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台灣專利統計分析:外商力挺,發明專利申請量止跌回升

0
在2020年呈現大幅萎縮的台灣專利申請量,在2021年呈現小幅反彈。不過,在三個專利類別裡,除了發明專利以外,新型、設計都還是呈顯萎縮,而且本國人的申請數量也年年減少,是個不容忽視的警訊。 2021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台灣專利的總申請量只比2020年微幅成長375件,離2017至2019年間的高峰期仍有一段距離。然而,若個別細究發明、新型、設計三種專利的申請量變化,卻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圖1)。 以最具指標性的發明專利來說,2021年台灣發明專利的申請量高達49,116件,比起前一年成長了2,000件以上,也比2019年的48,268件還高,可望在2022年挑戰一年...

扶植新創 智財權先行:《新加坡IP策略2030》帶來的啟示

0
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WIPO)發布的《2021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指出,新加坡排名全球第八,亞洲第二。面積只有2.5個台北大的新加坡,深知自身天然資源不足,因此創新成為該國生存法則。有鑑於此,星國政府其中之一的目標為成為亞洲技術研發中心。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貿易環境,與政治系統,吸引許多國際大廠如Dell、Siemens、Bosch、Johnson & Johnson、Intel等業者紛紛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同時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

異質整合系列-1:藍圖及應用概觀

0
集體電路 (IC) 發明至今已有50多年,自1991年問世以來,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ITRS) 一直是半導產業往前邁進的指南,藍圖預測半導體技術會遵循摩爾定律 (Moore's Law) 的縮放節奏邁進。不過,在2016年7月ITRS所釋出的半導體產業「未來藍圖」報告顯示,估計微處理器中的電晶體體積將在 2021 年開始停止縮小,這意味著微處理器中的電晶體數量將不會再如摩爾定律所說的會逐步增加,也就是說摩爾定律已宣告死亡。隨著摩爾定律的死亡,國際半導體技術藍圖ITRS也將步入歷史。取而代之...

從亞洲供應鏈市值100強觀察半導體產業競爭

0
DIGITIMES Asia團隊近期發表「亞洲供應鏈100大市值調查報告」,其中,半導體與汽車製造業超過半數,2021年亞洲半導體產業表現依然亮眼,總市值比2020年成長36.3%,除了台積電不負眾望奪下百大市值榜首,2021年入榜的五家台灣半導體企業,市值合計達到7,053億美元,超過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總和。但另一方面,中國和日本半導體市值成長最多,是台灣不可小覷的強勁對手… 市值排名是反映企業價值創造績效和競爭力的重要指標,DIGITIMES以2021年12月31日為截止日期,對在亞洲供應鏈中從事製造活動的上市公司的市值數據進行排名。前100名公司分為科技產品/設備、消費品等行業...

WIPO跨國智財權布局統計: 專利申請持平,商標、設計明顯成長

0
每年年初正是各國專利和商標主管機關陸續公布前一年業績數字的時候,而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也在2月10日,對外公開了2021年由WIPO管理的國際智財權服務統計,包括專利領域的專利合作條約(PCT)、商標領域的馬德里體系(Madrid System)以及商標領域的海牙體系(Hague Sysyem)。 與一般國家智財權不同的是,這三項國際系統除了增進跨國申請的效率外,本身並沒有實施的效力,但仍然可以從每年的統計數字變化,看出智財權所有人進行國際佈局的意願高低,對於觀察各主要專利、商標、設計權人的申請動向,是個很有價值的指標。就拿2020、2021年的數據來看,PCT、馬德里體系...

vivo取代華為,成為2021年中國手機發佈數量之王

0
剛剛結束的2021年,對於樂視、錘子和魅族等三家中國智慧手機品牌來說,可謂「有人歡喜有人愁」。 離開智慧手機市場好幾年的樂視手機,憑藉新品S1重新參與市場競爭;由羅永浩作為創始人的錘子手機則已經退出市場;而一度以「小而美」為榮的魅族,則傳來可能被吉利接盤的消息。 如果拋開具體品牌的市場表現不談,僅從中國智慧手機新品發佈來看,剛剛結束的2021年,還是難能可貴的一年。 2021年包括華為、蘋果、三星及小米等在內的主要智慧手機品牌,在中國共計對外發佈了超過111款手機,與2020年相比,實現了10%的上漲。 此外,市場占有率或新品型號品牌呈現出較為集中的特點,小米、OP...

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統計出爐

0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上月舉行2021年知識產權相關工作統計資料發佈會,截至2021年底,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59.7萬件、有效商標註冊量為3724萬件,外國申請人的申請數量仍保持快速成長。另一方面,2021年中國加強打擊非正常專利申請和商標搶註,專利商標質押融資金額則是首次突破人民幣3000億元規模! 中國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指出,從統計數字來解讀,2021年中國知識產權總體呈現以下四大特點。 一、中國市場主體創新活力得到進一步激發。截至2021年底,中國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到29.8萬家,較2020年成長5.2萬家。中國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190.8萬件,比去年成長...

台灣產業申請商標趨勢與《2021世界智財權指標》之比較分析

0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於2021年11月8日發布了《2021年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報告(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dicators 2021,簡稱WIPI),報告彙整了2020年全球商標的申請總量、註冊總量、平均首通及審結期間、審理結果統計、部分國家的主要產業類別、各國GDP平均類別數及人均類別數等資料。WIPI報告指出全球的商標申請量仍持續成長,顯示2020全球跨國貿易與經濟活動雖受Covid 19疫情嚴重影響,但產業界仍持續於世界各國提出更多的商標申請案。為了確切瞭解商標案件受Covid 19疫情的影響程度,智慧局 (TIPO) 以WIPI 202...

2021年中國智財服務業的機會與挑戰

0
雖然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在這兩年端出了許多打擊不正當申請和導正代理市場秩序的政策,但中國的智財服務業規模,在2020年還是維持過往的高度成長態勢。然而,市場趨於惡性競爭,還有高端人才稀缺等問題,也是智財服務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隱憂,必須及早因應。 本刊在前文(2020中國智財服務業調查:業者大者恆大,但競爭也無法避免)曾經分析過中國龐大的專利和商標量體,催生出代理、信息分析、法律服務在內的龐大智財產業。雖然這兩年來中國官方不再鼓勵盲目申請專利,也對代理行業進行整頓,但從機構設立加入、從業人員、營業額等指標來看,中國智財服務產業的整體發展依然相當興盛。 伴隨著中國整體專利、商標案件量的...

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將達7470萬噸, ICT產業加速循環經濟應用

0
根據聯合國發布的《2020 年全球電子廢物監測報告》,2019年全球創紀錄產生了5,360萬噸的電子廢物,由於疫情加速數位化發展,預測到2030年,全球電子垃圾恐將超過7470萬噸!為了對抗日益惡化的電子垃圾問題,歐盟在2020年提出的新版「循環經濟行動方案」(New Circular Economy Action Plan),聚焦於電子與ICT、電池與汽車等資源使用量大,且可回收潛力高的產業,隨著2021年3月歐盟「維修權」生效,電子產品、電器生產商要為其新產品,提供長達10年的維修和零件服務。 全球電子垃圾現況 全球一年電子廢棄物約5,360萬噸,回收和再利用率只17.4%,其中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