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ary Patent怎麼向EPO申請?什麼是歐洲專利Opt-out?

0
歐盟統合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UPC)、歐盟單一專利(Unitary Patent;UP)很有機會在2022或2023年啟用,UP怎麼申請?什麼是Opt-out不以UPC作管轄法院?現在該為UP和UPC做些什麼準備? EPO官網發布新聞稿,奧地利國會已於2021年12月2日批准歐盟統合專利法院協議臨時適用議定書(Protocol to the Agreement on a Unified Patent Court on provisional application;PPA),待奧地利完成批准文件交存程序,就將啟動臨時適用階段,推進歐盟統合專利法院(Un...

談設計產業的智慧財產權爭議與風險問題

0
無論是專利權或著作權,其在我國發展已有多年的歷史。這些權利對設計產業產生多少保護效果卻缺乏實證研究。本文在根據過去接觸設計產業個案的經驗,闡述設計產業所面對的智慧財產權爭議問題,並提供與設計產業有關的商業風險的觀察。 文化創意產業是我國當今重點產業之一。政府將電視、電影、流行音樂、數位內容、設計及工藝產業等視為重點發展產業。這些產業能健全的發展其必須依賴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在這些產業中,設計產業涉及較廣的內涵,從二維到三維,包括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空間設計、和數位內容設計。針對設計產業的智慧財產權問題,有論者常關注設計專利的主題,但這比較是關於工業設計。工業設計通常涉及實體產品...

從日本看台灣:談台北市日本工商會的智財權調查

0
筆者在日本待了五年,留學農業專門學校,前前後後有不少新鮮的體驗。為了考察與學習日本的農業標準,曾經到歧阜縣立歧阜農林高等學校觀摩。驚嘆學生們在校內騎馬宛如《銀之匙》的知名場景,還看到了學校內貼著智慧財產檢定的海報。後來在網路上聽到山口大學陳內秀樹老師談對農學院學生的智慧財產學入門,不得不感佩日本在調整教育內容以適應時代潮流的努力。 最近幾年,因為日本草莓、葡萄、和牛精液,還有紐西蘭奇異果等未授權流出糾紛,引起了各國輿論及情感上的劍拔弩張。在台灣,談農業上的國際合作與留學生的時候,參訪國家代表談到了蘭花技術,新聞一出,馬上引起農業界的情緒關注;在追溯水產養殖的進口衝擊時,甚至出現「自作...

NPE愈來愈強大,科技業者必須強化專利管理能力

0
NPE(非實施專利實體)的訴訟和授權案例,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反而愈發蓬勃,而隨著5G技術投入商業應用,相關的專利權爭議在未來也絕對是只多不少,使科技業者的專利訴訟風險愈來愈高。這個時候,業者們該如何趨吉避凶呢? 在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的這兩年亂世,全球專利活動發生了相當戲劇性的變化。就拿最具指標性的美國專利侵權訴訟來說,疫情當中的訴訟案量和被告人數都雙雙增加,而且NPE更在其中居於關鍵性地位。 根據研究機構RPX統計,在2017至2019年間,美國每一季的專利侵權訴訟被告人數大約800為上下,其中由NPE發起的佔比大多在60%以下;但到了2020至2021年,每季的被告人數均在80...

讓無形資產可見、可測、可管理 —— 以美敦力收購 Mazor Robotics 為例

0
隨著世界從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智慧密集型產業轉移,無形資產 — 例如版權、商標、商譽和專利 — 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現行會計準則尚未適應這種演變,往往無法在財務報表中反映無形資產,從而給企業帶來不利影響。 本文將介紹無形資產的概念、其重要性以及在財務報表中認列無形資產時所遭遇的挑戰;並以美敦力公司 (Medtronic plc) 收購以色列醫療機器人公司 Mazor Robotics 為例,說明專利無形資產可以如何體現於財務報表。 無形資產的重要性 二十多年來,無形資產的價值已經大大超過了有形資產。根據智慧財產交易促進機構 OceanTomo 針對標準普爾 500 強企業編製...

美國專利進步性面面觀 ─ 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 v. Clear-Vu Lighting LLC

0
過去兩年對全球來說可說是大疫之年,各種產業在疫情衝擊之下莫不竭力支撐,少數逆勢發展的產業當屬醫療相關產業。在全體人類健康意識不斷發酵之下,除了對抗病毒,對抗細菌也是醫療相關產業的一大利基。可能出讀者意料之外的,「燈具製造商」們為了抗菌裝置早已在專利領域連番交鋒數年。 一切的源起 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 是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一種,也是一種革蘭氏染色陽性細菌,它對幾乎所有的青黴素類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包括甲氧西林這種醫界以往主要用來治療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生素。由於抗生素在過去數十年間的濫用...

鼓勵中小微型企業數位轉型,「臺灣雲市集」上線!

0
2021年疫情真的來了,臺灣中小企業面臨營收衰退的嚴峻挑戰,在財務能力沒有大型企業健全的情況下,超過3,700家中小企業被迫結束營業。另一方面,疫情加速消費行為的改變,新消費型態在疫情過後將成為永久性的改變,舊有的營運模式勢必面臨挑戰。數位轉型是企業未來競爭的主要差異關鍵,今年政府大力推動「雲世代產業數位轉型」計畫,首創政府資源補助全數位化的「臺灣雲市集」平台,目前已經有超過1.4萬家中小企業提出申請,期望加速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 為鼓勵中小微型企業善用數位科技創新發展商業模式,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正在推動的「臺灣雲市集」,整合臺灣市場上各類雲端服務,透過規劃數位點數補助機制,遴選資訊服...

只有強化智財保護,NFT業務才能飛入尋常百姓家

0
今年以來,NFT概念大熱。 Uniswap平台的一雙襪子被拍出15萬美元;推特創始人最早發出的五個單詞拍出250萬美元;美國數位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Everydays: The First 5000 Days》,在全球頂級的佳士得拍賣行以6934.625萬美元的拍賣價成交,創下了在世藝術家作品拍賣的第三高價。 但是與強調金融屬性的海外市場不同的是,中國聚焦IP版權保護和文化傳播,以可管控、有授權的聯盟鏈為基礎,不涉及虛擬貨幣交易,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NFT+數位文創」發展道路。 但是這條路並不平坦,如何確保數位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確保技術「脫虛向實」,既是當前...

2021年FinTech新創五大重點回顧

0
2020年COVID-19疫情大爆發後,全球發展深陷前所未見低迷中。為了力抗疫情衝擊,許多新興科技晉升成為抗疫利器,而金融科技(FinTech)也順勢在疫情當道下,協助企業經營加速應變、提供民眾金流服務,與FinTech相關的新創商業模式因而受到市場關注,甚至在2021年逆勢成長。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資深產業分析師楊政霖指出,各大產業近期競相搶搭數位轉型風潮,驅使數位轉型成為當前產業發展新顯學。數位轉型重點在於借助新興科技力提升顧客體驗,因此能賦予金流服務創新體驗的FinTech新創,近期備受市場矚目。MIC從企業、銀行、創投與加速器等投資FinTech新創的近況,梳理出...

談行動支付專利之方法請求項及其複數執行者問題

0
金融科技在行動支付的應用產生許多專利申請案。以發明專利第I 625684號「行動支付方法及行動支付設備」為例(稱「本件專利」),其有兩組標的物:「一種行動支付設備」和「一種行動支付方法」。「一種行動支付設備」其實是「行動裝置」包含的元件有:處理器、記憶體單元、資訊取得單元、及通訊單元。因而,侵權行為人會是手機使用者,即終端消費者,其是否為適當的專利侵權訴訟被告,不無疑問。 更值得注意的問題是方法請求項。「一種行動支付方法」涉及複數單位一同執行該方法內的步驟。因而,侵權行為人會是數個單位,則在專利侵權的主張上是否有疑問,值得討論。 本件專利技術 本件專利針對缺乏認證機制的儲值卡做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