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 文章來自 Naipnews.members

Naipnews.members

1701 貼文 1 評論

2023 Bio-Asia Taiwan亞洲生技大會:規模創新高 產學育成參與活躍

0
為期5天的「2023亞洲生技大會」已於7月30日圓滿落幕,主辦單位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表示,今年展會在歷經新冠疫情、全球解封的情況下,整體規模再創下新高,超過10萬人次參觀;而同步舉行的亞洲生技大會論壇更有超過1500人參與、外籍人士約3成5;一對一商機媒合會也有超過 5,500場次的媒合邀請,國內外參與度明顯更勝疫前。值的一提的是,產學育成區今年成績斐然,有超過30家大專院校獨立或結盟參展。此外,包括國衛院、國科會、中科院等科研單位,除了攜手合作廠商參展外,也各自舉辦研討會,發表研發成果及尋求技轉商機。 今年大會以「擁抱亞洲動能」(Embracing Asian Dynamics)...

UPC初步禁制令可於聲請當日核發 威力不容小覷

0
歐洲單一專利法院(Unified Patent Court,簡稱UPC)於2023年6月1日正式啟用前,曾有風聲指德、荷法官鼓勵使用初步禁制令(preliminary injunction),果然,UPC剛開始運作未滿一個月,已有專利所有權人成功取得UPC所發初步禁制令。儘管單一事例不宜做過度衍繹,但因本案應訴人曾先向UPC遞交保護狀(protective letter,或稱protective brief),故承審法官依舊在未聽取其說詞的情況下,依聲請人單方面所請准發初步禁制令,此案例仍有參考價值。 台灣菲力工業及瑞士麥司壯默(myStromer)共同為其「車架與電動輪轂組合結構」...

駭客攻擊再翻新:企業不可不知的資安攻擊手法

0
根據趨勢科技發布的《2022年度資安總評報告》,去年是駭客為了提振獲利而「奮力一搏」的一年,資安威脅整體偵測數量大幅增加55%,駭客無差別地攻擊所有產業的消費者和企業機構,造成已攔截的惡意程式檔案數量暴增242%。疫情期間開啟了居家辦公的新工作模式,卻讓駭客得以利用遠端服務突破企業防線,並透過後門程式攻擊網站伺服器平台的漏洞。法務部調查局調查官李宥萱以三項駭客入侵的真實案例,呼籲企業破解駭客手法、小心系統疏漏所帶來的資安風險。 反覆發生的網頁內容置換 回顧2022年8月初時,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抵台進行訪問,當時不僅總統府、外交部、國防部的網站都被駭客癱瘓,...

經濟產值大於舉債效益,舉債未必是壞事

0
在台灣,很多人不了解「債務」的本質,大多數人都很怕背負債,認為借貸是很不當的財務槓桿,事實上,在財務狀況健全的前提下,適當的融資行為未必是壞事,財務專業者會了解善用資本的優勢,但對於一個平常只能經營200萬以下現金流的普通人來說,突然給他10億,他會怎麼做?他會用200萬的思維來經營200萬,然後9.98億拿去定存起來,因為他無法駕馭龐大資本,那已經超出他的財務認知,所以只能浪費資本的時間價值,因此有些人突然中了樂透,隨意揮霍過日子,最後財務狀況反而更慘,因為他反過來被資本駕馭到失控了;但是善於運用財務者,不僅不會把錢存起來,甚至會希望透過這10億去做一些財務規劃,看看能否產生更高的經濟效益。...

東南亞企業創投發展概況

0
過去數十年來,企業創新的發展運用大量不同的方法和框架,這些框架隨著時間的更迭反覆出現或消失,傳統上而言,大規模的創新多半由大企業的研發 (R&D) 部門推動,這些部門在研發方面投入大量資金與人力,確保企業在技術前沿與市場掌握的學習曲線呈現平緩,並能透過規模化強化市佔率,大型企業在全球分工與技術發展單一的時代具備這種競爭優勢。 「投創」成為企業新型創新模式 不過,20 世紀 90 年代開始,消費者偏好變化快速、多種數位技術同時出現,加上風險投資的崛起改變企業的創新方式:由於許多數位技術與人才的出現來自公司外部,企業開始建立創新生態系,並從「內部創新」轉成「開放式創新」模式,像是從...

歐盟普通法院決定消耗品是否為複合式產品的零組件(六)

0
※本期為「歐盟普通法院決定消耗品是否為複合式產品的零組件(五)」之第六部分,亦為系列文章之完結篇。全文可至查詢。 結語 由以上的案例可得知,這幾年,EUIPO的無效部門、上訴委員會(BoA)以及歐盟普通法院都在試圖找到一種方法,擴大歐盟註冊設計的保護,允許對可以獨立宣傳和購買的消耗性部件進行設計保護,雖然在歐盟設計規則限制範圍,這些消耗品使用在複合式產品期間是不可見的。然而,普通法院的決定似乎支持對消耗品的設計保護,那麼這對設計師和製造商意味著什麼呢?該決定增加了判例法的主體,支持消費品可以根據註冊設計獲得保護的想法,因此應該受到推動消耗品行業的歡迎。 特別是,該裁決似乎與之前的...

癲癇症藥物化學構造的顯而易見性:Pfizer Inc. v. 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Inc.(Fed. Cir. 2014)

0
醫藥是許多人日常所必須使用到的,例如:有著癲癇症的患者,都需要定時服用治療藥物,但是較少有人會想知道自己使用醫藥的成分為何,更不用說進一步了解其中的化學構造。然而,醫藥的化學構造是病症療效的來源,也多半是專利權所層層保護的部分,而且更是醫藥專利侵權訴訟中常被侵害的熱點之一。由此可知,醫藥化學構造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其中,癲癇症藥物的化學構造更鮮有人探討,因此,本文藉由癲癇症藥物化學構造的顯而易見性:Pfizer Inc. v. Teva Pharmaceuticals USA, Inc. (Fed. Cir. 2014).案件來探討癲癇症藥物化學構造的顯而易見性。 案件背景 本...

營業秘密:秘密性

0
營業秘密法第2 條規定,營業秘密必須符合「秘密性」、「經濟價值」、「合理之保密措施」三項要件。在這三項要件當中,秘密性為最先決前提,因若不具備秘密性,即非營業秘密,也就毋庸再論其他要件,亦無侵害營業秘密的問題。根據最高法院判決的見解,秘密性係指「除一般公眾所不知者外,相關專業領域中之人亦不知悉」,若是普遍共知或可輕易得知者,將不符合秘密性要件。 相對秘密概念 所謂秘密性,必須是其他人難以得知的資訊,如果在網路即可查詢到,或是業界其他人已知道的資訊,不屬於營業秘密。但秘密性屬於「相對秘密」概念,知悉秘密之人不限於一人,凡知悉者得以確定某項資訊的詳細內容及範圍,並具有一定封閉性,而秘密所有...

美國最高法院為商標侵權境外效力劃界線: 2023年Abitron Austria GmbH v. Hetronic Int’l, Inc.案

0
美國最高法院1952年曾判決,在某些情況下,美國商標法可以管到境外的侵權行為。此後,下級法院分別發展出不同標準。2021年美國第十巡迴法院判決,被告在歐洲的商標侵權須賠償美國原告約9600萬美元。被告上訴後,2023年6月29日,美國最高法院對作出Abitron Austria GmbH v. Hetronic Int'l, Inc.案判決,認為下級法院發展出來的標準不妥當,應該以「美國境內商業上的侵權使用」作為判斷基準,決定是否適用美國商標法。 1952年的Steele v. Bulova Watch Co.案 美國最高法院在1952年的Steele v. Bulova Watch ...

《專訪智慧局局長廖承威》-1 繼往開來 打造充分受智財權保護的友善營商環境

0
2023年3月27日,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第5任局長廖承威正式上任。從第1任局長陳明邦開始,歷任局長均是從中央標準局或國貿局轉戰智慧財產局的,且具備商貿或法律背景。唯現任局長廖承威於2000年以經濟部專利商標審查人員考試三等考試及格的成績進入智慧局,屬於智慧局正式改制後首批專利審查官;且具專業理工背景。在迥異的背景及不同專業的首長帶領下,智慧局是否會有一番新局面?實在令人期待。 作為智慧局的新任局長,廖承威所面對的與大部分新任首長是一樣,首要任務就是「繼往開來」。前者幾乎是毫無難度的,一路從專利助理審查官、科長、專利高級審查官、組長、副局長,到現在扛下智慧局局長的重責,廖承威在智慧局有2...