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加速生技製藥業數位創新 企業應把握轉型契機
傳統上,生技製藥公司在營運中結合人工智慧、雲端及物聯網等創新數位科技方面的步調向來較為緩慢。然而,COVID-19的爆發迫使企業必須優先對數位創新進行投資,進行數位轉型,並將其融入到工作的各個層面上。因此,耗時多年的數位轉型藍圖在幾個月內突然急速啟動,而企業的經營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5月初發布了《生技製藥產業的數位轉型:以跳躍式數位創新脫穎而出》報告 (下稱《報告》),《報告》指出,傳統上生技醫療企業在營運上結合創新數位科技較為緩慢,然而因疫情驅使耗時多年的數位轉型藍圖在幾個月內突然啟動,更讓有望遏止病毒傳播的生技製藥產業成為關注的焦點,生技製藥產業正...
科技部揭「科研創業計畫」成果,募資逾新台幣67.9億元
為了將具有原創性且有重大商業潛能的研發成果推廣至市場商業化,科技部透過「科研創業計畫」孕育超過148家台灣新創。近日科技部召開記者會發表科研產業創新服務成果,邀集到兩組運用學界技術能量提供解決方案的新創團隊,分別為衛波科技的「現地型AI智慧地震防災預警系統」,以及中山大學教授張鼎張具革命性提升半導體元件良率與效能的「創新半導體缺陷消除技術」。
創新半導體缺陷消除技術 帶動半導體上游產業再升級
台灣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讓台灣在全球產業生態鏈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一定程度上甚至可以作為談判的籌碼。為了培植產業實力,科技部致力於前瞻技術學研團隊的輔導培育,不斷注入學術研究所需的能量與投資,...
風險投資工作室模式能否協助我國企業再次成長?
風險工作室(Venture Studio,或稱為Startup Studio)在美、歐地區行之有年,強調創投在協助新創時不應單純僅以資金挹注為主。由於當前新創在數量、技術、人才、商業模式等多樣性逐漸提高,試想,如果有個地方能讓新創點子成真並商業化,且能源源不絕孵化出新的新創(而非提供場域讓新創進駐與業師資源,這與加速器/孵化器的模式相當不同),形成一種製造新創的新創工廠,那會是什麼情景?
一種盛行於歐美,但在台灣剛起步的風險工作室
這正是風險工作室的主要任務:透過特定執行流程與速度來產生大量新創,這種較新的觀念或許在台灣還不盛行,但在企業與政府急於創新的情況下,傳統加速器被動的等待新創...
2021風險投資趨勢:美國以金額取勝、亞洲數量第一、金融科技最熱門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創新創業投資的熱潮越燒越旺,銳不可擋。在2021年,全球獨角獸(unicorn)的數量達到959家,與2020年的517家相比,激增69%;截至2021年底,有44家新創獨角獸的估值超過100億美元,亦即所謂的十角獸 (decacorn)。在整體風險投資金額的部分,2021年創6,210億美元新高,與2020年的2,940億美元相比,成長翻倍 (111%);其中美國以3,110億美元占全球過半比例。然而,如果以融資案數來看,則是亞洲地區以12,485件融資案奪冠,占全球36%,7年來首次超越美國;而亞洲地區風險投資之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創投公司之快速成長。
CB ...
WIPO發布「COVID-19相關疫苗與藥物」專利全景報告
2022年3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以「COVID-19疫苗與治療藥物」為主軸,發布最新《專利全景報告》。本文統整該篇報告中包含「申請數量與快速審查」、「技術分類分析」、「申請地的選擇」和「產學或新興結盟趨勢」等重點,並擷取其中不可錯過的圖表予以翻譯,希冀拋磚引玉讓讀者快速攫取摘要後,使有興趣的專利從業人員或生技產業先進進一步閱讀報告全文。
歷經已經肆虐兩年多的疫情,全球各界無不寄望科學家或新創企業盡早研發出得以扭轉甚至戰勝疫情的疫苗和藥物。此時,專利不僅是驅動創新的薪火,專利申請和布局的足跡更是鑑往知來、洞察發展脈絡的利器。
2022年3月,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最...
極端氣候衝擊日益加劇,科技部提供臺灣氣候變遷衝擊評析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繼去年8月9日公布第一工作小組(WGI)氣候變遷第六次評估報告(AR6 Climate Change 2021: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後,今年2月28日公布第二工作小組 (WGII)「衝擊、調適與脆弱度」報告(Climate Change 2022: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下稱《報告》)。《報告》指出,全球暖化效應將在短期(2021-2040年)內升溫至1.5°C ,並無法避免的增加...
EPO公布2021年歐洲專利統計, 中國申請成長逾兩成、華為申請量奪冠
受到全球疫情影響,歐洲專利申請在2020年小幅衰退後,2021年回到疫情前水準,歐洲專利局的申請量成長4.5%,主要申請國家為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其中又以中國24%的專利申請成長最大,華為更是時隔一年重新拿下歐洲專利申請之冠。
2021年中國專利申請數再創新高
根據歐洲專利局(EPO)發佈的最新統計資料,歐洲專利局2021年共收到188,600項專利申請,比去年成長4.5%。前五大專利申請國是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和法國,2021年歐洲專利申請數量的成長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專利申請數量的推動。
去年歐洲專利局收到來自中國的16,665項專利申請,再次創下中國在EPO專利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