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邊境碳稅10月上路!電子業三大關鍵策略打造永續供應鏈
歐洲議會在2023年4月18日立法通過實施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適用範圍涵蓋鋼鐵、水泥、鋁、化肥、氫和電力等產品類別,並自2023 年10 月1 日起上路,新法將遵循世界貿易組織(WTO)所制定之規範。電子業全球供應鏈相當複雜,在製造過程中會產生污染環境的碳排問題,隨著國際監管日益嚴峻,電子業應盡速轉型以因應氣候變遷相關規定,將未來可能受到的衝擊降到最低。
原本碳邊境調整機制過渡期是從今年1月1日起施行,後來延至2023年10月1日開始實施,雖CBAM實施時間延後,但CBAM範圍特定商品已確定擴大,受影響的進口商於過渡期將須申報相關產品的碳排放量,應盡速採取行動及規劃各...
管還是不管:人工智慧的治理趨勢
鑑於生成式人工智慧技術飛速發展,主要國家開始積極對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布局,如歐盟提出著名的《人工智慧法草案》(AI ACT)、美國提出《人工智慧風險管理框架》(AI RMF 1.0),白宮也正在研議生成式人工智慧對於政府及企業可能帶來的衝擊與影響。為了避免使用人工智慧的結果產生更多錯誤、歧視與偏見,針對人工智慧的研發與應用立法制定規範,確有其必要性。
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近日舉辦「2023科技法制變革論壇─AI生成時代所帶動的ChatGPT法制與產業新趨勢」,從國際上主要國家對人工智慧的治理趨勢,討論人工智慧技術對當下法律的衝擊。資策會科法所所長蕭宏宜認為,因人工智慧自動生成內容(Ar...
從前案檢索到專利商品化,智慧局為中小企業提供一條龍式貼心服務
「專利基本上要活化,假設沒有活化,就只是一張壁紙(paper patent),而且當規費越繳越多,壁紙甚至會增值。從智慧局一個審查官出身,從事專利服務接近30年,一路上看來,以前我們在智權相關論壇中,很多時候只看到智權部門的人,層級頂多到法務長而已,很難得看到會計師。很明顯的是智權市場在這幾年動起來了,我覺得是件好事;作為一個專利主管機關,把這個場子弄熱是好的現象;不管是對營運還是營業,都是正面的。」智慧局局長廖承威於5月下旬應邀出席中華民國企業經理協進會、工業技術研究院、創智智權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舉辦之「專利暨智財的商業營運與國際實務研討會」時,以以上開場白...
全球手機市場仍未復甦,2023台灣通訊產業僅成長1.7%
雖然2023年中國大陸解封、網路升級帶動市場成長,然而俄烏戰爭長期化與通膨影響巨大,加上手機市場尚未復甦,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今年全球通訊產業仍將持平、產值預估為7,257億美元;2023年台灣通訊產業將小幅成長1.7%,產值占全球通訊產業比重將達15.6%,而通訊產業在台灣整體產業的產值將超過五成。
2023年台灣通訊設備業者積極布局5G商機,通訊整體產業預計達1,406億美元(約新台幣4.29兆元),相較於2022年4.22兆、成長1.7%。2023年通訊產業預計將占台灣整體產值超過五成,台灣通訊產業以硬體代工為主,今年占全球整體比重15.6%。
MI...
生成式AI更上一層樓,2023全球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指出,受到外在環境升息影響,2022年AI投資金額較2021年下滑34%,然而生成式AI投資卻逆勢成長。隨著生成式AI應用逐漸普及,2023年全球生成式AI投資將突破百億美元,預期帶動資本市場投資熱度逐年上升,台灣資通訊業者可因應發展出生成式AI三大商業模式。
生成式AI仰賴資料(Data)、算力(Computing)與算法(Algorithm)三大基石共同協作,由資料和算力構成底層基礎架構後,疊加深度學習演算法,建構出生成式AI模型。現階段技術發展以通用大模型為主,然而垂直領域需要客製化模型來解決特定任務,可在大模型基礎上進行微調,並適當降低參數後開發...
分析2023、展望2024:台灣半導體兩大發展商機環繞「數位轉型」及「永續發展」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於5月上旬舉行了第36屆MIC FORUM Spring《開擘》研討會,在「半導體產業布局」單元,分別由資策會MIC產業顧問兼主任彭茂榮、產業顧問兼組長潘建光、以及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鄭凱安分享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關鍵議題,包括市場回顧與展望、供需分析、主要應用產品、終端市場需求,以及先進封裝關鍵技術發展等等,並同時發布了2023年半導體產業觀測。總的來說,2023年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雖然下半年有望回溫,但春天應於2024年才會降臨,業者宜審慎以對,掌握技術發展趨勢並提早布局。
MIC產業顧問彭茂榮表示,2023年將為半導體庫存調整年,預估全球...
要使AI技術被社會接納,必須先解決「信任度」問題
「AI技術需不需要被監管?」這個問題隨著AI被廣泛地應用在社會各層面,而且各式各樣的資安攻擊在你我周圍不時出現,答案已經不言而喻。尤其,當數位技術逐漸成為國家的基礎建設時,建立整個社會對AI的信任度,已經是社會數位轉型路上不可忽視的迫切工作。
5月16日,OpenAI執行長Sam Altman應邀參加了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發表對於AI技術的監管態度。在詢答當中,他不僅同意對AI進行監管至關重要,更認為所有提供AI服務的公司都必須在對外發表前,都必須經過內外部的安全審核;這項安全審核機制本身,也必須保持隨著技術演進而調整的彈性;還有這類的監管作為必須提升至國際合作的層次,像是各國政府間...
競爭法與智財權:鼓勵產業創新的棍棒與胡蘿蔔
台灣公平交易法第45條明定「依照著作權法、商標法或專利法行使權利之正當行為,不適用本法之規定。」,意味著即使手握標準必要專利這種有著產業壟斷優勢的智財權,在行使權利時並不是毫無限制,否則一樣會受到公平法規制。這是智財權與競爭法彼此的地位消長多年後,才終於得出最適合產業需求及消費者福利的最終結果。
同樣都是經營企業,為什麼某些企業的實力總是比其他高出一截?「四流企業賣苦力,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公平交易委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祖舜指出,愈是高層次的產業競爭,就愈是在意對於整體產業的支配力,也就是對產業標準的掌控度。
但是,一家擁有技術實力的企業,該怎麼更...
USPTO解構騙徒如何藉商標申請之名,行詐騙之實
隨著商標申請註冊的數量一直攀升,利用商標申請案來進行詐騙的情況也越來越普遍。有見及此,美國專利商標局 (USPTO) 於4月下旬舉行了網路研討會,以《商標詐騙:如何避免及上當了該怎麼辦》(Trademark scams:how to avoid them and what to do if you get fooled)為題,由USPTO的專家小組向商標權人、代理人、以及企業說明騙徒的詐欺手法、以及如何有效保護自身的品牌及資產。
截至2023年第1季為止,包含國內本土、國外、以及馬德里協定途徑,在美國的有效商標註冊共3,052,953件 (圖1),如以註冊類別數來看,2023年第1季...
接軌國際響應全球智慧財產權日, 打造鼓勵女性投入智權領域的環境
每年4月26日為世界智慧財產權日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y),為了響應2023年世界智慧財產權日主題《女性與智慧財產權》(Women and IP) ,並彰顯女性在創新與創作領域的貢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亞洲專利代理人協會台灣總會(APAA Taiwan Group)、及中華民國專利師公會共同主辦了慶祝活動,力邀台灣女性智權保護專家-台積電副法務長陳碧莉、以及3位傑出創新女力代表:知名監製李耀華、創業家陳苑伊、及科學家陳縕儂,共同分享如何在工作中突破性別框架、透過IP來提升創新及創作成果的價值;期許可以讓更多國人了解智慧財產權、以及女性在創新、創作領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