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回流美國成關稅風暴避風港,中小型製造商將面臨嚴峻考驗

吳碧娥╱北美智權報 編輯部

0
9

根據TrendForce「人機科技報告」指出,川普政府於2025年4月初推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雖暫緩90日實施,但對全球製造業與供應鏈格局已造成深遠影響。對等關稅的核心在於提升進口成本,鼓勵企業將產線回流至美國或鄰近區域。然而在高人力成本與缺工環境下,若要維持利潤與效率,製造商勢必將加速導入智慧製造與先進自動化技術,強化已在美、墨設廠的汽車、半導體、電子產品等具關鍵地位之產業。新冠疫情與地緣政治本已使全球產業供應鏈從長鏈、全球化走向短鏈、區域化,如今加上關稅不確定性,更促使企業重新檢討製造據點配置與供應風險,尋求強化韌性的新策略。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全球燈塔工廠四成集中於中國

若以世界經濟論壇(WEF)遴選、採用高度自動化與智慧化的「燈塔工廠」(lighthouse)來看,現行全球189座中有逾四成集中於中國地區,並以電子產品、家電、工業設備、食品類為大宗;美國超市龍頭Walmart於日前宣布自行吸收關稅以進口中國產品,亦反映出中國在製造成本與供應密度上短期仍難以取代。再者,近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量中國佔比超過一半,相對成熟的工業技術與供應鏈使其在現行智慧工廠的建置具備成本優勢。

圖1. 2025年全球「燈塔工廠」分布;圖片來源:TrendForce

另一方面,包含美國與墨西哥的北美地區燈塔工廠僅占7%,在工業4.0的應用層面仍具成長空間。雖然美國製造在勞動成本不具優勢,但卻具備如5G原生工廠、AI預測性維護、數位孿生等技術創新量能,因此製造回流首要目標料將為推動先進製造技術規模化,藉以賦能前述產業。此外,由於Tesla、Boston Dynamics、Agility Robotics之人型機器人產品皆是以工廠應用進行設計,因此後續有望以此補足人力,惟建置價格恐受關稅影響而所費不貲。

圖2. 2023年全球工業機器人安裝占比;圖片來源:TrendForce

大型廠商傾向投入高階自動化設備

美國本地自動化除促使廠商尋找中國以外的供應來源外,亦加速其透過軟、硬體優化工序提升效率。於此背景下,大型廠商為維持營運穩定性,反而更傾向投入具長期效益的高階自動化設備,以降低勞動市場波動帶來之影響,遂使六軸機械手臂、雙臂協作、AI視覺導引等高階工業機器人乃至人型機器人的需求逆勢受惠。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Daron Acemoglu亦認為,AI與機器人方能達成將供應鏈遷回美國的目標,因其能補足更多人力與異質工序。再者,投資回收期在高人工成本環境下料可有效縮短,加速大型廠商研發與導入腳步。

美國中小型製造商將面臨嚴峻考驗

整體而言,未來不確定的關稅風險有望促成美國製造業本土化部署與自動化技術提升,惟相較大型企業,美國中小型製造商料將面臨嚴峻考驗,因其普遍仰賴中國等低成本區域的零組件進口,且大量自動化設備與機器人整機、核心零組件多從中國等面臨高額對等關稅的國家進口,短期內恐造成廠商導入自動化的門檻上升,使其面臨成本攀升與供應鏈不穩的雙重挑戰。此困境將使價格彈性較高的中小企業難以負擔,在營運與轉型間進退兩難。

作者: 吳碧娥
現任: 北美智權報主編
學歷: 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經歷: 北美智權報資深編輯
驊訊電子總經理室特助
經濟日報財經組記者
東森購物總經理室經營企劃


發表留言

請輸入您的評論!
請在此輸入您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