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應用與產出的著作權保護問題: 談談Creative Commons的觀點
由卡拉揚研究所(Karajan Institute)所長Matthias Röder博士帶領團隊,利用貝多芬留下的手稿和大量交響曲資料訓練人工智慧(AI),終於在2021年完成《第「十」號交響曲》作品,於10月9日在波昂首演並且發行完整錄音,一補樂聖當年的遺憾。人們樂於談論也希望知道的是,AI是否真的能和人類一樣創作、甚至成為權利與義務的主體?
2019年,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首度舉辦「智慧財產與AI對話」論壇,匯聚各領域的專家及相關人士,期望廣泛討論AI在智慧財產權上的發展和影響,並且思索往後的政策規範方針。根據2018年調查,目前已有20多個智慧財產權主管機關運用AI提...
人工智慧專利調查:產業應用需求推使申請量飛速成長
隨著人工智慧(AI)的運用愈來愈廣泛,產業界也逐漸意識到對AI技術進行專利保護的必要性。因此,從2015年開始,全球AI專利的申請與獲證量也年年激增。展望未來,只要運算和通訊技術能夠持續進化,也必然有更新的AI應用問世,我們現在看到的AI專利數量盛況,可能才剛開始而已。
人工智慧雖然已經有數十年的歷史,但直到近五年才在產業應用上開花結果。工研院技術移轉與法律中心智權組組長張展誌指出,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在2019年發布的AI趨勢報告,人工智慧最主要的功能應用為電腦視覺、自然語言處理與語音處理,而應用領域則為電信、運輸、生命與醫療科學、個人裝置與人機介面等,絕大部分都是在...
AI應用該如何規範,歐盟給了最新說法
近日來,與自動駕駛技術相關的車輛事故,陸續在各國出現。雖然它們的自動駕駛技術等級不同,而且駕駛人行為、道路狀況也各有影響,但當人工智慧(AI)技術逐漸普及到生活當中時,會產生哪些前所未見的風險?造成損害時又該如何決定責任歸屬?很明顯地,人工智慧的各種應用到底該如何加以規範,已經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難題。
不過,在討論人工智慧該如何使用與規範前,必須先瞭解人工智慧到底能為人們做些什麼。以製造業為例,資策會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王偉霖說明,從生產流程、品質控制到供應規劃、需求預測,都有人工智慧的發揮空間。「像是生產流程需要機器人協助搬運或是控制產線流向,品質控制需要視覺、聲音檢測,連市場需求預...
顯示技術在智慧醫療的發展趨勢與商機
全球顯示科技正在面臨在價格壓力、產品世代交替、需求量改變等不確定因素,迫使國際大廠紛紛進行業務重整,全球醫療用顯示器的市場規模,預計從2020年的21.7億美元,一路成長至2027年的32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達5.6%,智慧醫療將成為傳統顯示器的利基市場。
2020年全球顯示器面板產值為1001億美元,雖然顯示器面板產值略為降溫,LCD產品依然為市場主流,2020年應用在電視、廣告看板的大尺寸TFT-LCD佔全年顯示器面板產品分布的54%,手機、行動裝置、車用使用的中小尺寸TFT-LCD也有26%。
依據行政院科技會報預估,智慧醫療結合零售、育樂與移動應用,將在2030...
用AI來決定SEP的價值及必要性是否可行?
標準必要專利SEP(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的「制度」已經行之有年,特別是在通訊產業,儼然已成為專利授權、侵權損害賠償的主要價值計算標準。為了防止廠商利用SEP來變相獨占市場,FRAND – 一種號稱公平合理的授權原則應運而生。然而,SEP只是一種宣示機制,並沒有經過審查與認證,在遇到授權金或損害賠償計算時更是一場耗時耗財的拉鋸戰。為了克服人類審定SEP的不足之處,IPlytics提出了讓AI來進行的可能性。
標準必要專利包含了兩個重要的元素,一個是「標準」,一個是「專利」,然而,這兩個元素是背道而馳的。「標準」在每一種產業都是必須的,為的是要把市場做大...
AI創新高品質專利保護之佈局策略
前期文章「人工智慧AI領域「後起之秀」:百度智財權策略解密 」從創新主體的角度審視了高質量AI專利的申請及佈局策略,這一期智權報換一個角度,從資深代理人的角度出發,分析AI專利的問題點、解決方法以及探討AI創新高質量專利要如何佈局。
截至2020年10月為止,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CNIPA) 於AI領域專利申請量達69.4萬件,相較2019年的44萬成長58%。雖然申請量成長很大,但在授權的部份,則排名改變不大。北京同立均成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國內代理部總監張娜指出,總體來說,AI領域專利審查期比較長,粗略的統計大概平均周期為28.6個月(見圖1)。據CNIPA 的數據指出,202...
人工智慧AI人才何處覓?Google、Microsoft搜括最多
最近幾年,不管是媒體報導、市場調研、產業報告、創投焦點,都不約而同的指向了AI人工智慧產業,看來AI已經在不知不覺間滲透百工百業,就像是半導體一樣,在未來幾乎每個產業都少不了AI。但與半導體不一樣的是,除了最高階的先進製程外,半導體的技術可以說是相對的成熟,所以基本上人才的獲得難度不算太高,只要薪酬符合市場行情,員工的招募應該不難,但能否留住人才,特別是頂尖的人才,則是另外一個議題。相對於半導體及資通訊技術,AI人工智慧仍是發展中的技術,就算是目前應用比較普及的語音辨識、電腦視覺、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等,仍然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改善,也沒有統一的標準可以跟隨。另一方面,雖然AI技術的發展歷...
AR/VR的後疫發展局勢與大廠布局
國際數據資訊公司(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簡稱IDC)指出,2020年對AR/VR產業來說是個重大的轉折點,疫情破壞全球供應鏈的正常運作,隔離措施導致人力短缺和遠端作業,企業必須採用更多新工具來改善營運效率,AR/VR技術應用正是其中之一。IDC預估全球AR/VR支出,將自2020年的120億美元,成長至2024年的728億美元。隨著企業對於AR/VR需求大幅增加,各大廠在疫情期間更加積極布局相關產業。
2021年將成為VR、AR關鍵成長的一年
根據IDC統計,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終端出貨量約為 630 萬台,VR、AR終端出貨量佔比分別...
AI語音辨識的產業應用
語音辨識在應用的概念上,是訓練一個AI模型去偵測聲音並傳送一個文字訊息或語意理解後轉成語音命令來控制智慧裝置,讓人類生活因智慧科技而更加便利。基於產業對於AI語音辨識之需求,透過語音辨識雲端服務可提供產業進行客製化語音辨識模型,達到智慧控制或操作之模式以協助相關產業進行人機互動的創新應用。如圖1所示,包括智慧居家、語音助理、車聯網、行動載具等皆以雲端服務的形式運作,透過應用程式介面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簡稱API)隨時接受使用者提出的需求。
許多新創IT公司與大企業都看好語音辨識的應用,紛紛投入AI語音辨識領域,並持續提升...
從專利申請看人工智慧AI應用趨勢
毫無疑問的,人工智慧AI是近幾年科技業界的顯學,早期可能只是覺得AI很炫,像是互動式AI機器人或是打敗圍棋世界冠軍的AlphaGo等等,一般人對AI的應用還不太了解。然而,近2年新冠疫情肆虐,AI技術只是小試牛刀,已經讓人大開眼界;像是智慧測溫、智慧醫療、智慧運輸等等,這些應用都是無接觸式完成的,大大降低了染疫風險。其實,AI的應用又豈止如此,從近年來申請數量不斷攀升的AI專利來看,AI技術的發展仍有一段路要走,也有許多潛在的應用市場待開發。
如果要觀察一項技術在市場的發展,產量、產能、產值…這些都已經是後端的數據了,如果有什麼偏差的地方需要修正,能修正的幅度通常是有限的;如果是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