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地緣政治中面臨的挑戰及對應之道

0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經院)日前舉辦了《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研討會》,以地緣政治、政府新政與前瞻科技發展為核心主題,分別就AI研發與應用、半導體與晶片領域、低碳與數位轉型、創新創業與國際鏈結等4大主題,探討國內外的重要發展議題或趨勢。除了中經院長官、分析師及研究員外,大會還邀請了資策會MIC所長洪春暉,數位轉型學院院長詹文男、及工研院政策組顧問張超群擔任與談人,促進智庫與產學間之交流。 地緣政治已成為影響國際經濟和戰略科技發展模式的關鍵因素或限制條件。尤其美中科技戰的影響已經外擴,對台灣相關領域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衝擊,如「Taiwan+1」和新東進政策,而且前瞻科技及產業的發展...

經濟產值大於舉債效益,舉債未必是壞事

0
在台灣,很多人不了解「債務」的本質,大多數人都很怕背負債,認為借貸是很不當的財務槓桿,事實上,在財務狀況健全的前提下,適當的融資行為未必是壞事,財務專業者會了解善用資本的優勢,但對於一個平常只能經營200萬以下現金流的普通人來說,突然給他10億,他會怎麼做?他會用200萬的思維來經營200萬,然後9.98億拿去定存起來,因為他無法駕馭龐大資本,那已經超出他的財務認知,所以只能浪費資本的時間價值,因此有些人突然中了樂透,隨意揮霍過日子,最後財務狀況反而更慘,因為他反過來被資本駕馭到失控了;但是善於運用財務者,不僅不會把錢存起來,甚至會希望透過這10億去做一些財務規劃,看看能否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親中親美,國家發展大不同

0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說過,「全球化與自由貿易幾乎已死,而且不太可能再回復,自由貿易瀕死讓晶片業邁入不同賽局。」 全球經濟在過去十多年,由美國、歐元區、中國這三個超過10兆美元的經濟體為主,主導全球進出口貿易和產業分工,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中國則是擁有極大的製造生產能力,美國跟中國在Barack Obama時代末期,逐漸從相敬如賓,轉為相敬如冰,Donald Trump時代,美國被迫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兩國漸行漸遠,Joe Biden時代則是延續Donald Trump的反中國策,對中國的科技和貿易擴大制裁,中美之間在南海一帶甚至相敬如兵,經歷2022年的全球大通貨膨脹以後,全球地...

簡介證交所與金管會對上市櫃公司之智財相關規範

0
在前期北美智權報《重要宣導: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 》一文中曾提到新修正的「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正式將智財管理納入公司治理架構,就此議題,臺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黃玻莉特別整理出證交所與金管會現有的智財相關規章,於2020 年 1 月 16 日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宣導活動」中作出簡報,供企業經營者及董事會成員參考。 要注意的是這些智財相關規章有些是既有的(證交所與金管會於2014年即已有智財相關規章),有些是新增的;另外,有一些是強制,有一些是非強制的。當然,如果企業針對非強制的部分也能嚴格執行,在與智財相關之公司治理評鑑部分會有加分...

美國正積極打造技術導向經濟模式

0
鑑於近年來生產力成長乏力以及先進技術製造業空洞化,美國或許未來會推出更加強有力的技術經濟政策,最關鍵的第一步是在白宮內建立一個國家競爭力委員會,類似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家經濟委員會。 雖然美國經濟發展強勁,但鑑於美國生產力成長緩慢、先進技術製造業空洞化,以及各經濟部門創新應用創新不足,美國迫切需要強而有力的技術經濟政策,拜登經濟學(強調公共支出、透過再分配擴大中產階級、促進公平、分散市場以及推動「綠色」轉型)和「美國優先」議程(強調較小的政府、對「大型科技公司」的不信任、放鬆管制和提高關稅),加上《CHIPS法案》提升半導體回流速度,對美國經濟或許有所幫助,但還遠遠不夠。事實上是,美國...

美國持續升息,台灣該不該跟進?

0
過了中秋之後,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央行理監事會議。在上半年內,央行連續大幅度升息、調升存準率的動作,向外界宣示了打擊通膨的決心,但從六月底到現在,國內外的政經情勢又發生不小轉變;那麼,九月底央行還會再次升息嗎?如果會,升息幅度又會有多大? 先看美國。原本外界都認為下半年美國的物價上漲幅度會因為高基期效應有所減緩,因而聯準會(FED)也將會適度調整貨幣緊縮的步伐,但8月底聯準會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的一席發言,粉碎了外界的美好幻想。 在陳述美國經濟現況時,鮑威爾明確指出在將通膨水平拉回2%的水平之前,聯準會的升息腳步...

補貼政策對中國企業的打擊,比病毒更可怕!

0
在過去十年,補貼既是中國政府的經常性支出,也是中國企業的經常性收入。到了2020年,補貼不但不會消失,受到武漢肺炎疫情的影響,中國政府需要補貼的產業,恐怕不只製造業,連服務業也要積極補貼了。對於中國經濟來說,這將是比疫情本身更為不利的影響。 2019年,中國面臨全年企業營運利潤年增率負成長,這跟2015年的情況差不多的惡化,甚至比2015年還嚴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關稅,明顯打擊到了中國企業的營運利潤,包含歐債危機那次,中國製造業PMI陷入近年來第三次低迷,雖然中國是製造業大國,曾經是世界工廠,但是隨著人口紅利逝去、勞工成本大幅提升、以及美國要求中國必須遵守當年加入WTO時的承諾,中國...

2023亞太地區私募市場研析

0
由於總體環境的不確定性,全球多數市場的私募股權交易和出場數量大幅下降,2023 年,亞太地區私募股權基金籌集資金僅 1,000 億美元,為十年來的最低水準,面對嚴峻的市場,投資人紛紛制定新的策略來尋找買家並提高出場估值。 2023年亞太區私募市場概況 亞太私募股權(PE)市場連續第二年籠罩著不確定性,許多投資人延緩 2023 年的交易,擔心該地區大受到經濟成長放緩、持續高利率影響,致使資金債務成本上升以及公共股票市場波動性增加,同時,不間斷的緣政治緊張局勢和全球衝突也加劇投資人的顧慮,亞太地區私募股權管理資產 (AUM) 佔全球資產管理規模 (AUM) 的比例下降至 27%,這是繼十多...

美國經濟現況

0
美國度過了2023年這個漸入佳境的一年,經濟從市場一面倒看衰,大逆轉為全年GDP成長率高達2.5%,主因是美國強勁的民間消費動能,在高物價與高利率的環境下,美國人竭盡所能的擴張消費,撐起了整個經濟逆風。 2023年3月一度出現美國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和標誌銀行(Signature Bank)在幾天內相繼倒閉,但年底S&P500已經大漲24.2%,年頭的悲觀,到年底轉為樂觀,從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S&P500大漲20%,隔年平均約有10%的漲幅,美國股市和美國經濟的發展,在美國大選的年度,很有機會出現較樂觀的結果。 ...

歐洲央行升息同時,如何避免主權債務危機?

0
本刊在前文(全球貨幣政策走向緊縮,後座力不容小覷)中曾經預測過,當全球貨幣政策轉向緊縮時,體質不佳的開發中國家就會面臨主權債務危機。之後,位於南亞的斯里蘭卡就傳出債務困境;但真正讓人意外的是,緊跟著也出現主權債務問題的,居然是世界7大工業國之一的義大利。 在過去一年多來,歐元區國家飽受通膨之苦。其中原因除了全球海運塞港的供給面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能源轉換造成的綠通膨(Green Inflation)。在對抗氣候變遷的議題上,歐洲各國一直是最堅定的支持者,去年11月在蘇格蘭舉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上,更首次把「減少使用石化燃料」納入公約宣言當中,縱使當時歐元區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