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2021年中國智慧型手機發布的三大特色
中國手機新品發佈進入冰凍期?
截至2021年10月底,今年以來,包括小米、蘋果等在內的主要智慧手機品牌,已累計發佈95款新品,約為2020年新品發佈總量的94%左右。應該說,從近三年的新品手機發佈節奏來看,每年11月都是新品發佈的一個「冰凍期」,僅有少量手機品牌會選擇在這個月份發佈新品。
比如,2019年11月,當月新品發佈數量僅為9款,2020年11月,當月新品發佈數量僅為4款,而2021年11月,當月新品發佈只有OPPO一家,數量為3款。
簡單說,每年11月和12月基本屬於新品發佈相對無關緊要的兩個月。大致可以確定這兩個月,基本上不會有眾多廠商發佈手機的現象出現。
...
中國SiC基板企業技術圖譜:「產學研」基因凸顯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
中國碳化矽產業化帶有「學研」基因極為突出,「產學研用」已成中國碳化矽基板領域的重要特色;
中國SiC商業化基板(中國大陸稱襯底)以4吋為主,逐步向6吋過渡,與國際主流相比,中國大尺寸SiC單晶基板製備技術仍不成熟,單晶基板尺寸仍然偏小;
國內SiC單晶材料領域在以下方面存在一定風險:一是SiC單晶企業無法為中國已經/即將投產的6吋晶片生產線提供高品質的6吋單晶基板材料。
以碳化矽(SiC)、氮化鎵(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 (亦即化合物半導體,compound semiconductor) 材料是繼矽材料之後...
揭秘 LG 的 5G 鑽石級標準必要專利組合
LG Electronics 於 2021 年 4 月 5日宣布於同年 7月31日關閉其主營手機業務的事業體,同時表示「20 年來用以研發手機的核心技術,將持續應用在現有和未來的產品」。過去五年間,LG 的智慧型手機業務累計虧損高達 45 億美元。該公司於 2010 年進軍手機市場,曾推出曲面軟性螢幕手機 LG G Flex 及模組化手機 LG G5 等具市場獨特性的系列產品,一度是三星電子強勁的競爭對手。
此宣布後,即有傳言三星以及中、美、韓三國的數家非專利實施實體(Non-practicing entity, NPE)亟欲爭奪 LG 在智慧型手機、電信設備和電動汽車方面的標準必要...
落實漁電共生的環社檢核機制,法律問題如何解套?
民國(下同)98年「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公布,政府開始實施「保證收購」20年之「躉購費率」制度,自此之後,太陽光電在台灣開始快速發展。但因過去太陽光電開發案的環評標準過於寬鬆,公民團體近兩年開始積極推動「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雖然此概念立意良善,若要在台灣真正落實,仍有諸多法律層面的問題待解決…
依據經濟部能源局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108/109年度),109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為582萬瓩,已占台灣全國總發電設備裝置容量5751萬瓩的10.1%。由於太陽光電在發電時不排放溫室氣體,有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遷,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路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太陽光電電廠的施工...
如何因應標準必要專利的過度宣告 ? 善用 SEP 即時資料及人工智慧比對分析技術
過度宣告:為什麼一些標準必要專利實際上沒有真的「必要性」?
在研究標準必要專利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SEPs)的相關資訊時,我們常常會懷疑,許多被宣告為「標準必要」的專利,是否確實符合技術標準並具備必要性。
這種外觀上被宣吿為「標準必要」,但實際上不符合技術標準且不具備必要性的普遍情況,就是所謂的「過度宣告」。
題為《標準必要專利的過度宣告和必要性決定因素》(Over-Declaration of Standard Essential Patents and Determinants of Essentiality, Robin Stitz...
重視技術說明的專利審判環境 — 從專利舉發聽證案談起
個人曾在今年即2021年3月接受北美智權報專訪時,提出「期待一個更重視技術發明的專利審判環境」,即期待能藉由專利舉發聽證,過渡至專利複審委員會,讓當事人能在重視技術說明的審判環境下,在充分掌握技術爭點的審查委員面前攻擊防禦,以提升專利舉發之審查品質,並進而帶動專利訴訟之效能。
臺灣的專利舉發制度原則上採書面審查,為提升舉發審查之品質,且為專利行政救濟採對審制(即由權利人、舉發人互為對造當事人)作準備,經濟部智慧財產局(下稱智慧局)自2018年3月底實施專利舉發案件聽證作業方案,歷經2019、2021年之多次修正(最近一次為2021年2月),已使專利舉發聽證制度日趨完善。
個人自...
在標準必要專利授權談判中達成公平交易: 如何計算權利金費率?
隨著5G 時代的悄悄降臨,許多企業必須準備好以面對潛在的權利人來敲門,並要求支付專利權利金的情形,這使得計算和確定專利權利金費率成了一個挑戰。LTE 時代的專利技術大部分應用於通訊領域,但是 5G 技術則不然,5G 技術的應用已擴展到其他產業和領域,如農業、互聯汽車、物流、零售等等。這說明了更多的企業將成為專利技術的潛在被授權人,特別是那些應用受標準必要專利 (SEP) 保護的技術實施者。
本文將介紹標準必要專利被授權人在授權談判中面臨的主要挑戰,並探討被授權人如何在談判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FRAND)的協議中保護自己的利益。這將包括談判中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如何計算專利權利金費率以及...
碳化矽SiC基板發展現狀淺析
集微諮詢(JW insights)認為:
SiC (碳化矽) 產業鏈分為上中下游三個環節:上游包括基板和磊晶晶圓 (或稱外延片,Epitaxial Wafer) 的製備;中游包括晶片、器件或模組的設計、製造和封測;下游則是終端應用。其中基板的加工難度是最高的,它的價值量也是相對最大的,價值量占比中大概基板會占到一半左右。
全球範圍內看,半絕緣基板和磊晶晶圓由4吋向6吋線轉移,4吋線3~5年逐漸淘汰;導電型基板以6吋為主,GREE已有8吋樣品出貨,未來5年將達到量產標準。
中國本土主要半絕緣基板集中在2-4吋,導電型基板從4吋向6吋在逐步過渡,6吋基板開始規模化生產...
藻礁公投之公民審議 —漫談第三天然氣接收站被缺席的法定程序
2021年12月18日,即將舉辦我國首次「未與公職人員選舉共同舉辦之公民投票」,共有四案,即「反萊豬」、「公投綁大選」、「核四重啟」、「護藻礁」四項公投。全民第一次可以聚焦討論政府政策,對事投票,意義重大。
四項公投當中的「護藻礁」公投,為公民潘忠政所領銜發起。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遷離桃園大潭藻礁海岸及海域?(即北起觀音溪出海口,南至新屋溪出海口之海岸,及由上述海岸最低潮線往外平行延伸五公里之海域)」。依中選會於2021年5月14日第558次委員會議審議查對結果,該項公投在連署階段即創下704,397連署人次、符合規定人數則為643,371人,均為歷次公投的最高紀...
晶片人才培養難題極待化解
編者按:半導體人才短缺不僅是台灣的問題,這已是全球性的煩惱,當然對岸也不例外。大陸所面對的問題和台灣很類似,像是人才供不應求、產學落差大,畢業生不能學以致用…等等。當然挖角是最速成的手段,台灣廠商在這方面也深受其苦;但挖角只能救急,治標不治本。面對人才不足的問題,大陸當局祭出不少手段;他山之石可以攻錯,也許有一些地方可供台灣參考。
中國晶片產業需要哪些人才?如何培養高端人才?
晶片是現代電子產業的心臟、資訊技術的基石。自2014年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發佈以來,中國大陸的積體電路產業連續保持每年20%左右的複合增長率。在當前新形勢下,要保持產業的持續高品質快速發展,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