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台灣全球技術競爭力,應大力支持設立產業學院
本刊在前文(全球百大創新機構10周年:誰是歷久彌新的長勝軍?)中曾經報導過,在連續十年進入科睿唯安(Clarivate)全球創新機構百強的29家廠商裡,大多數為美國、日本的大型企業,但也有6家是來自於韓國、法國、瑞典、瑞士。那麼,台灣的位置又在哪裡呢?
很遺憾地,台灣並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或研究機構是全球創新機構百強連續十年進榜的長勝軍,不過在2021年的百強名單中,台灣也有5家企業進榜,與韓國相當;雖然還是比不上軍容壯盛的美國跟日本,也算是在領先群了。
但這樣的領先基礎並不穩固。今年進榜的五家台灣企業與機構中,只有工研院、鴻海、廣達電腦曾經進榜3次以上,反觀同樣有5家企業進榜的韓...
為產業學院建立合宜的評鑑機制 各產業公協會責無旁貸
在本刊期《一文解構世界大學排名:教育部該醒一醒了》一文文末,提到因應台灣眾多大專院校爭相成立產業學院之際,應適時建立合宜的評鑑機制,以免重蹈「邁向頂尖大學計劃」之覆徹,到最後投資了大量金錢卻落得一場空。前一篇文章分析了台大的排名,本文將焦點轉向國立成功大學,除了再一次印證世界大學排名的不合情理外,也進一步提出對產業學院評鑑制度的建議。
成大一直都是台灣企業主最愛的大學,在《遠見》公布的「2021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已經拿下7連霸,而「1111人力銀行」發表調查的結果,也顯示成大是全國大專院校中最讓雇主滿意的學校。然而,成大在THE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僅在601-800之間,在...
一文解構世界大學排名:教育部該醒一醒了
在北美智權報293期《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 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 》一文中提到,雖然許多世界大學排名只是一個虛名,但幾乎所有大專院校對此都趨之若鶩,因為除了有助於招攬學生外,還對爭取政府預算有很大助益。然而,這些排名卻反映不出該校畢業生對社會的影響力、或是對產業的貢獻度。剛好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於9月分發表了2022年世界大學排名,筆者就利用這次排名結果來解構世界大學排名的評分機制;只要花3分鐘閱畢本文,便不應對世界大學排名再存執念。
想當年教育部的「邁向頂尖大學計劃」補助總額超過500億新台幣,單台大一所大學補助金額即超過1...
大學新創團隊的資源與困難
為了將具原創性且有重大商業潛能的科研成果推展至市場,並提升研發成果商業化的可行性,科技部以「科研成果產業化平台」的執行機構為提案單位,提供科研創業計畫的審查與經費補助,協助大學新創團隊成立衍生新創公司,或銜接跨部會的新創資源,最近剛在10月8日完成明(2022)年第一梯次的科研創業計畫徵求。
建議科技部在審查科研創業計畫時,可邀集國內各個產業公會成立各產業的評鑑小組,由產業界公會所組成的評鑑小組審查大學新創團隊提出的計畫,更能從實務面評鑑大學研發成果未來走向商業化的可行性,符合產業界實務需求。
科研創業計畫每次補助期間原則上不超過一年,審查方式分為書面初審、商業培訓、會議審查,...
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 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
國內半導體大廠缺人才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高階人才。隨著市場需求孔急,半導體大廠訂單應接不暇,台積電不斷擴產,人才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業界大佬們也紛紛出來喊話,希望政府可以「做點什麽」,從而加速《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促使產學攜手合作,創建包括半導體學院在內的重點領域產業學院。產業學院的首要目標應是縮小產學落差,弭平兩者間的鴻溝,讓學生可以畢業即就業,成為業界立即可用之才。然而,在條例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而審議會委員之政府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的情況下,很明顯是「重學輕產」,本末倒置,為未來實際成效打上一大問號。
不過,大專院校設立產...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2 成大申請專利之終極目標:不是技轉就是成立新創公司讓專利商品化
可以想像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自費申請專利,能申請到100多個國內外專利嗎?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就做得到。莊偉哲不是什麼大企業研發部門的工程師,他只是成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相信很多人心裡面至少會產生兩個疑問:(1) 一位公立大學的教授為什麼會有龐大的經費來申請及維護專利?特別是利用PCT模式申請的多國專利要價不斐;(2) 一位老師申請那麼多專利有什麼用?都能商品化嗎?身為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的專利策略就是成大的專利策略,只要了解成大的專利策略,以上兩個疑問即可得到解答。繼277期《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一文後,這一期請莊偉哲來解密產...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1 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自2020年8月1日起,國立成功大學 (以下簡稱成大) 的研究總中心正式更名為產學創新總中心,究竟除了名稱變更外,在組織架構上又起了什麼變化?對於成大整體在研發創新及產學合作方面的運作,又會產生什麼實質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成大產學合作績效表現在國內大專校院裡一直都非常亮眼,不管是在「爭取企業界機構產學與效率」或是「智慧財產授權收益與效率」,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在《遠見》雜誌去年初公布的《2020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連續6年蟬聯冠軍,其畢業生為企業最愛僱用的社會新鮮人。為何企業厚愛成大學生?為何成大於產學合作表現如此亮眼?有什麼做法是值得其他學校學習的?藉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正名之際,...
到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進修智財吧!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Osak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設有智慧財產學系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是日本少數在大學部階段就設有智慧財產學系的學校。臺灣有四個學校,包括高雄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世新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每年固定參加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智財研究院舉辦的暑期密集智財英文課程,也開始有台灣學生到該校攻讀碩士學位……
大學部智慧財產學系教什麼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是目前為止,是日本唯一一家在大學部階段,就設有智慧財產權專業的學系。由於大學部就設有智慧財產學系,其大學四年的學分很多且多元,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分別是智慧財產權專業課程、品牌與設計課程、企業管理課程。四年的課...
台灣法律人前往新加坡就業,出路在哪裡?
新加坡為亞洲國際化的金融中心,台灣法律人若想前往新加坡工作,能具備優勢嗎?由於新加坡人中英文皆流利,台灣人才跨國發展的語言優勢,在新加坡可能不切實際,新加坡又以英美法體系為基底,與台灣法律人所熟習的大陸法體系截然不同,不過沒關係,台灣法律人在新加坡仍有潛在的發展機會……
在北美智權報第250期,我發表了為何選擇新加坡留學動機、新加坡SMU法學碩士學程及訓練(請見北美智權報第250期文章:「東南亞投資正熱!賴苡安律師:新加坡留學成為法學人新選擇 」),隨後亦有讀者詢問有關新加坡留學後就業機會與展望性,事實上,我在留學期間後半段積極尋找實習機會及學生期滿後的就業準備,共寄出約40封就業信...
沒有LLB也可以攻讀LLM ? ─ 從BA、BS、BE到LLM之路
不管是因為工作上的需要或是純粹興趣使然,如果要在法律上進修,除了一些短期課程之外,比較正式的法律學位課程大家會想到的應該都是LLM (法學碩士,Master of Laws)及LLD (法學博士,Doctor of Laws)。不過,一般的認知是,LLM及LLD是法學研究的進階學位,也就是說,一定要先拿到基礎的法律本科學位LLB (法學士,Bachelor of Laws),才能報讀LLM的課程。如果沒有法律本科學位,就只能唸像Juris Master (JM) 這種法學研究式的法律碩士學位課程,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就算你是B.A. (Bachelor of Arts)、B.S. (Ba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