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百大創新機構10周年:誰是歷久彌新的長勝軍?

0
科睿唯安(Clarivate)每年發布的全球百大創新機構(Top 100 Global Innovators)名單,地位就像是科技研發界的米其林評鑑,是每個科技業者和研發機構的努力目標。不過,能夠連年留在榜上,也就是不論景氣好壞,對於研發、智財權保護均穩定投入,成果也獲得同業認可的企業其實少之又少。 由於科睿唯安採用的評鑑方法不只看專利的數量,也把被引用次數、獲證率、專利家族的國際化程度也納入考慮,而且會回溯五年以上的時間,要進入候選名單已經相當不易。而且,這項評鑑是不分產業一起進行,亦即全球化工業、電子業、軟體業的廠商必須同時競爭僅有的100個名額,上榜的難度可想而知。 正因...

在標準必要專利授權談判中達成公平交易: 如何計算權利金費率?

0
隨著5G 時代的悄悄降臨,許多企業必須準備好以面對潛在的權利人來敲門,並要求支付專利權利金的情形,這使得計算和確定專利權利金費率成了一個挑戰。LTE 時代的專利技術大部分應用於通訊領域,但是 5G 技術則不然,5G 技術的應用已擴展到其他產業和領域,如農業、互聯汽車、物流、零售等等。這說明了更多的企業將成為專利技術的潛在被授權人,特別是那些應用受標準必要專利 (SEP) 保護的技術實施者。 本文將介紹標準必要專利被授權人在授權談判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探討被授權人如何在談判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的協議中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將包括談判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何計算專利權利金費率以及...

USPTO對方法項的最廣合理解釋

0
請求項範圍的解讀是一項很專門的技能,其內涵不僅會因審理機關之不同而有所變化,也會隨著請求項的類型而有所不同。USPTO對於請求項範圍解讀的最高指導原則是奠基於Phillips v. AWH Corp.案的「最廣合理解釋 (broadest reasonable interpretation,BRI) 原則」,該原則之具體細節見於MPEP 2111,其中雖對物之發明與方法發明均有提及,但在實際案例中的適用方式卻並非依一般常識而可做出正確的判斷。 最廣合理解釋 美國專利實務中,請求項解讀 (claim construction) 的原則並非唯一,在審查階段採取「最廣合理解釋 (BRI) 原...

Gogoro選擇以SPAC模式赴美上市對台灣的啟示

0
2021年台灣資本市場最重磅的消息,當屬9月中時Gogoro(睿能創意)宣告啟動上市籌資的計畫。不過讓投資人失望的是,Gogoro最後選擇的上市地點並非台灣,而是將以併購一家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特殊目的併購公司):Peoma Global Holdings的方式,前進美國的納斯達克(NASDAQ)。如果一切順利,最快在2022年3月前,Gogoro的股票就能正式在公開市場上交易。 被外界戲稱為「空白支票公司」的SPAC,是這兩年來最火紅的籌資模式。根據知名律師事務所White & Case統計,雖然從2013年開始...

產業學院3.0:必須由業界主導 打破傳統大學排名的迷思

0
國內半導體大廠缺人才已經不是新聞,特別是高階人才。隨著市場需求孔急,半導體大廠訂單應接不暇,台積電不斷擴產,人才不足的情況日趨嚴重,業界大佬們也紛紛出來喊話,希望政府可以「做點什麽」,從而加速《國家重點領域產學合作及人才培育創新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促使產學攜手合作,創建包括半導體學院在內的重點領域產業學院。產業學院的首要目標應是縮小產學落差,弭平兩者間的鴻溝,讓學生可以畢業即就業,成為業界立即可用之才。然而,在條例主管機關是教育部,而審議會委員之政府代表不得少於委員總數二分之一的情況下,很明顯是「重學輕產」,本末倒置,為未來實際成效打上一大問號。 不過,大專院校設立產...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 6 科技部:把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大學DNA!

0
對於大學來說,教授做研究、寫論文重要,還是投入產學合作重要?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指出,教授出去開公司不再是「不務正業」,有好的研究成果才能產學合作甚至成功創業,科技部要改變大學的論文文化和本位主義,藉由籌組區域跨校的科研產業化平台,將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大學DNA! 科技部政務次長林敏聰指出,學術是學校本身很重要的DNA,在很早期的時候,學校教授出去開公司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這幾年來,產學合作和創新創業變成學校新的DNA,強調這個DNA不代表不能做好研究,因為有好的研究成果才能產學合作和創業,研究能量比較大的學校,通常技轉能量也很夠,科技部鼓勵大學裡研究作很好的老師踏出來做應用,把...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2 成大申請專利之終極目標:不是技轉就是成立新創公司讓專利商品化

0
可以想像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自費申請專利,能申請到100多個國內外專利嗎?成大助理副校長暨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就做得到。莊偉哲不是什麼大企業研發部門的工程師,他只是成大醫學院的一位教授,相信很多人心裡面至少會產生兩個疑問:(1) 一位公立大學的教授為什麼會有龐大的經費來申請及維護專利?特別是利用PCT模式申請的多國專利要價不斐;(2) 一位老師申請那麼多專利有什麼用?都能商品化嗎?身為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主任,莊偉哲的專利策略就是成大的專利策略,只要了解成大的專利策略,以上兩個疑問即可得到解答。繼277期《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一文後,這一期請莊偉哲來解密產...

《產學合作專題報導》-1 專利授權量比獲證量重要 成大打破數大就是美的迷思

0
自2020年8月1日起,國立成功大學 (以下簡稱成大) 的研究總中心正式更名為產學創新總中心,究竟除了名稱變更外,在組織架構上又起了什麼變化?對於成大整體在研發創新及產學合作方面的運作,又會產生什麼實質的影響?毫無疑問的,成大產學合作績效表現在國內大專校院裡一直都非常亮眼,不管是在「爭取企業界機構產學與效率」或是「智慧財產授權收益與效率」,一直都名列前茅。而且,在《遠見》雜誌去年初公布的《2020企業最愛大學生排行榜》中,成大連續6年蟬聯冠軍,其畢業生為企業最愛僱用的社會新鮮人。為何企業厚愛成大學生?為何成大於產學合作表現如此亮眼?有什麼做法是值得其他學校學習的?藉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正名之際,...

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治理責任

0
在前期北美智權報《重要宣導:上市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 》一文中曾提到新修正的「上市上櫃公司治理實務守則」正式將智財管理納入公司治理架構,並提升至董事會監管層級,但董事們可能還是搞不清楚公司的智財管理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因此,這一期智權報將深入介紹台北科技大學教授陳春山闡釋的「董事會之智財治理責任」,讓公司董事們有一個比較具體的認知。 陳春山除了是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教授外,也是櫃買中心公益董事、花旗銀行獨立董事、全球品牌管理協 會理事長、以及公司治理協會常務事。他表示以前在做獨董的時候,沒有感受過智慧財產權是一個很高階,高階到可以影響公司治理的事情,這對他來說是很困擾的。因為...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智財權是永續經營的基石

0
「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蔡惠卿-HIWIN;智財權是永續經營的基石」 -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 上銀科技總經理蔡惠卿於1月16日出席經濟部工業局舉辦的「上市上櫃公司董事會之智財管理義務宣導活動」,以《傳授實戰經驗 — 智財管理連結企業營運策略、落實法規遵循》為題發表演說時,以以上兩句話作結。她指出「研發創新是『自有品牌』隱形的翅膀」這句話是她演講的精髓,就算聽眾對她的演講一句也記不住,但這句話一定要記住,而且為了彰顯智財權的重要,一定要標明出處。筆者為了避免到最後忘記,所以一開始即重點列出。 其實任何政策都一樣,由上而下 (top-down) 推動是事半功倍、由下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