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載具產業共同研究中心」揭牌,產學合作培育產業科技人才
近年來無人機應用在全球大幅成長,也讓無人載具產業受到世界關注。亞洲大學與「翔棋科技」2024年5月簽訂MOU合作備忘錄後,雙方展開具體合作,在亞大設立的「智慧載具產業共同研究中心」於3月31日正式揭牌,雙方將深化產學融合,為台灣智慧載具產業注入新動能。
無人機國產化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賴清德總統曾提到,無人機產業兼具國防、經濟重要意義。台灣無人機發展兼具天時、地利及人和,將打造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的亞洲中心。亞大推動AI、半導體、資安、量子電腦等,校內有AI半導體、雲端、資訊安全等許多研究中心,現在又多了「智慧載具產業共同研究中心」,希望能鏈結產學,讓計畫落地執行,與翔棋相關...
東海攜手HPE、NVIDIA、AMD ,全台首創LLM校園平台
生成式AI為教育模式迎來改革浪潮,東海大學攜手HPE、NVIDIA及AMD打造全台首創「從晶片到應用」的全棧式(full-stack) LLM校園學習平台,讓學生能實際建置AI Agent、微調大型語言模型(LLM),創造具商業價值的AI應用,以克服AI教學的三大斷層。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掀起全球教育革命,東海大學借助HPE等科技巨頭之頂尖技術團隊,結合敦新科技的系統整合專業,導入高效能AI伺服器及AI深度學習解決方案,不僅於校園內提供產業級算力資源,更建構跨領域教學與實作場景,6日於東海圖書館集思區正式舉行平台啟用儀式,包含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東海大學校長張國恩、HPE台灣暨香港董事...
海大與台大攜手,共同參與台美海洋科學合作
台美海洋科學合作長達24年,日前台灣海洋大學與台灣大學海洋研究團隊攜手參與台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與美國多所頂尖學府合作,共同搭乘美國華盛頓大學海洋研究船湯普森號(R/V Thomas G. Thompson)進行海洋探測研究。本次航次涵蓋美國華盛頓大學、奧勒岡州立大學、加州大學、史丹福大學、史奎普斯海洋研究院及台大海洋研究所等海洋物理團隊,海大團隊則派出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與新海研2號貴儀中心共5名技術員及研究生,是本航次唯一的生物及地球化學採樣團隊,格外受到矚目。
本次台美科學聯合研究航次,湯普森研究船的任務是執行美國海軍研究處支持的「第一、二島鏈之間渦旋紊流實驗」及海洋大學蔣國平...
突破高溫SiC晶體生長技術瓶頸,成大半導體學院晶體研究中心正式啟動!
台灣半導體材料技術再突破,國立成功大學「晶體研究中心」今(2025)年正式啟動,26日上午在成大南科台達大樓舉行開幕典禮。成大晶體研究中心是目前國內唯一具備超高溫(2300°C以上)大尺寸碳化矽(SiC)晶體生長技術的學術機構,未來將攜手全球產業夥伴,加速技術轉移,推動SiC與氧化鎵(Ga₂O₃)材料在半導體、光學、雷射及醫療領域的應用,提升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成大晶體研究中心長期獲國科會與教育部高教深耕計畫支持,已突破高溫SiC晶體生長的技術瓶頸,可生長大尺寸、高純度的SiC晶體,為台灣半導體與功率元件產業提供關鍵材料。這項技術將大幅提升電動車、5G通訊、高效能電源管理等應用...
海大、北醫大、陽明海運三方攜手產學合作,共創智慧醫療與海洋健康照護新未來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台北醫學大學與陽明海運股份有限公司2月24日於陽明海運總公司簽署三方「數位健康照護計畫」產學合作意向書,結合學術研究能量與產業實務經驗,正式展開智慧醫療與海洋健康照護領域的深度合作,希望以數位科技與智慧醫療的創新及應用,為海勤人員提升職場健康照護品質,並開創台灣數位健康產業發展新契機。
台灣為航運大國,有4家航商公司運力排名在全球前20,航運產業是台灣的第二座護國神山,具有高度的專業性、未來性及永續產業價值,培育海事人才、鼓勵上船意願,應該從精準醫療照顧開始。北醫大作為台灣醫療教育與研究的領航者,長期致力於數位健康與智慧醫療的創新研發;海大在海洋與航運領域擁有豐富的...
逢甲大學舉辦大師論壇,攜手業界暢談AI時代的人才與教育
因應AI時代影響高等教育、產業及社會發展等議題,逢甲大學於2月16日共善樓落成啟用開幕活動,舉辦「大師論壇:AI時代的人才、教育與產業變革」,邀請國內外AI領域的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重量級專家,分享 AI 在人才培育、教育轉型與產業應用方面的前瞻觀點,帶領與會者洞見 AI 驅動的未來,探索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的新契機。
在逢甲大學舉辦的大師論壇中,由逢甲大學唐國豪副校長擔任引言人,接著各專家分享AI於各自領域的見解。清華大學惠妍講席教授、逢甲大學講座教授馬維英詳細說明人工智慧在科學領域的應用及科研前沿,展示AI技術如何推動科學研究的進步。台灣密碼學之父、美國國家人工智慧科學院(NAAI)院...
AI與人文關懷融合!台科大攜手非洲學生推動跨文化生命教育創新
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掌握AI工具是現代人應對數位化挑戰的必要技能,如何將這些技術融入人文教育,進一步促進個人成長與社會關懷,是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
台灣科技大學數位學習與教育研究所李采儒助理教授與翁楊絲茜教授近期帶領團隊,將AI與生命教育結合,透過線上工作坊的方式,指導馬拉威與肯亞的學生製作生命回顧影片,增進AI素養,並促進個人生命成長與跨文化學習。
使用AI工具進行「生命回顧」
近年來,全球逐漸重視生命教育,致力於透過理論與實務體驗,啟發學生對生命的關懷與體悟,培養他們面對人生挑戰的韌性與智慧。此次工作坊以「生命回顧」為主題,透過回顧人生里程碑及成就,引導學員反思個人成長歷程...
全球罕見!成大晶體成長實驗室成長出上百種單晶
要研究開發先進材料,擁有單晶成長的技術不可或缺。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補助下,國立成功大學物理系特聘教授呂欽山主持的晶體成長實驗室,經過10多年的努力,透過實驗室成長的高品質單晶與國內外超過 80個研究團隊進行學術合作研究,2024年就有4篇晶體材料研究的論文登上國際頂尖「自然(Nature)」系列期刊,成績斐然。
成大物理系特聘教授呂欽山與長晶專家郭家農多年來提供實驗室產出的單晶給國內外超過80個研究團隊,2024年有4篇晶體材料研究的論文登上國際頂尖「自然(Nature)」系列期刊。呂欽山表示,為促進國內晶體材料研究水準及提升新穎材料的研發競爭力,國科會在2012年結合國內專家推...
鼓勵學生發揮科學創意,國科會舉辦Open Call科普創意松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自2月14日至16日舉辦第二屆「Open Call科普創意松」頒獎典禮及科普活動,集結多元精采內容,打造一場別開生面的科普嘉年華。本屆「Open Call科普創意松」短片徵件競賽吸引全台460個學生團隊參與,經過激烈角逐,最終由17組隊伍脫穎而出。獲獎作品涵蓋自然科學、生物醫學、人文科學等多元領域,充分展現學生們獨特的科學創意與思維。
科學創意大爆發,全台17強脫穎而出
本次活動涵蓋科普短片競賽頒獎典禮、YouTube思想實驗室頻道直播、科普論壇、國科會科普計畫成果展示及多項互動體驗,讓科學知識以創意形式深植人心。
活動首日14日上午舉行頒獎典禮,國科會科教國...
北市府「國際實習生計畫」新里程碑:早稻田大學與青年局簽署實習合作備忘錄
台北市政府青年局赴日本東京訪問,在青年局局長殷瑋與早稻田大學留學中心所長Maji Rhee的見證下,共同簽署「國際實習生計畫」備忘錄,這是早稻田大學首次與華語世界行政機關簽訂實習生合作備忘錄,象徵台日雙方合作邁入新里程碑,也為未來拓展多元化的國際合作計畫奠定堅實基礎。
圖1. 早稻田大學留學中心所長Maji RHEE與青年局長殷瑋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圖片來源:台北市政府
台北市政府青年局於2024年6月成立後,隨即啟動「國際實習生計畫」,展現推動青年國際交流與人才培育的積極態度,並率先與哈佛大學合作,成為全台首個與該校建立實習合作的政府機構。此次殷瑋率青年局赴日本東京訪問期,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