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OLED專利戰階段性勝訴 美ITC裁定京東方侵權

李淑蓮╱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347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於3月19日作出終裁,認定中國顯示面板大廠京東方(BOE)侵犯三星顯示(Samsung Display)三項OLED技術專利,為這場歷時兩年三個月的法律戰劃下句點。此案始於2022年12月,三星指控京東方在美國銷售的OLED手機維修屏幕中,未經授權使用其五項專利技術,包括關鍵的「鑽石像素」設計結構。此次勝訴是三星首次在對中國面板企業的專利訴訟中取得勝利,也被視為對中國企業技術追趕策略的一次法律反制。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儘管ITC裁決並未直接要求京東方支付賠償金,但此結果將對三星在美國德州東區法院的民事訴訟產生關鍵影響。三星在民事訴訟中要求京東方支付經濟補償,未來可能透過直接賠償、簽訂授權協議,或限制京東方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等方式解決爭議。三星顯示發言人強調,將持續以強硬手段捍衛專利,確保技術競爭力。

攻防兩年:從維修面板到專利混戰

此案始於2022年12月,三星顯示向USITC指控17家美國零件批發商進口的OLED手機維修面板侵犯其五項專利,包含關鍵的「鑽石像素」(Diamond Pixel)技術。調查過程中,京東方因涉入侵權面板生產,於2023年2月主動申請加入調查。此後戰火迅速蔓延:

  • 20234:京東方在中國重慶法院反訴三星顯示及三星電子的中國子公司侵犯專利;
  • 20236:京東方聯合華星光電(CSOT)、天馬微電子等中企,向美國專利審判與上訴委員會(PTAB)申請宣告三星五項專利無效;
  • 2023年夏季:三星在美國德州、中國重慶及上海法院提起訴訟,指控京東方侵權。

裁決關鍵:專利有效性與產業影響平衡

USITC在2023年11月的初步裁決中,認定京東方侵犯三星三項專利、美國批發商侵犯四項,但以「侵權未對美國產業造成顯著損害」為由,未批准進口禁令。此次終裁維持原判,而PTAB後續亦裁定三星四項專利有效(剩餘一項待決)。
業界分析,USITC未頒布禁令或基於「避免衝擊手機維修市場」的考量,但裁決仍具象徵意義——三星首次在對中企的專利戰中取得主導權。目前德州法院正審理同一批專利的民事賠償案,USITC結論將強化三星主張,未來可能透過數億美元賠償或專利授權費解決爭議。

暗潮未息:商業秘密戰與產業鏈角力

除專利戰外,三星顯示另向USITC指控京東方竊取商業秘密,稱其透過三星合作夥伴Toptec現任與離職員工非法取得技術,此案初步裁決預計本月出爐。京東方則持續擴大產能,並以中國政府補貼為後盾,搶攻歐洲、東南亞市場避開美國專利地雷。

科技冷戰下的專利新常態

此案反映全球科技產業兩大趨勢:

  1. 專利武器化:企業以「訴訟+授權」組合鞏固技術壁壘,韓國業界直言,中企透過「逆向工程複製—低價搶市」的模式,正遭遇國際智財體系強力反制;
  2. 地緣綁定加深:美國藉USITC裁決間接支持韓企,中國則可能以反壟斷調查韓國半導體反擊,形成「科技陣營對抗」循環。

三星顯示聲明強調「將持續以強硬手段捍衛智財權」,京東方則未公開回應。隨著各國加大核心技術保護,這場專利戰只是全球產業鏈「去全球化」浪潮的縮影,企業須在創新速度與法律防禦間尋找新平衡。

OLED技術已成中韓科技角力的焦點

OLED技術作為高端智慧型手機、摺疊裝置及車載屏幕的核心,已成中韓科技角力的焦點。韓國業界評估,當前韓國在OLED領域仍領先中國1至2年,但優勢正逐步縮小。三星憑藉獨家像素排列、材料壽命優化及量產良率維持技術壁壘,而京東方則依靠中國政府補貼與龐大內需市場,加速技術迭代與產能擴張。此次專利爭議凸顯中國企業透過「逆向工程」複製技術後,以低價搶佔市場的模式,正面臨國際智財權體系的嚴格審視。

從產業鏈博弈角度,三星透過專利訴訟鞏固技術優勢,並強化與蘋果、谷歌等美國客戶的合作關係;京東方若在民事訴訟中敗訴,恐需支付數億美元賠償金,並調整技術設計以避開專利地雷,甚至可能轉向歐洲與東南亞市場尋求突破。下游品牌亦受波及,手機維修市場可能面臨OLED面板短缺或漲價壓力,中國手機廠商如小米、OPPO等若過度依賴京東方,供應鏈穩定性將面臨風險。

此案背後更折射出中美韓科技競爭的複雜格局。美國藉ITC裁決間接支持韓國技術陣營,中國商務部可能以反壟斷調查韓國半導體、化工產品作為反制。全球企業也將加速在歐美註冊專利,並以「訴訟+授權」組合最大化智財權收益。這場專利戰不僅是企業間的商業糾紛,更是全球科技產業鏈「去全球化」趨勢下的縮影。各國對核心技術的保護日益嚴格,未來類似法律攻防或成常態,迫使企業在創新與智財防禦間尋找平衡。

參考資料:

  1. Samsung Display wins OLED patent fight against China’s BOE; THE CHOSUN Daily, Choi In-jun, Kim Mi-geon, Published 2025.03.21. 15:57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