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翻轉建築教學,淡江建築系打造智慧永續設計新局
當AI融入教學成為校園顯學,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日前舉辦為期4天的永續建築展,以AI融合技術與自然的設計提案,吸引各系所教師前往取經、產生跨領域的教學激盪。淡江大學校長葛煥昭表示,淡江積極推動AI技術與學科知識的深度融合,致力為學生打造跨領域學習的最佳環境,這次展覽不僅是建築系數位轉型的具體呈現,更是本校教育改革的良好典範。
AI技術翻轉建築教學
本次展場以「明日的約定」、「今日的行動」兩部分,呈現建築系師生如何運用AI工具融入教學的現況。「明日的約定」由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教授鄭晃二所帶領的大四學生團隊,運用「敘事建築」教學理念,用建築設計說故事,並提出10個永續的建築提案。「今日的行動」則...
到了該進修的時候了嗎?全球十大智慧財產權LLM介紹
自這一期開,北美智權報將會新增一個名為「科法圈」的單元,「科法」,顧名思義就是科技與法律,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因為科技快速發展而衍生出來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法律問題。在台灣,最早因應這個問題出現的是「科法所」(科技法律研究所),為的是讓科技人多了解一些法律常識,後來再衍生出專利研究所、智慧財產研究所…等等更專精的課程。「科法圈」單元會探討的可以是科法教育,也可以是圈中人,這一期的「全球十大」算是一個概觀。
由於市場相對廣大及市場需求急遽提升,智慧財產權法(通稱「智財法」,包含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營業秘密法….等等)已漸漸變成法律系所的顯學。智財法用於保護創新的技術、產品或擁有專利...
從窮酸憤青到本土博士:雲科大楊智傑的教授之路
攤開全台灣智財相關系所的師資名單,幾乎都畢業自美國、歐洲或日本,像雲林科技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楊智傑一樣,土生土長、沒喝過半滴洋墨水的「本土博士」,可說少之又少。楊智傑執教鞭至今11載,也是《北美智權報》極受歡迎的專欄作家,他的工作之路看似順遂,其實背後歷經戲劇化般的艱辛,直到今年楊智傑晉升為教授了,天天開車上班時還在聽著英文,督促自己不能停止學習!
故事是這麼戲劇化開始的:那天夏天,楊智傑從新竹高中畢業,順利考上台大法律系,卻在準備負笈北上求學之際,被父母告知家裡經商失敗、負債千萬,從此之後他必須靠自己,楊智傑從小到大無憂無慮的人生,就在一夕之間被宣告終結了。
面臨這樣的人生巨...
東海攜手HPE、NVIDIA、AMD ,全台首創LLM校園平台
生成式AI為教育模式迎來改革浪潮,東海大學攜手HPE、NVIDIA及AMD打造全台首創「從晶片到應用」的全棧式(full-stack) LLM校園學習平台,讓學生能實際建置AI Agent、微調大型語言模型(LLM),創造具商業價值的AI應用,以克服AI教學的三大斷層。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掀起全球教育革命,東海大學借助HPE等科技巨頭之頂尖技術團隊,結合敦新科技的系統整合專業,導入高效能AI伺服器及AI深度學習解決方案,不僅於校園內提供產業級算力資源,更建構跨領域教學與實作場景,6日於東海圖書館集思區正式舉行平台啟用儀式,包含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HPE台灣暨香港董事...
百年時空交錯的清華大學:電影【無問西東】的反思
由李芳芳編導的電影「無問西東」,以清華大學百年不敗為歷史背景,刻劃出四段不同時期卻彼此交錯的故事,於本文截稿時票房已突破七億人民幣。無問西東還帶出弦歌不輟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這是一座為鞏固民族與對日抗戰而生的傳奇學校。事實上,筆者不知無問西東是否會在台灣上映,但希冀藉由此文考究一下清華大學的歷史,尤其梅貽琦、蔣南翔兩位校長在兩岸清華的校史上的地位與貢獻,庚子賠款的新竹清華與又紅又專的北京清華在歷史上分道揚鑣了,一隻筆真的寫不出兩個清華?值得玩味。
由李芳芳編導的電影「無問西東」,以清華大學百年歷史為基礎,譜寫四段不同歷史時代的清華人故事,於本文截稿時票房已突破七億人民幣,成為一部老少...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2 成大申請專利之終極目標:不是技轉就是成立新創公司讓專利商品化
可以想像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自費申請專利,能申請到100多個國內外專利嗎?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就做得到。莊偉哲不是什麼大企業研發部門的工程師,他只是成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相信很多人心裡面至少會產生兩個疑問:(1) 一位公立大學的教授為什麼會有龐大的經費來申請及維護專利?特別是利用PCT模式申請的多國專利要價不斐;(2) 一位老師申請那麼多專利有什麼用?都能商品化嗎?身為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的專利策略就是成大的專利策略,只要了解成大的專利策略,以上兩個疑問即可得到解答。繼277期《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一文後,這一期請莊偉哲來解密產...
到日本大阪工業大學進修智財吧!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Osak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設有智慧財產學系與智慧財產研究所,是日本少數在大學部階段就設有智慧財產學系的學校。臺灣有四個學校,包括高雄科技大學、雲林科技大學、世新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每年固定參加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智財研究院舉辦的暑期密集智財英文課程,也開始有台灣學生到該校攻讀碩士學位……
大學部智慧財產學系教什麼
日本大阪工業大學,是目前為止,是日本唯一一家在大學部階段,就設有智慧財產權專業的學系。由於大學部就設有智慧財產學系,其大學四年的學分很多且多元,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分別是智慧財產權專業課程、品牌與設計課程、企業管理課程。四年的課...
從科技人到法律人 世新智慧所所長葉雲卿的心路歷程
自2018年8月始,世新大學的《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將更名為《智慧財產暨傳播科技法律研究所》,此更名計劃已經報請教育部,並已獲准。究竟為什麼要更名?為什麼智慧財產與傳播科技要揪在一起?這個就要由世新《智慧財產權法律研究所》所長葉雲卿來說分明。此外,在跨領域才是王道的年代,葉雲卿還會分享如何從一個科技人轉型成為法律人的心路歷程。
在以前網路不發達的年代,一般大眾都沒有「廣播」(broadcasting) 的權利及能力,必須要拿到執照及許可,才可以從事大眾傳播及媒體業,才可能進行「廣播」,一般普通人只能在自己小圈圈進行小眾傳播;那時候幾乎一套廣電法就可以涵蓋大眾傳播業的法規需求。然而,在網路盛...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1 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自2020年8月1日起,國立成功大學 (以下簡稱成大) 的研究總中心正式更名為產學創新總中心,究竟除了名稱變更外,在組織架構上又起了什麼變化?對於成大整體在研發創新及產學合作方面的運作,又會產生什麼實質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成大產學合作績效表現在國內大專校院裡一直都非常亮眼,不管是在「爭取企業界機構產學與效率」或是「智慧財產授權收益與效率」,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在《遠見》雜誌去年初公布的《2020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連續6年蟬聯冠軍,其畢業生為企業最愛僱用的社會新鮮人。為何企業厚愛成大學生?為何成大於產學合作表現如此亮眼?有什麼做法是值得其他學校學習的?藉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正名之際,...
大音希聲,大美不言:故宮大展的專利看點
不常有機會在藝文展覽裡遇見專利,由國立故宮博物院偕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Paris Musée des Arts Décoratifs)與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共同呈獻的「大美不言」典藏精粹特展,是少數例外。
每年都有許多優質大展舉辦,但要在藝文展覽中與專利相遇,機會委實不多。展期到2025年第一季的「大美不言」是少數例外。此次展覽有來自三個單位的藏品,一是東道主國立故宮博物院,再是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三是同樣來自法國的梵克雅寶(Van Cleef & Arpels,下稱VCA)。VCA的藏品相對年輕,卻因誕生在專利制度快速發展的時代,此次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