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下半年經濟展望: 抑制物價上漲,提升民間消費是首要之務
今年上半年受到俄烏戰爭、本土疫情嚴峻、美國加速升息等因素影響,台灣的經濟前景顯得詭譎多變。縱使主計總處尚未公布上半年的完整經濟數據,在6月中的理監事會議後,中央銀行已經下調了今年度的經濟成長預測,顯示對未來的擔憂。
在三月底時,央行對台灣年度經濟成長率以及CPI年增率的預估分別為4.05%以及2.37%,在國內主要研究機構中相對樂觀;不過,在最新的預測裡,經濟成長率預測被下修至3.75%,CPI年增率卻拉高到2.83%。在一降一升之後,央行的態度已轉為明顯悲觀。
預測機構
預測日期
經濟成長率
CPI年增率
中央銀行
6/16
3.75%
(3月預...
111年專利師考試情報與參考書介紹
111年專利師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高等考試預計將於8月19日至8月21日舉行,這約兩個月的準備期間,也是決定日後得否上榜的關鍵期。各路的專利從業人員無不磨拳擦掌,準備在這場考試中大顯身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兩個月準備期間所使用的書籍,也影響著考場上得分的多寡。過往,市面上鮮有專為專利師考試而出的書籍,更甭論專利師考科的題解書,然而,目前坊間有一本為這場專利師考試量身打造的題解書籍《專利師歷屆試題詳解 (含生物技術)(110~107年)》,在這場「錙銖必較」的考試中,希冀本文介紹的題解書,能助考生在考試中脫穎而出。
目前的專利師考試為期三天,其中,考試科目有共同考
...
2022中國科技產業新政觀察
中國的「十四五規劃」是從2021年至2025年的國家規劃,也是中國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四個五年規劃。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認為,「十四五規劃」主要在因應美中科技戰,對台灣產業影響最大的在三個方面,也就是半導體產業、5G新基建和數位經濟。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研究總監陳子昂指出,中國經歷美中科技戰「卡脖子」的困境後 ,「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安全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除了產業基礎發展,還強調經濟和安全並重。隨著中國企圖打造強化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影響兩岸產業競合態勢的,莫過於半導體、5G、智慧物聯(AIoT)等產業。
此外,「數位經濟」及「數位中國」也...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一)
2020年6月11日,美國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指定一個對有關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決定為信息性決定(informative decisions)提供指導性原則。PTAB的先例性決定對所有委員會小組都具有約束力。信息性決定雖不具有約束力,但它們確實為委員會提供了關於經常性問題的規範、對委員會第一印象問題的指導、關於委員會規則和實務的指導,以及對在許多情況下通過分析經常性問題可能產生的問題的指導性原則。
※「PTAB指定一項PGR決定作為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的指導性原則」將分為三期刊載,本文為第一部分
本文中將介紹PGR2019-0003決定,分析與設計專利功能性審查相關的...
後疫情時代,半導體產業將出現劇烈變革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經濟支柱,在這兩年表現也非常亮眼。不過,疫情帶來的消費硬體需求已經趨緩,還有愈來愈多國家投資建構半導體產能以及發展新製程技術。台灣的半導體業者,又該如何因應這一波產業變革?
從2020年開始的半導體缺貨潮,到了2022年還不見緩解,也把半導體產業的產值不斷向上推升。根據資策會市場情報研究所(MIC)估計,全球半導體產業的規模即使在2021年爆出25%以上的成長率,但預測2022年還是有10%以上的成長力道。「半導體產業的供需失衡現象,可能要到2023年才有辦法解決,」MIC資深產業分析師鄭凱安表示。
在這波半導體業高速成長裡,台灣可說是最大受益者。從2020年...
稀土於半導體產業有維他命之效
在台灣,稀土的產值很小,不可與半導體在產業規模上相提並論。但就重要性而言,稀土元素的微量添加確實讓它在不同產業應用起了點石成金的作用,從而有「工業維生素」、「工業味精」或「工業潤滑劑」等美譽。本文以下就稀土元素在半導體領域的應用專利為例,探究稀土元素在半導體產業是如何產生工業維他命的效果。
選自鈰以外之稀土類化合物的研磨劑組成物
研磨、拋光是半導體晶片加工過程中的重要工藝。化學機械研磨或稱化學機械拋光(CMP,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是積體電路製造過程中實現晶圓表面平坦化的關鍵技術。它主要是應用化學研磨液混配磨料的方式對半導體表面進行精密加工,而研磨...
ICT產業趨勢前瞻: 變動已成新常態, 「韌力」為企業競爭力關鍵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前不久舉行了《35th MIC FORUM Spring韌力》線上研討會。綜觀近年ICT產業變化,資策會MIC所長洪春暉指出,從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到俄烏戰爭,ICT產業不間斷的面臨外在環境變動干擾,變動已成為ICT產業新常態。過去業者多採取短期因應,如升高庫存水位、動態排班、轉換物流運輸等;然而,面對未來變動新常態,無論是ICT業者、供應鏈甚至是產業生態系,洪春暉表示接下來都必須從中長期角度思考如何提升因應環境變動的「韌力」,從採購到生產端的每個環節提升供應鏈韌性,將是企業未來競爭力勝出的關鍵。
針對提升供應鏈韌性部分,資策會MIC建議,可在採購端增加...
我國的光感測器技術
在現代的智慧型手機中,光感測器是一個很重要的零件。舉例來說,目前的智慧型手機大多可以根據外界環境的亮度,自動調整手機螢幕的亮度。在白天時如果螢幕亮度太暗,人眼就會無法看清楚。相反地,在晚上時如果螢幕亮度太高,對人眼會造成傷害。因此,現代的智慧型手機當中都具有光感測器,能夠偵測外界的亮度。此外,手機在拍照時可以根據外界的亮度自動進行補光,也可以根據光感測器偵測到的色溫自動進行白平衡。
用來衡量亮度的單位稱為勒克斯 (Lux),一般居家照明的亮度大約是100~ 300 Lux,在夜晚只有月光時大約是0.2 Lux,在大太陽下則是100,000 Lux。一個好的光感測器,必須具有非常寬的動...
國際金融學院借鑒,看新加坡如何培養財富管理人才
我國在多年前即希望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當前在時機成熟下成立國際金融學院,希冀能培育出跨國資產管理與金融科技人才,並以政大為主要人才訓練中心。放眼亞洲,新加坡的WMI金融人才培訓機構由官方支持,透過淡馬錫與GIC共同成立,其完善的訓練機制,搭配新加坡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在資產管理與私人銀行的培訓上提供強大實務培訓與國際視野,參考WMI在資產管理人才培訓上的做法,或許能在我國政府於人才建立上提供相關靈感。
2022年5月,國際金融學院正式在政大揭牌,為讓台灣年輕人才能與國際金融接軌,以《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為基底,學院以「國際資產管理」、「金融創新與商品」、「ESG...
產業學院規劃大哉問
「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於2021年5月28日經總統公布施行後,以攜手產官學界共同培育高階科學技術人才為目標,教育部即通過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及國立臺灣大學等4 校設立「國家重點領域研究學院」。而繼臺、清、交、成之後,又有政大、南臺科大、明新科大、勤益科大……等等大專院校紛紛成立產業學院。這原是美事一樁,產業界當然樂見其成;然而,在《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在5月11日剛發布實施之際,難免勾起人們對當年政府廣設大學政策的回憶,可以說現今大學泛濫的「果」是當年政策的「因」所種下的。在為數眾多的大學一頭熱投入產業學院建置之際,筆者在此提出一些疑問,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