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認識核能發電:核反應爐之建置及運作
隨著1960年代臺灣開始的經濟發展以來,因應國內從民生轉向工業的電力需求,國家整體的電力來源已經由火力發電取代水力發電。然而,臺灣雖然有生產少量的煤與天然氣,但幾乎不產石油,所以火力發電的燃料明顯需要仰賴進口。為了要確保能源的穩定供應,同時支撐國內經濟蓬勃發展所需的電力,前經濟部長孫運璿在1977代左右拍板決定,以興建核能發電廠的方式來因應未來的電力需求。
自從1980年提出核四建廠計畫後,核能發電便逐漸成為我國穩定電力來源的選項之一。在提出核四建廠計畫前,因發生美國三浬島核電事故,民意便開始反核,特別是自1999年核四興建以來,反核的聲浪便從未停過;尤其是2011年發生的福島核災,...
多發性硬化症治療藥物使用量的顯而易見性: Acorda Therapeutics, Inc. v. Roxane Laboratories, Inc. (Fed. Cir. 2018)
醫藥是許多人日常必須使用到的,例如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患者都需要定時使用相關治療藥物,但很少人會想知道自己使用的藥物成分為何,更不用說進一步了解相關治療藥物的使用量。然而,藥物的使用量是病症療效的關鍵,用量未達治療的最低用量,則相關治療可能無效果。而且,藥物的使用量也多半是專利權所保護的部分,更是醫藥專利侵權訴訟中熱門爭點之一。由此可知,藥物的使用量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其中,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藥物使用量之顯而易見性更鮮有人探討,因此,本文藉由Acorda Therapeutics, Inc. v. Roxane Laboratories, Inc. (Fed. Cir. 2018)案件來探...
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專利權實施與公共衛生議題
繼前期文章(Moderna v. Pfizer專利訴訟評析:相關專利與技術介紹)後,本文將進一步探討Modern與Pfizer和 BioNTech疫苗專利訴訟策略與公共衛生相關議題。
自2019年爆發COVID-19疫情之後,全球已有超過80種COVID-19疫苗處於臨床試驗階段,70 多種疫苗處於臨床開發階段,疫情大流行不僅對全人類的健康產生重大影響,也改變人類生活方式,更帶動了整個生物科技的快速發展。迄今,不論是DNA疫苗與mRNA疫苗的上市,均重寫疫苗開發時程,同時也引發國際社會,對於專利實施與全世界公共衛生議題的關注。
疫苗技術大爆發與智慧財產權保護
COVID-19 大...
再生醫療三法變兩法,生醫產業將受惠三大利多!
多方關注的《再生醫療三法》目前正在行政院審查,力拚今年送立法院審議。為了加快審查速度,將從「再生醫療三法」簡化為「再生醫療二法」,新法將有助於細胞治療走向製劑發展階段,降低細胞治療的成本、擺脫富人醫療的批評,並有條件許可第二期製劑,加快運用在急迫的病人身上,縮短臨床治療的應用時間。
自2018年《特管辦法》納入細胞治療技術後,累積至今年9月底,全台共核准170件治療計畫、受惠病患約800人。細胞治療在台灣尚未發展成熟,《特管法》開放的是患者取出自己的細胞培養「自體細胞」治療,治療費用成本仍比外國高,被批為「富人醫療」。根據統計,再生醫療療程的平均花費為新台幣180萬元,是多數病患無法...
6G規劃中:行動通訊與衛星通訊、感測技術的整合將是應用關鍵
雖然5G進程才走到一半,但各家大廠與研究機構也已經開始對6G進行規畫了。根據當前的規劃,6G的正式名稱將訂為「IMT-2030」,也就是將在2030年時正式推出。屆時的人類社會,又會因這項技術有什麼新面貌呢?
每年9月初各家消費電子大廠都會推出新機種,搶佔年底的消費旺季,而今年蘋果與華為在最新的旗艦手機上,都把衛星通訊當作主要賣點,例如蘋果的iPhone 14全系列都支援與衛星連線的「SOS緊急服務」,讓手機天線可以直接連接衛星,就算周圍沒有電信行動網路或者無線訊號,也能向外界求助。華為的Mate 50系列則是與中國自有的北斗衛星系統合作,可以在中國境內使用衛星發送位置和文字訊息,還...
車用晶片商機大,半導體產業不可錯過
科技製造業這兩年最熱門的題材非汽車莫屬。除了下游的品牌組裝外,車用晶片市場也是這波大趨勢下不可或缺的商機。在零碳排、智慧化以及自駕技術的引領下,汽車產業對於車用晶片的需求數量和運算能力只會愈來愈高,半導體供應鏈可望迎來新一波汽車市場的榮景。
台灣先進車用技術發展協會理事長、力積電董事長黃崇仁認為,車用晶片市場大致可分為兩個區塊。第一個是傳統大廠主導的品牌車,每輛車用在車用晶片的預算頂多500至600美元,「功能很有限,而且車廠開出的規格也很難改,外部廠商很難打入供應體系。」
至於第二個,則是由特斯拉(Tesla)引領的新電車。黃崇仁觀察到,這些業者對於車用晶片的需求大不相同,「...
中國數位藏品新業態興起,應盡早劃定監管紅線
趨利避害。
這已經是中國區塊鏈技術在各領域應用普及時的共識,但依舊難免會被一些不法分子或投機炒作個人或單位所濫用。
在這個背景下,加強行業自律既是強化企業或平台主體責任的重要手段,也是釐清正規業態與不當應用的合理分界線。
2022年6月30日,在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牽線下,近30家機構聯合在北京發起《數位藏品行業自律發展倡議》,除反對二次交易和炒作,提高准入行業高品質發展的核心共識。據悉,發起方包括中國博物館協會、中國長城學會、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學院等,以及螞蟻、騰訊、百度、京東等中國互聯網公司,這也是目前該行業覆蓋方最廣的自律公約。
當前,以區塊鏈NFT技術為代表的...
美國消費與就業表現依然強勁,實體經濟可望持續成長
隨著基期越來越高,美國的通貨膨脹年增率會逐漸降溫,加上疫情逐漸進入尾聲,餐飲和旅遊需求會持續增加,美國的民間消費動能,可以望在未來一年內,高機率維持穩定成長的步調,屆時FED也沒有維持鷹派貨幣政策的必要了。
全球在2022年普遍都面臨高度的通貨膨脹,包含美國在內也不例外,通貨膨脹率一度飆升到9.1%,FED被迫啟動十多年來最快速的升息進度,從0~0.25%的基礎利率,快速提高到2.25~2.50%,2022年內的基礎利率很可能來到3.50~4.00%之間,目的就是為了壓制通貨膨脹,全球高度通貨膨脹,很大的程度是新冠肺炎造成的長期連動反映。
2020年第二季左右,全球許多...
國際政經動盪下,建立數位供應鏈成企業未來策略重心
一個世界、兩個體系(技術體系)已經在美中持續衝突下成型,美國積極透過拉攏盟友,急欲切斷中國大陸的技術發展;中國則力推技術與市場自給自足,擺脫美國的「卡脖子」。而全球供應鏈在兩國拉扯的力道下被更嚴重撕裂,當選邊站成為趨勢,企業的供應鏈佈局必須更數位化,可以說數位技術融合促成人工智慧製造發展,大國博弈加速了供應鏈數位轉型的速度。
一個世界,兩套標準正在裂解全球供應鏈
當前全球已經開始面對「一個世界、兩種標準的時代」,美中接連祭出措施,一個試圖斬斷對方技術發展,另一方則努力自立自強,而這一切皆與訂定「產業標準」或「國際標準」有關。而就在筆者撰寫此文同時,拜登政府正考慮簽署行政命令,進一步限制...
為什麼多國決定重投核電懷抱?
最近多個原本支持核廠退役的國家紛紛轉向,宣佈要讓其國內核廠延役,不僅如此,更要挹注數以千百億計的資金來創建更多大型及小型核子反應爐。此無他,因為核能可有效解決現今世上兩大危機:能源及氣候變遷。能源危機與氣候變遷可以說為核能帶來了突破性的發展契機,前者要追求能源多樣性,後者追求的是淨零排放,而被喻為最佳效率綠能的核能當然成為多國制定能源政策時的必選項目之一。然而,這些包括美日英韓在內的大國因2011年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大地震事故引發公眾對核電安全產生疑慮,而凍結了其在核電廠方面的投資,使得建置核電廠的相關技術已被俄羅斯及中國超越,為了追趕技術斷層,必須投入更多的資金在新的核電廠建置上。然而,這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