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自駕、物流需求帶動光達市場產值,2029年達53.52億美元

0
根據TrendForce最新《2025紅外線感測應用市場與品牌策略》報告,目前光達(LiDAR)於車用市場主要用於乘用車、無人計程車(robo-taxi)等,在工業市場則支援機器人、工廠自動化和物流等應用。受到Level 3及更進階的自動駕駛系統和物流運輸帶動,預估光達市場產值將從2024年的11.81億美元成長至2029年的53.52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達35%。 面對市場競爭壓力,汽車製造商除了積極採用自適應性頭燈(ADB Headlight)、貫穿式尾燈(Full-Width Taillight)等先進技術,也持續在乘用車導入光達技術以實現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和Level 3自...

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判決Thaler v. Perlmutter: AI生成作品不受著作權保護

1
人工智慧(AI)生成作品是否受著作權保護(copyrightable),可說是這幾年來相當熱門的議題。與此同時,AI未來是否取代創作者或大幅壓縮其收益,更是業界高度關注的焦點。近日好萊塢編劇與演員罷工、走上街頭抗議,正突顯出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本案原告Stephen Thaler擁有名為「Creativity Machine」的電腦系統(以下稱Creativity Machine),聲稱Creativity Machine可自行產出視覺藝術作品。原告擬向美國著作權局(Copyright Office)註冊Creativity Machine產出的藝術作品(題名為「A Recent E...

國衛院攜手台大醫院  發現癌細胞轉移偵測新標的

0
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與系統醫學研究所副所長李華容及台大醫院郭文宏醫師合作,發現癌細胞藉由調控Ago2 K212去乙醯化產生腫瘤特有的Ago2/CAV1新穎交互作用,進而促使腫瘤透過外泌體釋放特定miRNA。並分析乳癌患者檢體中發現可反映乳癌轉移之外泌體疾病生物標誌。此發現證實外泌體核酸可作為疾病生物標的,對於未來癌轉移偵測及治療將有相當大的助益。此研究成果已於2024年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EMBO reports》。 幾乎所有細胞都能釋放外泌體(exosome),其攜帶來源細胞中特定的蛋白質、核酸及代謝物,在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相互溝通中發揮重要作用。外泌體存在於不同類型的生物液體中並且和許多...

訓練 AI 模型的著作權風險:當資料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台灣有何策略?

0
在二月初時,國科會表示為了建置主權 AI,需要完整、高可信度的資料庫,並直指要鬆綁著作權法,以將政府的開放資料用在 AI 研發,來解決缺乏訓練資料的問題,此提議引起學界譁然。 為了推動 AI,修法放寬聽起來勢在必行,但修訂著作權法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要如何顧及著作權人的權益?目前業界用於訓練 AI 的資料,除了使用無著作權,以及合法授權的資料外,大多還需加入一些灰色地帶的資料,例如網路新聞、部落格文章、論壇留言等,這些其實都屬於未授權之使用。若進行修法,勢必要考量是否會有連帶影響。 與現行著作權法規的衝突 目前已有許多 AI大廠因為著作權議題而被告上法院,例如: 通用A...

稀土用於製造醫療用閃爍晶體,助力台灣晶體產業發展

0
17種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其應用也蓬勃發展,已擴展到各領域的科學技術,尤其一些新型功能性材料的研製,稀土元素近年來十分受醫學與健康領域的青睞,甚至已成為不可缺少的原料。其中稀土材料可用於製造閃爍晶體,在醫療影像上更是有突出的應用。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什麼是閃爍晶體、稀土在其中的作用以及閃爍晶體在醫學領域的新興應用。 閃爍晶體和閃爍晶體探測器 閃爍晶體是指在諸如x射線、γ射線、中子及其他高能粒子的撞擊下,能將高能粒子的動能轉變為光能而發出紫外光或可見光的晶體。以閃爍晶體為核心的探測和成像技術已經在高能物理與核子物理、超快脈衝輻射探測、核醫學成像、太空高能射線探測、太空物理及安...

國際低軌衛星通訊市場展望

0
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3GPP)近期首度發布,將於2022年完成Rel-17版本,並首度納入非地面波(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通訊。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過往為兩個獨立發展的產業,自3GPP納入NTN後,未來兩大產業可望有更多合作機會。從2021年起,低軌衛星服務商陸續邁入商用,全球衛星通訊產業將擺脫Covid-19疫情影響,預估2022年全球衛星市場產值將達2,950億美元、年成長3.3%。 全球寬頻上網仍存在服務缺口,2019年仍有49%的人口(37億人)無法上網,即使在已開發國家中,亦有13%的人口沒有網路,顯見地面通訊網路無法滿足所有聯網應用場景,而...

2026年科技預算1,800億元,國科會科技發展重點規劃出爐!

1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公告2026年度科技發展計畫,將編列科技預算1,800億元,整合跨部會落實推展「五大信賴產業」及「國家希望工程」,並建構晶片台灣隊「Chips Team Taiwan」,落實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 國科會1月14日召開第13次委員會議,由國科會提報「2026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國科會並提報「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規劃科學園區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透過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帶動園區周邊整體蓬勃發展;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秉持「用數據說話,讓智慧行動」精神,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

經濟部舉辦台灣最大AI競賽「智慧創新大賞」,37國、1253個團隊搶攻AI至高榮耀

0
經濟部為號召更多企業及學子投入AI應用技術的研發,及孕育更多AI專業人才,3日辦理首屆「智慧創新大賞」決賽暨頒獎典禮。本屆共有來自36國、1,253個團隊參賽,最終決賽由233個隊伍中遴選出93個獎項,而8個金牌分別由「網威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鈺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悠由數據應用股份有限公司」、「振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及英國、菲律賓等團隊得獎。 來自36個國家參賽 經濟部何晉滄政務次長在頒獎典禮中指出,AI正在快速改變全球產業結構,從製造、醫療、金融以至於日常生活中的各項服務,幾乎沒有一個領域不受影響。「智慧創新大賞」以競賽平台將人才培育...

2035年全球電動車比重將達九成,美墨成為熱門投資地點

0
電動車浪潮興起,預計2035年全球電動車比重將達九成。目前全球電動車主要產業鏈掌握在中國手中,美國近期透過《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IRA)祭出電動車租稅新規,吸引電動車產業鏈前往美國投資、企圖加速美國電動化升級腳步。另一方面,墨西哥受惠於地緣政治與美墨加貿易協定,在特斯拉(Tesla)的號召帶動下,電動車供應鏈業者看中墨西哥發展潛力,考量赴墨西哥設廠。 2035年電動車比重將達九成 全球電動車(xEV)市場近年維持高速成長,正在逐步取代傳統的內燃機汽車(ICE)。資誠科技產業研究中心預估,2022年全球電動車款,包含混和電動汽車(HEV...

2024年全球牽引逆變器市場裝機量達2,721萬台,中國供應鏈重塑成關鍵

0
根據TrendForce最新研究,2024年第四季全球電動車牽引逆變器總裝機量達867萬台,季增26%。中國與歐洲市場的強勁需求為主要動能,帶動純電動車(BEV)、插電混合式電動車(PHEV)的裝機量皆較前一季成長28%,並一舉將華為推進全球前五大供應商之列。 TrendForce表示,2024年全球牽引逆變器市場裝機量達2,721萬台,其中,碳化矽(SiC)逆變器受惠於Tesla及中國車廠採用,滲透率於第四季達16%,為當年度最高,對於競爭激烈的功率半導體產業是正面訊號。同時,美國拜登政府卸任前宣布對中國的SiC產業展開為期半年的調查,繼任的川普政府勢將延續相關工作,預計以此作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