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兩年貿易戰後,中、美誰占上風?
中美貿易戰至今將近兩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商品頻頻增加關稅,但作為回應,中國實質上對美國沒有任何反制手段,反制效果更幾乎難以維持。這樣的發展結果,與兩年前的市場主流觀點,完全不同。
2018年,川普(Donald Trump)率領美國全面反擊中國長年在全球各地設下的貿易壁壘,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逐步調高關稅。中國美國商會(AmChamChina)在2018年8月底至9月初對會員進行調查,超過74%的企業認為美國對中國啟動的新一輪制裁,將會「產生負面影響」,希望川普停止打貿易戰,當時全球許多媒體大多認為,關稅暴增,會反映在美國的進口物價,進一步推升美國通貨膨脹,畢竟中國是全球大量...
出口管制規定複雜多變 誤踩地雷可面臨重罰
烏俄戰爭及以巴衝突紛擾持續延燒,美國及亞洲各地雖未涉入戰爭,但皆強化出口管制並頻繁更新實體清單。台灣身為科技之島,生產許多出口管制範圍之商品;另一方面,台灣企業因應中美貿易摩擦及疫情,已陸續將產地分散在東南亞或歐洲,但各地出口管制不盡相同,若有違規事可能會面臨重罰,嚴重影響企業營運,不可輕忽。
為協助企業因應全球各國複雜多變的出口管制規定,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於12月下旬舉辦了研討會,由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間接稅及永續服務稅務負責人洪于婷會計師、合夥律師陳盈蓁、以及Deloitte 新加坡協理顏佩珍分別解說台灣、美國及亞洲地區的相關出口管制規定,助廠商參透其中眉角。
業者應注...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退休,台積電將走向何方?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台積電在產業中的主導地位無庸置疑。不僅擁有約60%的全球市場份額,在先進半導體製造領域,尤其是在5nm和3nm晶片的生產上,更是遠遠超越了其最接近的競爭對手三星。
由於台積電專精於生產最先進晶片,這些晶片對於推動人工智慧和物聯網技術至關重要。儘管半導體和晶圓代工行業在2023年整體呈現下滑趨勢,但台積電對先進技術如人工智慧和物聯網的精準聚焦,確保了其在市場上保持堅實的地位,甚至在2023財年的收入下降趨勢中表現出色。
台積電經營策略能夠如此精準,董事長劉德音和魏哲家這兩位專業經理人分別就對外溝通與對內管理分工合作,達成極高效率,如今劉德音選擇在2024年...
美國與合作夥伴如何達成經濟安全
在複雜國際關係的影響下,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認為「相互依存時代的競爭」將是美國的主要挑戰,並希望透過自身與合作夥伴協作,採取一些方法來減輕地緣經濟風險。
美國力推國家級經濟安全戰略
2023 年 5 月廣島G7會議上,與會者試圖將經濟安全定義為「透過一系列政策,制定從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到打擊經濟脅迫和防止先進技術洩漏的措施」。經濟安全的基本情境包括針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後備計劃,例如疫情或與氣候緊急情況相關的日益嚴重的破壞,較為進階的項目則包括地緣政治危機、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局勢逐漸升高的科技戰等。
同時,拜登政府也針對醫療、礦產、電池和半導體這四個關鍵供應鏈進行審查,列為國家戰略...
全球晶圓代工趨勢:台灣半導體關鍵地位成為供應鏈關注重點
近年來隨著地緣政治紛擾不斷,全球各地亟欲發展本土半導體供應鏈,以穩固晶圓代工產業供貨穩定性。根據市場研究及調查機構TrendForce資料,今(2023)年第二季台灣業者營收合計市占高達65%,台積電(TSMC)單一營收更高達56%占比,顯示出台灣在全球的關鍵位置。隨著各國競相以優渥補助政策吸引晶圓龍頭企業至當地設廠,希望半導體產業在所屬區域落地生根,台灣半導體關鍵地位及未來全球產能版圖變化,成為供應鏈關注重點。
TrendForce日前舉行研討會分享全球晶圓代工趨勢,根據TrendForce統計,2023年全球晶圓代工營收較去年同期下調12.5%,比起2019年當時的衰退幅度更劇,...
政府干預市場機制的必要性?
前陣子台灣媒體突然出現了一波輿論,迫使政府不得不銷毀即將過期的5400多萬顆蛋,這是一個驚人的數量,龐大的浪費,相對於約1.5億顆雞蛋,約1/3的比例被浪費了,這個數字聽起來很龐大,但是若考慮台灣人口的規模,其實這是對台灣雞蛋市場影響相對小的數量。
以目前國產雞蛋日產量約2300多萬顆來說,1.5億顆進口蛋量僅是台灣本土蛋6.5天的產能,台灣人口約2300萬人,大概是每人少吃了2.3顆蛋,整體來說,進口的量和銷毀的數量,比重其實相對低,以如此低比重的進口量,改變了原本的市場價格平衡,讓群眾買到價格暴漲以前的蛋,減少家庭食物支出,非民生必需品,不需要如此調節。但以一般的民生用品或食材來...
經濟陷入泥沼,英國脫歐副作用逐漸顯現
經歷了6周各式各樣的人事震盪、政策轉彎、還有金融市場大震盪後,英國保守黨在10月底選出印度裔並且曾任財政大臣的Rishi Sunak出任新首相。過去在與特拉絲(Liz Truss)競選時,Rishi Sunak就曾批評對手的預算政策跟「童話故事(fairy tale)」一樣不切實際,但依照英國當前的情勢來看,恐怕任何人都很難收拾好這個爛攤子。
在過去60天內,英國這個老牌強權在因應經濟議題上,表現得極度荒腔走板。
首先是物價。在烏俄戰爭、中國封城、海運塞港、美國強勁升息等眾多因素交叉影響下,全世界各國在今年都面臨了物價飛漲的考驗,英國自然也不例外,即使近10年內總能把CPI年增...
歐洲「東升西落」?東歐國家科技發展對台灣業者之機會
過去,中東歐地區在國際上並不顯眼,多數廠商對該地區的印象多為重工業發達。事實上,在脫離蘇聯統治後,中東歐地區經濟穩定發展,在製造業、軟體、雷射、生技等產業均表現不俗,在當前國際供應鏈遷移的趨勢下,中東歐逐漸成為產業焦點。
中東歐產業優勢源自蘇聯經濟體的重工業發展
東歐因曾經是蘇聯經濟體的一環,在重工業生產上扮演關鍵角色,因此在汽車、雷射等產業上相當興盛,在蘇聯解體後,東歐開始經濟改革,工業電子及電信設備的電子製造服務商在生產國防、醫療電子產品及高端消費電子產品、雲端儲存產品方面表現不俗,加上先進的IT解決方案,吸引許多電子製造大廠前往設點。由於重工業依舊發達,國際工具機業者也積極投入東...
地緣政治變化更能彰顯企業投入工業4.0的內在價值
可視化與透明化成為製造業在供應鏈活動上的必要因素,當前企業佈局除商業考量外,政局變動的影響力可能更讓業者憂心,加上過去缺料塞港問題依舊尚未解決,投入轉型也尚在發酵階段,更重要的是,為提升應變能力,供應鏈的數位化已是刻不容緩的營運議題。
政治逐漸主導經濟發展,產業需從中尋找新機會
地緣政治除帶來不確定性外,也同時影響物流、金流、資訊流,與人流的限制。以俄烏戰爭而言,加劇了供應鏈中斷和通膨危機,印度電子與資訊科技部長 Rajeev Chandrasekhar 指出「俄烏衝突影響包括半導體產業在內的眾多供應鏈。持續的衝突可能對氖氣和六氟丁二烯氣體的供應產生不利影響,這些氣體是製造半導體晶片的...
全球2022年併購活動降低,但成長動能依舊
根據PwC的統計指出,自2019年開始,企業的併購浪潮方興未艾,單是2021年的交易件數就超過62,000件,較2020年成長24%,而併購金額超過5.1兆美元,包含130件鉅額交易。相較於國外動輒數百上千起的併購案,台灣業者在特有的文化背景下對於併購較不熱衷,雖然政府近期開始放寬併購法規,逐步建立有利於投資併購的環境,但在傳統的產業氛圍下,許多業者大多仍偏好以有機式創新尋求成長曲線與轉型。而由於市場特性關係,台灣併購人才取得較不易,故政府是否鼓勵企業協助培養相關人才,也是企業未來能否成長的關鍵要素。
併購活動受疫情與地緣政治影響下滑
根據標普全球市場服務(S&P Glob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