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真空微波產生器

0
這次介紹的是製作純類比式的微波產生器和相對應系統的公司,微波的應用範圍很廣,從微波加熱到相位陣列雷達都是微波的應用。 微波產生器有很多種類型,從真空微波器到砷化鎵晶片微波器都有。這間公司所開發的是真空微波管,真空微波管內部分兩大部分,(1)震盪器,(2)放大器。磁控管是一般最常用來作為工業加熱的微波產生器,屬於震盪器。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磁控管,圖一是磁控管的示意圖。 磁控管的主要構造如圖一所示,該構造主要放置在真空管內,電子產生器會加到接近攝氏2000度,同時陰陽極之間有約5000V的電壓差,此時會產生電子流,該電子流會在磁鐵磁場和陰陽極電場作用下,電子流會在磁控管內產...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國家太空中心研發有成,「福衛八號」預計2025年陸續發射!

0
在2024年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國家太空中心在未來科技館展出「福衛八號」模型及光學遙測酬載。國家太空中心指出,福衛八號計畫是「第三期國家太空科技發展長程計畫」(簡稱「第三期太空計畫」)所規劃執行的第一個先導型高解析度光學遙測衛星計畫,預計將在2025年的第四季陸續發射。福衛八號傳承福衛五號本體設計的自主研發能量,規劃兼具重量輕、成本低、高效能的先導型衛星通用平台,作為推動台灣第三期太空計畫的主軸,並由任務價值創造出衛星量產的需求,透過快速複製,未來將提供給後續發展的衛星任務使用。 「福衛八號計畫」的期程預定從2019年至2028年,計畫前身為「台灣新興太空產業領航計畫之微小衛星計畫」,...

光場AR顯示技術引領智慧醫療新進展

0
智慧醫療技術又有新進展!台灣光場擴增實境顯示技術領先全球,開發出世界第一個光場波導,解決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顯示器長久以來容易造成使用者產生的暈眩和眼睛疲勞問題,提供更精確的三維感知,未來在醫學應用中將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陳宏銘與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院長吳明賢率領的研究團隊,以及由台大衍生的新創公司兆輝光電(PetaRay),在國科會顯示科技專案計畫的支持下,成功開發了世界領先的光場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顯示科技。此科技有效解決了人眼「視覺輻輳調節...

無人機助力風電市場,空中生物也從中受益

0
隨著全球對海上風能投資的不斷增加以及風電技術在深水危險環境中的快速部署,風電機組及其相關基礎設施的在役檢測對風電場的安全高效運行具有重要作用,使得近年來使用無人機對風能基礎設施進行遠程和近程的檢查受到了廣泛關注。 圖1顯示無人機能夠在空中懸停並從不同位置和角度拍攝風力渦輪機部件的高畫質影像,透過電腦分析這些影像能夠識別風力渦輪機缺陷或損壞的早期跡象,以利採取適當的維護措施和預防故障發生,不僅可以減少人員前往和爬上風力渦輪機的次數,還可以減少執行危險檢查工作所需的重型起重設備的數量,並能縮短檢測缺陷和從整個系統收集診斷訊息所需的停機時間。 除此之外,像是風電行業看不見的製程設施破...

無人機應用廣泛多元且持續有創新應用浮現

0
無人飛行載具(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或稱無人飛機系統(Unmanned Aircraft System,UAS),就是我們俗稱的無人機(Drone)。廣義上為不需要駕駛員登機駕駛的各式遙控飛行器。通常這些UAV是由操作員遠程控制的,操作員經由無線電與UAV連接通信。除了機上不搭載飛行員的特點之外,還包括能自主飛行或透過人員遠端控制飛行,載具為可消耗性或重複回收使用以及可攜帶武器或其他非攻擊性酬載。 無人機的酬載(Payload)是指無人機所攜帶的各種設備、感測器(sensor)、工具或貨物等,諸如攝影機、感測器(熱感測儀、化學感測器等),以及為執行精...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中科院發表全台首款80%國產無碳排產氫機,產氫效率超過七成!

0
呼應台灣2050年淨零碳排重要的能源政策,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結合自有電解產氫、儲氫合金、複材儲瓶及燃料電池技術,鏈接前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透過製氫、儲氫及氫能應用,將可風光綠能及離峰餘電,應用於移動式及分散式電站。由中科院開發出第一款國產化的產氫機,目前自製率超過8成、產氫效率超過70%,極具產業的競爭力。 「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系統為全台第一款自製率超過80%的陰離子交換膜產氫機,採用中科院自行研發陰離子交換膜堆疊製氫模組,具有觸媒電極片全製程開發技術能量,可變更模組大小調整產產氫量、依需求設計控制系統、並於後端依據不同產氫參數設計氫氣氣純化模組,具有體積小、高產氣率,...

深科技如何對未來產業發展帶來重大影響

0
深科技為許多「能解決重大問題的技術」的複合體,深科技要能成功發展,需要大量人才、資金、時間來達成。在技術不斷朝相容發展,以及全球面臨如糧荒、人口過剩、環境污染等大型挑戰下,深科技已逐漸崛起;美國、歐盟、中國大陸、日本、韓國、以及新加坡等國家皆積極投入深科技的研發。 先發後至、影響力極大的深科技儼然成為技術趨勢 當企業在數位轉型與淨零碳排兩大議題中周旋時,卻忽略其實這兩者運用到的技術已落入深科技(Deep Tech)的交集中,相對於深科技,光譜的另一端為通用科技,兩者最大的差異並非技術種類,而是技術解決問題的規模與範疇。深度技術需要相當深入的學術知識,創業者多為博士級研究人員,因此年齡多...

量子科技戰:未來可期的前瞻技術

0
尋找各國目前的前瞻技術發展方向有諸多方法,例如可以從學研機構的動向進行了解,也可以從企業研發部門作法推測,另種方式是從大國博弈中的特定限制技術觀察。本文將針對除了人工智慧外,未來科技產業的前瞻性技術—量子科技進行介紹及分析。 從美中間的經濟制裁觀察前瞻技術 在推動企業轉移生產和供應的所有因素中,地緣政治上日益加劇的緊張局勢(尤其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是首要因素。由於這2國經貿互動頻繁,因此預計下一波經濟制裁可能相當有挑戰性,成效也令人質疑;此外,美國對中國實施人工智慧、高階晶片和量子電腦的出口管制外,同時亦實施鋼鐵、電動車和太陽能板的進口限制。美國拜登政府更要求其盟國同步採取行動,例如敦...

《2024創博會》精彩回顧 「創新領航館」軍民兩用國防科技展示

0
在2024年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中,國防部在「創新領航館」展示多項國防創新科技研發,將國防科技結合民用,分享最新的發展與應用。 國防部在今年創博會的參展重點,包括「高效率綠能電解產氫技術及應用」、「創新電磁脈衝屏蔽混凝土」、「無鉛集電弓接觸片」以及「電液伺服閥」等23項展品,展區還有最熱門的夜視體驗站開放報名互動,讓參觀者親身體驗國防中的科技應用。國防科技不僅能提升國家安全防護能力,今年展區中還有許多軍民兩用的技術展出,展示國防與民間技術合作的最新成果。 國防部∕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創新電磁脈衝屏蔽混凝土 電磁脈衝(Electromagnetic Pulse,EMP)具有時間...

南亞防線:印度國防最新財年預算及無人機產業研析

0
當全球的製造業開始往南亞國家遷移時,印度在莫迪領導下躍上國際舞台,透過多項優惠與生產政策吸引外資,印度除了積極發展製造業外,由於國際局勢詭譎,也開始投入國防工業的發展,在科技與製造齊下,立志成為南亞的強權。本篇文章將從其與主要競爭對手最新年度編列的國防預算起頭並針對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AV)產業進行介紹。 印度與其競爭對手在2024-2025財年國防預算編列情形 印度在2024-2025財年國防預算的編列反映出該國在複雜地緣政治中的戰略重點,特別是近幾年與中國和巴基斯坦(下稱巴國)的緊張關係、國內安全等問題。針對2024-2025財年總體預算撥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