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疾病管制署採購學名藥與專利侵權風險

0
藥物專利的糾紛不只是影響原藥廠和學名藥廠間的商業關係,也影響到藥品使用者(醫院或衛生單位)的藥品購買行為。根據《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6條,「醫事機構應依主管機關規定,辦理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之篩檢及預防工作;其費用由主管機關編列預算支應之」。 為達成本條例的立法目的,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稱「疾管署」)可能以政府集中採購的方式為各相關醫療機構來購買藥品,並以量制價而為國庫減少醫療支出。在採購的過程中,原藥廠得否向疾管署主張專利權,並要求不能採購學名藥廠的藥品,值得討論。 疾管署的藥品採購行為 疾管署採購藥品之行為不是專利侵權行為。因為專利法所限制的交易...

抗體藥品開發與專利申請變革 — 由專利說明書之書面揭露要件談起

0
全球20種最暢銷藥物中,高達7種是治療性單株抗體,這些抗體藥可以治療多種疾病,包括類風濕性關節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種癌症。抗體藥物每年為製藥公司帶來了數十億美元市場,因此使激勵藥廠致力於開發生物藥物。 隨著生物藥物市場競爭的激增,生物製藥公司為確保競爭力,也盡可能以專利保護所開發的新藥。另一方面,生物藥品市場因為競爭者的加入,許多新的專利爭議也隨之而生,若干生物藥品專利有效性判斷原則因此而所調整。由於抗體開發技術之進展,有關專利說明書記載的內容,是否可支持專利請求項之判斷標準,也有趨嚴之趨勢。 抗體藥市場 伴隨著生物科技的發展與臨床使用需求,治療性單株抗體躍居全球最暢銷藥品,用...

台灣科技醫療投資發展與趨勢

0
KPMG安侯建業科技、媒體與電信產業主持會計師連淑凌指出,KPMG在《2021科技醫療投資調查報告》中,針對台灣已投資、以及預計將投資生醫領域的大型科技業者進行問卷調查,企業認為未來三年,「檢測」、「遠距」、「照護」最具投資潛力,代表科技醫療的發展也隨時代而有變化,未來的發展趨向於改善目前醫療環境,以及提供「預防」能量。受訪者普遍認為「健康照護」將持續是未來最具潛力的領域,可作為科技業者未來的策略參考方向。 觀察台灣科技產業發展,許多科技大廠在生技醫療領域已發展多年,只是過去大多以ICT醫材製造研發為其布局重心,隨著AI、5G的前景愈顯明朗,政府與各大企業皆看見台灣醫療市場龐大的潛力...

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流感化,疫苗產業機會在哪裡?

0
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在年底又有反撲趨勢,但長遠來看,也必然走向流感化,人們也必然得定期接種疫苗來預防感染。這對於疫苗產業來說,固然是個值得投入的商業機會,但本刊前文(提升新冠肺炎疫苗全球普及率,專利強制授權是唯一解?)已經分析過,疫苗產業的運作實務與一般藥品其實大不相同,除了技術開發、臨床試驗之外,又該注意哪些地方? 2021年即將步入尾聲,世人皆認為2022年全球可望逐漸恢復疫情前的常態生活,偏偏剛出現的Omicron變種病毒,為這份期待硬是打上一個大問號。從11月初在南非發現這個新的變種後,接連在英國、荷蘭、日本發現確診案例。雖然目前案例多為輕症,但由於傳染風險更大,而且接下來將是傳...

醫學影像判讀:AI醫療領域應用新藍海

0
在台灣,ICT產業與醫療院所的合作早已是進行式,彼此的期望都是以優勢互補,創造出更大的價值。不過,到底哪些領域最有可能開花結果,醫療服務的業者又有哪些需求呢? 談到與醫療產業的合作,有醫學背景的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說了一個小故事。「illumina來找我們公司幫他們生產晶片。這家公司是做DNA檢測儀器的,技術是先把DNA裡面的A、T還有C、G找出來再辨認,我一看就覺得是很好的技術,就跟業務部門的同事說把這個案子交給我,我親自來負責。」後來,illumina的檢測晶片就交由力積電開發生產。 不過,illumina的需求,對於半導體業者來說其實相對陌生。「晶圓代工製造的產量都很大,一...

第三代半導體專利角力:美日影響力大,中國以量取勝

0
毫無疑問的,近幾年美、日、韓、中、以及歐洲各國,都在積極的發展第三代半導體 (亦即化合物半導體,又被稱為「寬能隙半導體,WBG」)的技術,其中又以氮化鎵(GaN)及碳化矽(SiC)為主。從目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及設備的研發來看,碳化矽和氮化鎵是較為成熟及應用較普及的。為了能自由實施技術 (freedom to operate),除了爭取在技術和市場領先外,專利布局也是各國相關廠商,甚至是政府相當重視的一環。雖然根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截至今年7月29日為止,碳化矽相關專利影響力最大的前5名都是來自美國及日本的大廠,然而,如以專利總數量來算,中國卻是超前美國的,此一現象值得深入探討。此外,目前日...

遠距醫療專利統計:電子大廠占比高

0
自新冠疫情(COVID‐19)於2019年漫延以來,不僅衝擊全球防疫及醫療體系,更嚴重影響全球各國經濟。由於防疫考量,相關非接觸式診療或非接觸式照護的需求日益提升。另一方面,隨著5G通訊技術步入成熟階段,遠距醫療(Telemedicine)的相關應用也開始蓬勃發展。為此,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特別製作《遠距醫療專利新視界:5G應用情境與服務模式》報告(下稱《報告》)。此《報告》乃依據經濟部2020/2021 產業技術白皮書中服務創新領域之智慧醫療主題,藉由近20年相關領域的專利布局,洞悉先進國家的技術脈絡。希望藉此專利布局分析報告,除了能提供國內相關領域廠商可發展之方向重點外,且在研發與專利布局...

誰能看到我的文件內容? 一窺機器翻譯的隱私權保護及資料安全問題

0
免費的線上機器翻譯可說是公眾接觸各種文化和知識的一大利器,尤其在神經機器翻譯技術(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NMT)面世後,機器翻譯能夠正確傳達的語意比例確實有了長足進步。不過,當個人或組織頻繁使用這些機器翻譯工具之際,是否想過上傳文本內容可能潛藏著危機?免費產品從來不是真正免費,其中的隱私權保護與資料安全疑慮值得深思。 使用機器翻譯而導致機密文件和個人資訊洩漏,絕非危言聳聽,2017年便曾發生透過Google搜尋可取得挪威國家石油(Statoil,現改稱Equinor)文件內容的大量資料外洩事件,原因正是有人曾在Translator.com輸入該公司文...

電池電動車之車體結構專利布局: 日本領先,豐田、本田成領頭羊

0
《2020/2021產業技術白皮書》指出,「2022年各類電動車輛之總銷量將會超過1,000萬輛,可窺見電動車輛銷量於全球汽車總銷量占比提升,為一明確且值得提前布局之趨勢」。此外,白皮書也指出,「因應智能車與電動車需求,電控動力底盤將為主流,未來車輛可能樣貌在於動力底盤整合、車體可隨需求快速更換」。 因應電控動力底盤將成為智能車與電動車主流之趨勢,與底盤直接相關的車體結構顯得重要。為此,財團法人專利檢索中心特別製作《電池電動車之車體結構專利布局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希望藉此專利布局分析報告,除了能提供國內廠商可發展之方向重點外,且在研發與專利布局的同時,有效避開已知的專利壁壘,促進我國電...

中國半導體大廠中美兩大戰場專利佈局概況

0
如果通訊產業未來的發展會走向「一個世界,兩個系統」,那半導體產業絕對是「一個世界,兩大戰場」。特別是在中美貿易戰及科技戰持續的情況下,戰況更是激烈。據數據顯示,2020年度中國專利年度公開數量維持4萬件以上,同比增長13.7%。整體而言,83%的積體電路領域中國專利是由中國權利人申請的,只有17%由國外權利人申請,和2019年度相比持平。雖然中國專利權人申請比例較高, 但排名首兩位的專利申請人卻是外國企業,分別是韓國的三星電子及台灣的台積電,此一統計結果值得玩味。 在國家加快推動半導體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支援和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快速增長的雙重驅動下,中國半導體產業規模持續成長。據中國半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