貼心服務
「專利基本上要活化,假設沒有活化,就只是一張壁紙(paper patent),而且當規費越繳越多,壁紙甚至會增值。從智慧局一個審查官出身,從事專利服務接近30年,一路上看來,以前我們在智權相關論壇中,很多時候只看到智權部門的人,層級頂多到法務長而已,很難得看到會計師。很明顯的是智權市場在這幾年動起來了,我覺得是件好事;作為一個專利主管機關,把這個場子弄熱是好的現象;不管是對營運還是營業,都是正面的。」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於5月下旬應邀出席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之「專利暨智財的商業營運與國際實務研討會」時,以以上開場白...
全球手機市場仍未復甦,2023台灣通訊產業僅成長1.7%
雖然2023年中國大陸解封、網路升級帶動市場成長,然而俄烏戰爭長期化與通膨影響巨大,加上手機市場尚未復甦,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今年全球通訊產業仍將持平、產值預估為7,257億美元;2023年台灣通訊產業將小幅成長1.7%,產值占全球通訊產業比重將達15.6%,而通訊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的產值將超過五成。
2023年台灣通訊設備業者積極布局5G商機,通訊整體產業預計達1,406億美元(約新台幣4.29兆元),相較於2022年4.22兆、成長1.7%。2023年通訊產業預計將占台灣整體產值超過五成,台灣通訊產業以硬體代工為主,今年占全球整體比重15.6%。
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