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公布2024年進出口值,台灣出口值排名維持第16、進口值前進3名至第18
財政部統計處17日公布2024年進出口值,台灣出口總值為4,750億美元排名維持全球第16與去年相同;進口總值則以3,944億美元居第18名,比2023年前進3個名次。
出口總值24.4兆美元、年增2.3%
2024年隨通膨壓力緩解,主要經濟體啟動降息循環,各國貿易動能普遍回升。根據世界貿易組織(WTO)最新公布統計,2024年全球出口總值24.4兆美元,較2023年增加2.3%,以中國大陸出口3.6兆居首,占比14.6%,其次依序為美國占8.5%、德國6.9%、荷蘭3.8%、日本2.9%,南韓2.8%(6,836億美元),排名第6(前進2名),香港2.6%,排名第8(前進2名),新加...
歐洲專利局 (EPO) 2025版審查指南4月1日正式生效 三大指引同步更新
歐洲專利局(EPO)公告,2025年4月1日起正式實施2025年版《歐洲專利公約審查指南》(EPC Guidelines)、《PCT-歐洲專利局檢索與審查指南》(PCT-EPO Guidelines)及首次發布的《統一專利指南》(UP Guidelines)。新版文件已以EPO三種官方語言(英、德、法)同步刊載於官方網站,並全面取代2024年3月版本。
多元格式提供 強化修訂透明度
EPC與PCT-EPO指南除提供HTML線上瀏覽版本外,亦開放PDF格式下載。PDF版本分為「完整版本」及「標示修訂版本」,後者以標註形式明確呈現條文修改內容。若選擇HTML版本,使用者可於頁面右上方勾選「...
2026年科技預算1,800億元,國科會科技發展重點規劃出爐!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公告2026年度科技發展計畫,將編列科技預算1,800億元,整合跨部會落實推展「五大信賴產業」及「國家希望工程」,並建構晶片台灣隊「Chips Team Taiwan」,落實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
國科會1月14日召開第13次委員會議,由國科會提報「2026年度政府科技發展重點規劃」,說明國家整體科技布局及科技預算籌編規劃;國科會並提報「科學園區發展與均衡台灣」,規劃科學園區未來發展須兼顧產業發展及地方共榮,透過中央與地方攜手合作,帶動園區周邊整體蓬勃發展;另由環境部提報「利用新興科技監測與治理空氣品質」,秉持「用數據說話,讓智慧行動」精神,運用衛星資料及AI技...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國家核心關鍵技術修訂入法,強化營業秘密保護
在國際政治及經濟角力之下,高科技產業發展與保護儼然成為延續國家命脈的重要指標,大國莫不戮力保護相關專門知識、智慧財產權及營業秘密,並將之提升至國家安全層級,也使得現今「國家安全」概念不再侷限於軍備方面。
近年來頻傳高科技產業違法挖角、竊取機密等不法情事,且根據法務部統計,營業秘密案件量逐年攀升,自2014年(52件)至2022年(393件)為止,已成長7倍之多;其中涉及域外不法使用者,幾乎集中在中國及港澳地區(95.8%),其他則為日本、英國等地(4.2%)。值得注意的是,挖角不單是基於經濟競爭所為,往往意在竊取技術機密,例如中國芯原微電子透過僑外資方式,設立台灣據點以吸引IC人才;...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台灣國家關鍵技術清單及各國政策布局
隨著全球局勢日益不穩定、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如部分國家帶有政治考量的經濟手段已對他國造成經濟威脅,各國為掌握戰略技術的自主性、保持經濟韌性,「經濟安全」的概念愈趨受到重視,自國家利益和安全的角度出發,確保國家技術優勢,提升國際競爭力,美國、歐盟、澳洲、日本、韓國等國皆已祭出經濟安全戰略和政策,台灣亦透過國安法等政策,保護國家核心關鍵技術,防止營業秘密外流。
台灣公布核心關鍵技術清單
基於確保國家安全、提升產業競爭優勢、保護營業秘密等考量,台灣在2021年7月推出「國家安全法」,以防止損害國家核心關鍵技術的營業秘密外流,同時修正「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管制從事國家核心關鍵技...
「大南方新矽谷」串聯半導體S廊帶 構建AI產業生態系
為落實賴政府施政目標,推動台灣成為「人工智慧之島」,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提出了「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於台南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興建「AI創新應用大樓」,並於2025年1月3日舉行「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暨「AI創新應用大樓」招商啟動典禮。本方案將以台南沙崙為核心,於嘉義、台南、高雄、屏東規劃建置科學園區與科技產業園區,串聯半導體S廊帶,構建以AI為核心的產業生態系,實現「AI產業化、產業AI化」,推動全產業數位轉型應用,全面提升台灣在全球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三項任務 四大策略
國科會指出,「大南方新矽谷」推動方案 (下稱《推動方案》)主要有三項任務,涵蓋技術研發、系...
歐洲互通法生效,助歐盟加速實現數位轉型願景
歐洲數位十年(Digital Decade)旨在實現「技能」、「企業」、「政府」以及「基礎設施」四大領域之數位轉型,甫於2024年4月11日生效之《歐洲互通法》即是推動政府數位化的關鍵立法,預計2030年將可於線上提供「所有」主要公共服務。
近年來,鑑於強化歐洲互通性合作的呼聲日益高漲,歐盟進一步通過《歐洲互通法》(Interoperable Europe Act,後稱IEA),以為公部門資料交換明定法源基礎,補充現有機制之不足。除例外規定,IEA預定自2024年7月12日起實施。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是健全的數位單一市場(Digital Single...
台北市鼓勵產業創新,創業、研發、品牌三路並進
為了幫助新創成功創業,台北市政府產業局受理各項獎勵補助申請,從2015年1月至今已通過1,530件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申請案,獎勵金額達到20.8億元。鼓勵創業、研發、品牌發展一直是台北市的重要政策之一,台北市政府近日公布「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計畫」三大修正方向,將智慧城市、數位轉型、綠能永續列為台北市新創產業的發展重點。
台北市產業發展獎勵補助
台北市政府制定的「產業發展自治條例」提供企業獎勵補助,最大的特點在於不限業別,只要是設籍台北市的中小企業,提出具有創意、特色或發展潛力者的投資案,均可提出申請,無資本額門檻限制。為鼓勵創新創業,打造優質創業生態,創業計畫每案補助最高100萬...
AI生成無限可能:晶創台灣方案奠基未來10年科技國力
台灣站在生成式AI革命的浪頭上,生成式AI的導入將重新定義百工百業,開創生成式AI的新未來。國科會今(2024)年1月啟動「推動各產業導入生成式AI先期計畫」,預計投入新台幣1億元,集結政府跨部會資源、產學公私部門能量。此計畫以需求調查及擴散計畫、垂直領域示範應用、競賽選拔深度輔導等「廣、深、快」三大重點,協助百工百業導入生成式AI,共創台灣GenAI新世代。
2023年初ChatGPT引爆生成式AI趨勢浪潮,歷經一年多的發展,生成式AI技術快速演進,以前所未見的速度融入產業應用之中。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在2024年《十大戰略性科技趨勢》指南中預測,隨著AI導入的門檻大幅降低,...
國衛院奈米調控油脂吸收專利技術授權懷緯生技 造福肥胖者指日可待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現在全球肥胖人口已超越總人口數之40%,長時間肥胖會引發許多慢性病,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會造成人體生命威脅的疾病。因此,控制體重成為現代人所注重的健康課題之一。然而,目前衛福部唯一核准的合法減肥藥物奧利斯他 (Orilstat),使用者普遍有個共同的困擾:控制不住放油屁、拉肚子,造成使用者生活上的不便及相當程度的尷尬,若為減少副作用降低藥物劑量,卻也同時減低藥物的效用,造成控制體重的成效下降以及時間成本的增加,同時也對此類抗肥胖藥物之整體市場銷售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
針對消費者的困擾,國家衛生研究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研究員羅履維研究團隊,以多年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