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與歐盟應強化物聯網設備與資安方面合作
對國家與企業而言,由於當前資安危機相當矚目,許多立場相同的國家開始思索如何在產品資安上協作,而首要兩大國家則是歐盟與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若雙方合作成功,可能帶動更多立場相似國家採取產品資安合作,避免受大規模網路攻擊時陷入無能為力的窘境。
一場危機四伏的資安漏洞正在民主國家發生
在當前中、俄駭客猛烈攻擊下,美國和歐盟應透過技術標準和潛在的相互認可協議 (MRA) 調整各自的物聯網產品網路安全標籤方法—美國網路信任標誌和歐盟網路彈性法案 (CRA),這正是美國和歐盟在貿易和技術理事會 (TTC) 下計劃開展的早期和主動監管參與類型,歐盟-美國一致的方法將允許企業只需測試一次即可遵守這兩個系...
供應鏈泛政治化的衝擊影響
隨著地緣政治衝突的持續,民族國家在獲取關鍵供應鏈投入方面的合作與競爭將會加劇,保護主義和製裁仍將是各國政策工具包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可能找到新的應用。供應鏈政策透過投資補貼促進了經濟成長,但也埋下未來通膨的種子,保護關鍵資源的範疇將會擴大,同時,關注地方政策的實施與追蹤全球地緣政治同樣重要,主因在各國大選後可能出現各種保護政策。
COVID-19後,供應鏈政策成為各國實現國家安全的優先事項,直接行動將著重在技術領域,特別是半導體及其在軍事和國內應用中的應用,各國也加強措施,防止與技術相關的資訊洩漏給對手,以歐盟為例,歐盟成員國目標為降低來自他國「經濟依賴或經濟脅迫武器化」的風險;而間接...
2024年全球電動車產業發展:新興市場成為新戰場
經濟部國際貿易署於日前主辦「工具機應用產業趨勢與商機分享會」,MIH EV研發院執行長鄭顯聰分析全球新能源車產業市場,亞太市場是最具有潛力的地區,台灣工具機廠商可以思考如何切入汽車領域的相關應用,趁勢而起成為全球電動車產業生態系統的關鍵角色。
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售成長35%
2023年全球電動車銷售量為1,420 萬輛,較2022年成長35%,其中1000 萬輛是純電動車(BEV),420 萬輛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和增程電動車(EREV)。
2023年全球多數的電動車市場仍持續成長,純電動車(11.1% 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4.7%)佔全球輕型車銷量的15.8%,較...
2024年台商海外布局:傳產、電子業首選越南,服務業瞄準美國
陸委會2月發布最新統計數據,指出2023年台商赴中國投資創歷史新低。近年台商海外布局著重分散風險,反映在赴陸投資金額及占比節節下降,已從2010年83.8%,降至2023年的11.4%。不僅如此,台商未來三年海外投資意向中,東南亞已取代中國成為台商海外投資的優先選項,其中又以越南呼聲最高;而在美中貿易衝突、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等影響下,美國也成為台商可能投資地區的優先備選地區。
面對地緣政治動盪情勢,及美中貿易戰、科技戰愈演愈烈,台商已順應國際供應鏈重組,調整全球布局,降低對陸投資,提升對美、歐、日及新南向國家投資比重,以分散生產風險。
根據經濟部投資審議司統計,2023年全年核...
全球主權基金近期發展動態
主權基金近期被認為是推動各國經濟成長的驅動力之一,從中東、亞洲,到歐洲皆然,由政府作為經濟成長引擎的模式又重新出現,主權基金也再次扮演重要角色。
沙烏地阿拉伯:推動製造業與基礎設施發展
PIF 近期成立一家價值1,000 億美元電子公司,名為 Alat(阿拉伯語為「機器」),其目標是成為該領域主要製造業者之一,並計劃在2030 年該國為GDP 貢獻93 億美元,公司於2024年2月正式成立,生產領域則包含機器人、運算和數位娛樂,以及先進的重型機械,並將尋求提供產品來解決永續發展過程。另外重要的一點是,Alat 將生產半導體,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供應,並減少2020-2023 年晶片短缺期間...
印度半導體產業鏈發展契機
當前全球半導體發展趨勢是分邊進行,在中國供應鏈逐漸衰退之後,台灣已經成為技術與製造中心,美國因地緣政治因素積極吸引整條供應鏈回流,日本則是在政府扶植下建立rapidus聯盟,並在近期與台積電開展合作,地處南亞的印度,在市場需求推動與政府政策引導下也想成為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重要一環。
地緣紛擾下的印度的獨特機會
印度面臨著一個獨特的時刻:COVID-19疫情後的供應鏈移轉、全球加大力度重新平衡產業發展、中國勞動力和生產成本不斷上升、人工智慧 (AI) 和電動車 (EV) 等變革性新興技術不斷出現、人口變化,以及許多其他因素促使跨國企業重新評估其全球價值鏈結構,以尋求強化生產的多元化、彈性...
多明尼加是否成為下個PCB產業設廠熱點?
多明尼加共和國是世界上成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提供也許是拉丁美洲最具吸引力的商業環境,並且是先進製造活動近岸投資的主要候選人——特別是印刷電路板(PCB) 等電子產品和半導體的組裝、測試和封裝 (ATP)。
一個充蠻成長潛力的開發中經濟體
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全球經濟目前正在經歷劇烈的重新排序,其中包括 COVID-19 大流行引起的供應鏈中斷;人工智慧(AI)等突破性數位技術的出現;以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尤其是美國和中國之間的緊張局勢。為了提高供應鏈的穩定性、彈性和成本競爭力,先進電子製造商正在考慮在全球範圍內尋找替代生產地點,為各國提供獨特的機會來展示其獨特的價值主張,以吸引國際經濟...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地緣政治下保障戰略資源的國家礦產安全戰略
2024年是全球大選年,根據國際選舉制度基金會(International Foundation for Electoral Systems,簡稱IFES)統計 ,全球將選出至少20位國家領導人,全年從1月至12月至少有逾46個國家將舉辦各類選舉。除了台灣,日本、印度、印尼、俄羅斯、歐盟、非洲、墨西哥和美國等國家,未來一年內都將舉辦舉世關注的國家大選,牽動國際情勢甚鉅。
2024國家大選充滿變數
全球大選局勢中,最受關注的還是2024年底(11月中旬)登場的美國總統大選,共和黨呼聲最高的候選人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捲土重來,很可能再度對上現任總統拜登,屆時「川拜對決...
南韓政策齊發,積極打造亞洲數位韌性國家
南韓於2023年12月宣布,將以位於大田儒城區的科技產業聚落為對象,制定並實施《國際科技產業聚落創立行動計畫》,根據《科技產業聚落第二期基本規劃》,該行動計畫旨在提昇科技產業聚落樞紐區交通、教育、住房等領域的人居環境,並與相關部門協商,探討支持科學成果轉化的具體任務。
打造科技產業聚落行動計畫,支持技術商業化
「科技產業聚落行動計畫」目的為建立世界一流的基礎研究環境,透過基礎研究的融合,實現全面、系統發展的「中心區」(新洞、敦谷、道龍、大田、吉巴斯)作為研究區域,和「功能區」(世宗、天安、清州)作為商業化示範區域。若《科技產業聚落第一期基本規劃》的重點是基礎建設,此次則是聚焦在以下四項...
《科技戰與國家安全》全面防堵中國:南韓高科技產業的智權保護革新
南韓作為全球科技強國,其高科技產業在國家經濟和國際競爭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從三星、LG到現代汽車,這些知名企業不僅代表著南韓的創新能力,也是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然而,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全球數據流通的加速,資訊安全成為這些企業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過去多年中,南韓高科技產業多次發生機密資料洩露事件,不僅對企業的競爭力造成打擊,也影響了國家的安全和國際形象。
當年南韓與中國簽訂FTA之後,南韓原本以為能夠打通對中國的貿易,但事與願違,中國透過合資等手段,將南韓的技術吸收殆盡,成就自己的半導體、家電、手機、汽車等產業,反而形成對南韓企業的競爭,如今南韓多種產業已經接近全面退出中國,損失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