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篇:壓抑通膨、提振民間消費,是2022年首要課題

0
2021年只剩下一個月,目前各家研究機構都樂觀地預估,台灣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6%以上的好成績。實際上,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今年前三季的GDP年增率,已經高達6.74%,是近十年來難得的表現;展望2022年,研究機構也認為,縱使今年的計算基期已經墊高,但台灣明年的經濟成長率,還是有機會達到4%以上。 「影響未來經濟成長的關鍵因素還是疫情!」中信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林建甫指出,經過這兩年的震盪後,Covid-19疫情將會朝流感化發展。他以英國為例,雖然新增病例數出現增長,但由於全體人口的疫苗施打涵蓋率已經超過七成,患病後的重症、死亡率也隨之降低,所以政府並未重啟限制措施。 而到1...

美國篇:經濟擺脫衰退後,物價上漲也將趨於溫和

0
拜登(Biden)政府在11月初通過約1.2兆美元的基建支出案以改善美國道路、橋梁、管路、港口和網際網路連線,透過政府的力量擴大基礎建設,增加就業機會,這也會持續幫助美國經濟成長,未來數年的時間裡,美國景氣仍然會維持較為樂觀的經濟成長環境。 美國聯準會(FED)在11月初的FOMC利率會議,正式宣布執行,每個月縮減購債規模的貨幣政策,也就是每月減少150億(100億美債和50億MBS債),預計在2022年中結束QE,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成長到8.8~9.0兆美元的規模,未來半年還是會持續資本市場充足的資金挹注。 這釋出兩個資訊。第一個是:美國在中國武漢肺炎爆發後,經濟終於恢...

台大成立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三大學程明年初登場

0
為促進台灣重點領域產業發展、推動產學合作,台灣大學規劃「重點科技研究學院」,並設立積體電路設計與自動化、元件材料與異質整合、奈米工程與科學等三大學程招收碩博士生,近日剛完成111學年度碩士班甄試錄取作業,預計最快明(2022)年2月就會有學生入學。 為促進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立法院院會在今(2021)年5月14日三讀通過「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透過鬆綁大學法、學位授予法等,協助國立大學成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培養相關領域研發人才,促進產學長期合作。 台大校長管中閔在今年初委託台大電機系教授闕志達規畫「重點科技研究學院」,這項計畫執行期程為10年,將和和台...

中國《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來了! 首仿藥專利的挑戰策略及應對

0
中國的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指的是銜接藥品上市審批程序與藥品專利糾紛解決程序的制度。2020年10月,在新修正的中國《專利法》第76條中,引入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的相關規定,明確由國務院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和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制定藥品上市許可審批,與藥品上市許可申請階段專利糾紛解決的具體辦法。 而在2021年7月4日,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發佈了《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對於首個挑戰專利成功並首個獲批上市的化學仿製藥,給予12個月市場獨占期,並自發佈之日開始施行。 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的途徑 根據《藥品專利糾紛早期解決機制實施辦法(試行)》...

落實漁電共生的環社檢核機制,法律問題如何解套?

0
民國(下同)98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公布,政府開始實施「保證收購」20年之「躉購費率」制度,自此之後,太陽光電在台灣開始快速發展。但因過去太陽光電開發案的環評標準過於寬鬆,公民團體近兩年開始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雖然此概念立意良善,若要在台灣真正落實,仍有諸多法律層面的問題待解決…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108/109年度),109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582萬瓩,已占台灣全國總發電設備裝置容量5751萬瓩的10.1%。由於太陽光電在發電時不排放溫室氣體,有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路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太陽光電電廠的施工...

提升台灣全球技術競爭力,應大力支持設立產業學院

0
本刊在前文(全球百大創新機構10周年:誰是歷久彌新的長勝軍?)中曾經報導過,在連續十年進入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創新機構百強的29家廠商裡,大多數為美國、日本的大型企業,但也有6家是來自於韓國、法國、瑞典、瑞士。那麼,台灣的位置又在哪裡呢? 很遺憾地,台灣並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研究機構是全球創新機構百強連續十年進榜的長勝軍,不過在2021年的百強名單中,台灣也有5家企業進榜,與韓國相當;雖然還是比不上軍容壯盛的美國跟日本,也算是在領先群了。 但這樣的領先基礎並不穩固。今年進榜的五家台灣企業與機構中,只有工研院、鴻海、廣達電腦曾經進榜3次以上,反觀同樣有5家企業進榜的韓...

法國國會通過逐步開放外觀可視零件市場競爭(二)

0
公平競爭是市場經濟順利運行的重要保障,公平競爭原則體現在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協定和協議中,貿易自由化一直是世界各國努力的目標。壟斷在今天的現代經濟中很少見,這是有充分理由的。它們給消費者和整個社會帶來經濟損失。反壟斷法、技術創新、放鬆管制和全球化將大多數壟斷企業掃入了歷史的垃圾箱。 ※本文為之第二部分 法國2018年的移動導向法 法國政府於2018年11月,提出了一個龐大的法案---「移動導向法」(Law on Mobility Orientation (LOM))。經過約一年的討論、辯論、修改,2019年11月19日,法國國會終於正式通過這部企圖心龐大的移動導向法,正式引入了汽車...

區域觀點:中國的 5G 標準必要專利布局與實力

0
中國的 5G 龍頭華為公司在 2021 年 3 月宣布,今年將開始收取 5G 專利技術授權金。這意味著華為於不久後將開始對實施與其所擁有的 5G 標準必要專利(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SEPs) 相關技術的企業展開談判。 在持續進行的中美貿易戰中,美國未曾停止施加對中國的貿易限制,華為此一宣布可使人感受到貿易戰對 5G 技術的策略佈局所產生之影響。 華為的宣佈一出,首當其衝的是電信業者、設備供應商及終端製造商等標準必要專利實施者。除此之外,隨著 5G 技術的持續發展和成熟,此舉更將逐步擴大影響其他的領域和產業,包括車聯網、顯示器、語音服務、物流、零...

2022年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 供需失衡引發產能排擠,新興應用持續驅動需求

0
在全球疫情及中美貿易戰夾擊之下,今年半導體產業很「精彩」,市場分析師預估明年2022也不遑多讓。總體而言,自2019年底開始,在疫情影響下,不僅原物料短缺,各地封城停工的消息也是時有可聞,影響所及,全球半導體產業供需失衡的狀況日益嚴重。一方面,全球對半導體晶片需求持續高漲,推升2021年與2022年全球半導體產業營收;但另一方面,晶圓製造的產能卻無法滿足所有需求,導致半導體晶片缺貨已成為全球產業新常態,估計這種情況至少還要維持一、二年。面對地緣政治發展以及全球半導體供需失衡,各國政府積極推動區域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在晶圓廠積極擴建產能下,資策會MIC預期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供需緊張情況有...

雲端服務與多元應用並進,伺服器市場後勢可期

0
在廣大的資訊硬體中,以企業為主要用戶的伺服器產業,往往不是外界鎂光燈的注意焦點。然而,當隨著肺炎疫情催生的遠距工作需求逐漸緩和,外界才發現整個雲端服務以及企業運算產業的市場樣貌已經和過往截然不同,未來的伺服器產業絕對更值得關注。 新冠肺炎疫情使得遠距工作、遠距上學的需求大增,意外地造就了資訊硬體產業這兩年的榮景。而在疫苗逐漸普及、全球社會也開始恢復正常運作後,PC、NB的市場需求開始衰退,未來資訊硬體領域中還能持續維持榮景的,恐怕只剩伺服器產業了。 疫情爆發後,許多企業改採遠距方式維持辦公,帶動了混合雲與多雲的採用比重。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中心(MIC)統計,2018、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