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話短路》是台灣漫畫才子蕭言中於1985年在中國時報連載的漫畫作品,當時十分受歡迎,可說是風靡一時;後來結集成書後也多次再版,相信許多5、6年級,甚至是7年
級的讀者對於這一系列的漫畫創作都有
相當深刻的印象及記憶。
在接近2年的連載時間內,蕭言中
為童話短路此一系列創作了600多幅漫畫
,在這邊要介紹的是其中一幅
經典之作《堵住水壩的少年》,這也是蕭言中的代表作之一。

原本是很感人的情節…
有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以及網路盛行後,現在的小朋友可能比較少看課外讀物,對童話的認識也可能僅限於白雪公主、醜小鴨、三隻小豬…等等較為經典的故事。《堵住水壩的少年》是荷蘭的童話故事,雖然不像格林童話般廣為流傳,但很多讀者小時候應該還是有讀過,它甚至有出現在一些小學課本中。
故事發生在荷蘭鄉下,有一天一個小男孩經過水壩時,發現水壩有一個小洞滲出海水,他擔心水壩會因此潰堤而淹沒村莊。因為情況危急加上當時交通跟通訊聯絡都不如現在方便,他為了防止潰堤,決定用手指堵住洞口,一直堅持到天亮,才被早起的農夫發現,最後拯救了全鎮。
變成…笑到爬著過馬路的點子
蕭言中說,畫這幅《堵住水壩的少年》的漫畫的點子是來自有一次他在過馬路等紅綠燈的時候,旁邊有一個消防栓在滴水,而且滴水的地方不止一個,而是滴滴溚溚的在滴。當他看到這個在滴水的消防栓之後,畫面就在腦袋中轉換過來:「水壩破了一個洞我堵住、水壩再破一個洞我也把它堵住,然後……在那個敏感地方又破了第3個洞,那我要不要補?接下來我回頭對鏡頭說:『不!絕不』,這時候整個畫面就出來了。」
蕭言中說,當整個漫畫畫面出來之後,他就開始自己笑,一直笑一直笑,笑到腰子很痛。當時他剛好馬路過了一半,但當腰子很痛的時候其實是站不起來的,所以他說後來幾乎是用爬的爬過馬路。不過他說:「想點子其實是很有趣的經驗」。
讀者如果希望更深入了解蕭言中創意的由來、作品的建構、甚至是創意背後的動力,可以參閱本刊期另一篇文章:「漫畫才子蕭言中:童年玩出創新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